(建筑工程管理)结构专业施工图审查常见问题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971385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管理)结构专业施工图审查常见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建筑工程管理)结构专业施工图审查常见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建筑工程管理)结构专业施工图审查常见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建筑工程管理)结构专业施工图审查常见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建筑工程管理)结构专业施工图审查常见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管理)结构专业施工图审查常见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管理)结构专业施工图审查常见问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结构专业施工图审查中的常见问题常见的违反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问题 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活动应当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地方有关技术政策文件的规定。在设计文件审查中常发现有下列问题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这些规定将面临处罚问题): 1.1 未按勘察成果设计问题:国务院2000年1月颁发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 “设计单位应根据勘察成果文件进行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图审查中发现有些工程设计时的参数取值与勘察报告不符,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桩基础和支护结构的计算参数、地下水位等。出现该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设计

2、人员根据个人的经验确定设计参数,且未与勘察单位协调调整补充相关资料,设计人员以为勘察报告中的设计参数不合理时,应与勘察单位协调,对勘察报告进行修改。最常见问题的是设计所采用的地下水位与勘察结果不符,按照勘察结果抗浮或者地下室底板算不下来的时候自己假设一个水位进行计算,水位取值一定要经过勘察单位核实确认。 1.2 采用指定产品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57条规定“设计文件选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不得指定生产厂、供应商”。但有些结构施工图设计中的砼外加剂、建筑构配件却指定了生产厂家或者供应商(如在图中注明采用某某厂生产的UEA、某某厂生产结构胶、采用某种牌号的铝型材等,装修工程和加固工

3、程设计图中出现该问题的机会较多)。 1.3 地基基础设计问题:桩型及其施工工艺的选择应与实际环境、地质条件相适应,应考虑挤土、振动、噪音可能对周边造成的影响,符合环保、施工安全的有关要求。具体规定详见省厅文件福建省建筑地基基础技术政策公告(闽建科200246号)规定,不符合该文规定时应进行专门论证并应经有关部门审批(有砂、碎卵石含水层中采用人工挖孔桩的问题较为突出,今年年初施工图审查质量检查时就发现有两个工程存在该问题。如一定要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人工挖孔桩,要经过论证审批,图纸中一定要注明降水和试开挖的要求,我个人认为该文规定不够明确,经降水后施工期间不存在“有砂、碎卵石含水层”,应该不算违反该

4、文规定),该文主要内容有: 1) 锤击沉管灌注桩禁止在市区及深厚软土地基中使用; 2) 振动沉管灌注桩禁止在密集市区及深厚软土地基中使用; 3) 静压沉管灌注桩限制在对挤土、振动及噪音有严格要求的区域中使用; 4) 冲钻孔灌注桩无泥浆处理系统时禁止在可能造成污染的环境区域使用; 5) 锤击预制桩限制在市区及挤土、振动、噪音可能对周边造成影响的场地使用; 6) 静压预制桩限制在挤土可能对周边造成影响的场地使用; 7) 人工挖孔桩:限于安全、防护有保证的允许深度内使用;地下水位以下必须采取安全可靠的降水措施、且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时方可使用;有砂、碎卵石含水层,深厚淤泥层(W>60%),垃

5、圾填埋层以及化工厂等场地禁止使用; 8) 振冲挤密碎石桩限于在市区以外的砂土、粉土、粉质粘土、素填土和杂填土地基处理,不应采用振冲置换碎石桩; 9) 悬臂式支护:当软土厚度5m且基坑深度5m时限制使用; 10) 水泥土重力式支护:当软土厚度8m且基坑深度6m时限制使用; 11) 土钉墙支护:适用于非软土场地,且基坑深度不大于12m、地下水经过处理; 12) 喷锚支护:当开挖深度4m时限制使用。 1.4 超限问题:属于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建质2003 46号)中规定范围内的高层建筑,应根据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第111号令)进行抗震设防专项审

6、查。尤其建质200346号文规定中的特别不规则超限工程,应该调整结构设计,或者进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个人认为:对于平面不规则、竖向不规则、扭转超限等问题,应当尽量调整结构布置或者适当调整建筑方案,避免超限审查这个复杂程序。如扭转周期超限可通过加强四周抗侧力结构刚度、减小中部抗侧力结构刚度的方法来调整,平面严重不规则可通过加设挑板、增加梁的连结等方法来调整)。建质200346号文中的规定比较笼统,归纳后大概内容有: 1) 房屋高度超过规范中A级高度限值(B级高度为超限工程); 2) 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塔楼范围内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

7、1.5倍; 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3) 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大于0.85。 4) 同时具有两项以上(不含两项)平面、竖向不规则以及某项不规则程度超过规定很多的高层建筑。 5) 结构布置明显不规则的复杂结构和混合结构的高层建筑: 同时具有两种以上(不含两种)复杂类型(带转换层、带加强层和具有错层、连体、多塔)的高层建筑; 转换层位置超过高层混凝土结构规程规定的高位转换的高层建筑; 错层两侧未采用结构布置和侧向刚度相近的结构

8、体系; 连体结构各独立部分不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体型、平面和刚度,未采用双轴对称的平面形式,7度、8度抗震设计时层数和刚度相差悬殊的建筑采用连体结构; 单塔或大小不等的多塔位置偏置过多的大底盘(裙房)高层建筑:多塔楼建筑结构各塔楼的层数、平面和刚度不接近,塔楼对底盘未对称布置;单塔塔楼结构与底盘结构质心的距离大于底盘相应边长的20%;抗震设计时转换层设置在底盘屋面的上层塔楼内; 七、八度抗震设防时厚板转换的高层建筑。 6) 单跨的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 1.5 采用旧规范、标准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勘察、设计文件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建筑工程勘

9、察、设计技术规范”,“选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其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但在一些设计文件所注明的“设计依据”中,常常会采用一些已经废止的规范和标准图集,如91年的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96年的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等等(钢结构设计文件由这方面问题较多),采用淘汰材料或产品(如大城市中采用实心粘土砖墙)也视为违反规定。 1.6 施工图审查内容:二四年八月二十三日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34号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审查机构应当对施工图审查下列内容:(一)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二)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的安全性;(三)勘察设计企

10、业和注册执业人员以及相关人员是否按规定在施工图上加盖相应的图章和签字;(四)其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必须审查的内容。未按规定的审查内容进行审查的,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将被撤销审查资质,并对审查机构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另处罚款。施工图经审查合格后,仍有违反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问题,给建设单位造成损失的,审查机构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所以施工图审查不光是审查强制性条文,涉及安全性和政策性的问题也是必审的内容,审查结果不符合这些要求时均应进行修改。 基础设计方面的问题: 2.1 稳定性验算问题: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11、未验算其地基稳定性。当地下水埋藏较浅,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时,未进行抗浮验算(地下室车道、地下水池的抗浮验算比较容易漏掉)。 2.2 液化土层计算问题:场地存在液化土层时,未对桩基础的抗震承载力进行验算是经常发现的问题(目前桩基础大多通过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对根据试验确定的承载力如何考虑液化土层的影响规范未作出规定,抗震验算时单桩承载力可参照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第5.2.12条的规定扣除液化土层的侧阻力)。 2.3 负摩阻力:地面堆载、大面积填土未根据具体工程情况考虑桩侧负摩阻力对基桩承载力的影响。 2.4 布桩计算问题:桩基础设计中,仅按竖向荷载作用进行布

12、桩,未验算弯矩作用下承台底部边桩的反力。尤其是大跨度结构、框剪结构的剪力墙、剪力墙结构核心筒底部弯矩和剪力对基础承载力的影响很大,不应遗漏。对于水位较高的地下室和短肢剪力墙、大跨度结构等弯矩较大的承台底部桩基尚应验算是否存在向上的抗拔力(大跨度结构如影剧院、厂房等,柱底弯矩很大,轴力很小,计算结果甚至会出现抗拔桩,这时应加大桩距,即加大反力力臂,尽量避免出现抗拔桩。小高层建筑由于布置较少的剪力墙,且墙肢长度小,墙底弯矩大,也容易出现抗拔桩,可同样处理)。根据电算结果进行基础设计时尚应计入底层隔墙及基础梁荷重或者承台及覆土荷重。 2.5 抗拔桩设计方面的问题: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下室、大跨度空旷结

13、构、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厂房刚接柱脚,存在着抗拔桩受力状态,在设计中往往缺抗拔桩抗裂性验算、抗拔桩静载试验及其配筋做法等要求说明。抗拔桩设计时,桩身配筋量仅按强度要求进行计算,缺少裂缝宽度验算,按裂缝宽度控制计算结果的配筋量远大于按强度要求计算的配筋量。采用预制桩作为抗拔桩时,往往只注意桩身的抗拉强度要求,桩基与承台间连接钢筋的强度要求接桩段的裂缝宽度要求经常被忽视。 2.6 抗拔桩计算问题:抗拔桩配筋计算时荷载分项系数取1.0有误(审查中发现,抗浮计算时水浮力和压重分项系数均取1.0计算,当水浮力大于压重时,抗拔桩桩身配筋按“水浮力压重/ 钢筋强度”计算,严重错误)。 2.7 单柱单桩、一

14、柱两桩基础存在的问题:目前建筑工程大量采用截面尺寸较小的预应力管桩,且在多层建筑中采用单柱单桩或一柱两桩基础,柱底弯矩由基础梁和桩共同承受。单柱单桩或垂直于两桩连线方向的基础梁设计中,未考虑平衡该方向柱脚在水平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下所产生弯矩因素,基础梁两端箍筋未按框架梁抗震构造要求设置箍筋加密区(根据福建省建设厅200324号文规定,单柱单桩之间或垂直于两桩连线之间的基础梁宜按框架梁要求设计),基础梁的上下主筋在桩承台内锚固长度与构造做法要求未加说明。如果桩身考虑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弯矩作用时也未进行抗弯承载力计算,存在着抗震薄弱环节,给工程留下潜在的隐患。 2.8 管桩与承台间的连接节点:施工图

15、中仅注明套用标准图,未根据标准图要求明确连接钢筋根数和型号。 2.9 承台计算:应根据实际桩反力进行计算,有的工程桩反力统一取单桩承载力设计值进行计算不安全,在偏心荷载作用下桩反力可能大于该值(最大允许反力为单桩承载力设计值的1.2倍)。 2.10 承台设计:套用标准图闽2004G104,该标准图根据桩的最大竖向力设计值来确定承台型号,施工图审查时常见直接根据单桩承载力设计值确定承台型号,即把单桩承载力设计值等同于桩的最大竖向力设计值,应注意在偏心荷载作用下,边桩允许反力设计值为单桩承载力设计值的1.2倍。 2.11 两桩承台抗扭设计问题:两桩承台上面承受可能产生扭矩的荷载,如布置L形墙肢,至

16、少应在构造上考虑扭转影响(即按梁式配置箍筋)。 2.12 抗拔桩承台配筋问题:抗拔桩承台顶部为受拉区,有抗拔要求的承台按一般桩基受压的承台进行配筋,承台顶部受拉区未配筋。 2.13 基础梁板配筋问题:筏基基础梁、条基基础梁或地下室底板梁的受力方向与一般楼屋面梁板不同,其梁配筋设计也采用平法表示但未附加图示说明,存在安全隐患。 2.14 承台周围土层处理问题:在未设置地下室的高层建筑部分,整体建筑的水平荷载作用主要由基础埋深范围内的土层承受,承台高度范围内的所有杂填土层均应进行压实处理,以承受水平荷载作用,并且应采取措施保证承台间和承台底下1.0m范围内土层为非液化土层。 2.15 基槽检验要求:浅基础施工图中,经常未注明基槽开挖后应进行基槽检验的要求,该要求在规范中为强制性条文,经常遗漏。桩基础施工图中经常未注明桩端持力层检验、施工完成后的工程桩进行竖向承载力检验的要求。 2.16 软弱下卧层计算问题:天然地基扩展基础持力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