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7968029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题【新课标】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60分)1.甲、乙、丙、丁中表示地球公转轨道的是图1A.甲 B.乙 C.丙 D.丁2. 下列关于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有适宜的温度B. 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能使自己发光发热C. 太阳光照稳定,使地球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D. 地球的公转周期短,从而有液态水的存在3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 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的形成 B. 利用地热能发电 C. 地球上大气的运动 D. 地球上的水循环4下列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

2、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B. 可能引发磁暴,干扰电离层扰动 C. 赤道地区可能看到极光D. 可能引发干旱、洪涝等灾害5地球自转产生了A昼和夜 B昼夜交替C昼夜长短变化 D极昼和极夜6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于2014年11月5日至11月11日在北京召开,那么当北京时间为2014年11月11日11时11分11秒时,位于西五区的华盛顿的时间是 A11日19时11分11秒 B11日16时11分11秒 C12日0时11分11秒 D10日22时11分11秒7. 如下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岸堤是A. B. C. D. 8四季更替的根本原因是A.

3、黄赤交角的存在 B.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C. 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D. 太阳直射点移动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图2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图29联系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并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是 A. 水循环 B. 大洋环流 C. 大气环流 D. 岩石圈物质循环10如图2,岩石圈的范围是 A. 层 B. 层C. 层和层 D. 层和层 11.日本多火山的主要原因是地处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地带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地带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地带 D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地带12.下列地质地貌示意图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Aa和d Ba和

4、b Cc和d Db和d图3读图3“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1314题。13甲地地貌的形成原因是A岩层向下弯曲形成谷 B岩层向上弯曲形成岭C背斜顶部被侵蚀成谷 D向斜槽部受挤压成岭14图中易形成断崖,适合开展攀岩活动的是A甲地 B乙地 图4C丙地 D丁地读图4“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517题。15图中序号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A云层反射的大气辐射B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C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D大气反射的地面辐射16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A减弱 B增强 C减弱 D增强17. 图4中表示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的是A B C D18. 下图中表示的大气运动正确的是(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A.

5、B. C. D.下图为某日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阴影代表气压带。读图完成1920题。19该日,北半球正处于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0气压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对天气的影响是A下沉,晴 B由高纬流向低纬,雨C上升,雨 D由低纬流向高纬,晴图5读图5“我国东部某区域剖面示意图”,完成2123题。21. 图示水循环的各环节中,东南季风最有可能完成的是A-蒸腾 B-水汽输送C-地表径流 D-下渗 22. 环节不畅通可能导致A洪涝灾害 B海平面上升C暴雨灾害 D土地荒漠化23. 甲地和乙地植被类型不同,主要体现了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

6、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图6乙读图6“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2425题。24关于图中洋流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B中低纬度大洋西侧为寒流,东侧为暖流C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流动D甲洋流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25乙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A使海洋污染程度降低,污染范围缩小 B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大渔场C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使沿岸地区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读下图,完成2627题。26. 图10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 差异性B. 制约性 C. 整体性 D. 平衡性27. 引起图中生态环境失调的主导自然要素是A. 气候 B. 大气 C. 水文 D.

7、 生物读“塔里木盆地示意图”,据此回答28题。28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29关于平原和山区公路建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人口稠密的平原区,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状分布 B在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C在平原区,尽量通过当地居民点和农田D在山区,尽量避开陡坡和沼泽地 30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将可能出现的现象为A. 喜马拉雅山的雪线下降 B. 一月份0等温线向秦岭一淮河以北移动 C. 台湾岛的面积增大 D. 高纬度地区比原来的气温更低二、综合题(共40分)31. 读图7“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和图8“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

8、,回答下列问题。(16分) 图7 太阳光照图 图8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1)图7中EF线是_。(晨线、昏线)(2)图7所示这一天是北半球的_日(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刚好位于图中a、b、c、d中的 。这一天,地球处在公转轨道靠近 (近日点、远日点)位置上,公转速度 (较快、较慢)。(3)图7中B点的地方时为_(时),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_(小时)。(4)图7所示日期,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是 。32图9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表示各类地质作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5分)图9(1)将下列地理名称按组成或被组成的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2分)岩石 化学元素 矿石 矿物 矿产 地壳 A.

9、B. C. D. (2)写出甲、乙、丙代表的岩石类型。(6分)甲 ;乙 ;丙 (3)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含义(8分) ; ; ; ;33. 读图10和图11,回答下列问题。(9分)(1)丙地的气压状况为_,气流状况如图11中的_(填序号),丙地的天气状况是 。(2)丁地的天气系统名称是_,受其影响过境时的天气状况是 ,图11中能反映该天气系统的示意图是_(填序号)。(3)甲、乙、丙、丁四地中风速更大的是_地,该地此时的风向是 _。(4)若图示时期为北半球冬春季节,北京可能遭遇的灾害性天气是_ 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60分)12345678910CABCBDCAAC11121314151617181920ABCDBDCBBC21222324252627282930BACABCDCCB二、综合题(40分)31(每空2分,共16分)(1) 晨线(2)冬至 d 近日点 较快(3)2时 8小时 (5)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32.(1分,其余每空2分,15分)(1)C(1分)(2)沉积岩 变质岩 侵入型岩浆岩(3)外力作用 冷却凝固 重熔再生 变质作用 33.(每空1分,9分)(1)高压 晴朗(2)冷锋 大风、降温、降水 (3) 甲 偏北风(西北风)(4)寒潮(沙尘暴)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