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校后勤服务标兵事迹介绍之二、三、四、五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796372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14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高校后勤服务标兵事迹介绍之二、三、四、五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湖北高校后勤服务标兵事迹介绍之二、三、四、五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湖北高校后勤服务标兵事迹介绍之二、三、四、五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湖北高校后勤服务标兵事迹介绍之二、三、四、五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湖北高校后勤服务标兵事迹介绍之二、三、四、五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高校后勤服务标兵事迹介绍之二、三、四、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高校后勤服务标兵事迹介绍之二、三、四、五(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高校后勤服务标兵事迹介绍之二 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记华中师范大学后勤集团马济国马济国同志出生于 1951 年,1968 年参军,1971 年分配到华师,先后担任水电维修工 8 年,基建处水电施工员 8 年,水 电安装队队长 6 年,如今担任我校水电维修组组长 4 年整。四十年来,他的足迹踏遍桂子山和南湖的角角落落。他爱岗敬业,工作作风扎实,人际关系和谐,以身作 则,廉 洁 自律,凭借 坚定的职业 思想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一、勤于钻研,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今年 58 岁的马济国老同志已经即将进入耳顺之年。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桂子山,献给了他热爱的水电维修事业

2、。华师校区内 200 多栋楼房,从室内到室外,从教学楼到宿舍楼,从家属区到办公楼,他带着他的维修工具在这一条又一条的路上跑着,赶着去维修水电故障。四十年的光阴,跑着,跑着,他从一个小伙子变成了一个两鬓白发的老头子。时光荏苒,大中国在变迁,马济国见证了桂子山在变化中的前进发展从平房到楼房,从木质电杆到水泥电杆,从架空线到地埋电缆。而他对水电故障维修的爱好和钻研却与日俱增。1971 年分配到华师后,他主动要求从事水电故障维修工作。出于对专业的兴趣和爱好,他自学了两年的水电专业,并先后报读了华师物理系的夜大、武昌工人文化宫夜校。工作期间,除了日常经验的积累,他还喜欢多读些水电专业的书籍和信息材料方面

3、的书籍。每天 坚持看书读报是他这些年来持之以恒养成的雷打不动的习惯。如今,即使上了年龄,他在学习上也一直没有放松。他从来不摆老资格,也不浮躁,从来不因为自己经验丰富就停止学习。相反,他总说时代在变化,如果不学习,不与时俱进就会落后被淘汰。他很注重对水电故障维修技术的钻研和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拥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过硬的实际工作本领;工作上不断提出新举措、新思路,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本岗位各项工作任务,成为我校水电故障维修工作的模范员工及业务带头人。二、甘于奉献,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做水电故障维修这行是需要奉献精神的。马济国同志最令人敬佩的就是这点无论什么时

4、候都将师生员工的需要放在首位。他经常带领同事们夜间作业或者通宵抢修水电故障。因为夜间修理水电故障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停电停水对师生正常学习和工作造成的影响。学校假期中周末是不用上班的,但他每周都要坚持来溜达两圈,哪里出现了水电故障,他总是不遗余力的排查、维修。工作时间长了,在学校里认识的人也多了,一些空巢老人家里一旦出现了水电故障就打电话来点名要找马师傅。而他从来都不推辞,不管是周末还是平时,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也不管暑天或是寒冬,他总是很有耐心地跑完这一家再跑下一家。他总说,为每家每户解决水电困难,当被 别人需要时感觉很开心,很自豪。他还总说,作为一个五十多岁的人,能够为 建设美好的桂子山发挥

5、余热,他觉得这辈子,值了。三、严于管理,安全问题毫不松懈工作上,他是一位很严格的领导。他从来不把私人关系带到工作中来,也不会因为和哪个同事“ 远近亲疏” 的关系就特 别照顾或对待。他总是以身作则,自己 带头把工作做好,然后多跟同事交流。前几年高空作业,他还坚持带头爬上电线杆,后来在领导的一再劝说下,他才因年事已高不再爬杆子。他坚持“ 制度是工作的规范”,尤其是水电维修这样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一步之差就会导致人身伤亡和设备损毁,工作、考勤、安全制度是铁的纪律不容违犯。每学期开始、每个假期,他都会组织一次安全会议,落实安全问题。水电故障维修中部分是高危作业,处理不当就会给自己或者他人带来生命危险

6、,他 总是反复地不厌其烦地讲安全制度的重要性。对于那些从思想上不够重视安全的年轻人,他总是千叮万嘱,不断从工作上与之沟通,动之以情,晓 之以理, 让 大家意识到安全重要性。在他任职以来,单位没有发生过任何伤亡事故。对于一些才来单位工作的年轻人,他总是不断引导他们学习专业知识,并帮他们纠正问题,他常告诫年轻人“ 自己的服务要对得起学校给的这份工资” ,鼓励每一个年轻人都 认真做好每件小事。 对于高空作业,才来的新人往往会产生惧怕、紧张的情绪,“ 太高了,不敢上”。马师傅说这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他总是形容高空作业“就像开车一样, 驾驭时间长了就会更得心应手了”,鼓励员工不要惧怕高空作业。四、宽以待

7、人,注重内部团结与合作马济国同志是一个把工作和生活分的很清楚的人。尽管工作时严厉,但在生活中,他有着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朋友圈子。虽然身为班组负责人,但他从不居高临下,他尊重同事,总是以平等的姿态与同事们沟通。年轻的同事们都说他像个长辈,像个父亲,所以生活中有不愉快的时候都爱找他诉说。 对于别 人的隐私,他总是守口如瓶。同事们之间有了小摩擦、小矛盾也都爱找他调解,因为他威望高。处理矛盾,他也有自己独特的一套,他总是告诫年轻人“ 要化解同事之 间的矛盾,你应该 采取主动态度, 尝试着抛开过去的成见,更 积极地对待这些人,至少要像对待其他人一样地对待他们。”他有很强的集体意识,能够以大局为重,形成利益

8、共同体,他很注重内部的团结与合作。特别是在与外单位人接触时,能够带领同事形成团队,不为自身小利而害集体大利。当同事之间由于经历、立场等方面的差异,对同一个问题, 产生不同的看法,引起一些争论,伤了和气时,他不过分争论,也不一味地“ 以和为贵 ”,他 坚持自己的原则性。面对问题,特别是在发生分歧时努力寻找共同点,争取求大同存小异。当同事之间出现一些磕磕碰碰时,他也主 动忍让,从自身找原因,努力 换位 为他人多想想,避免了矛盾的激化。如果自己确实不对,他一定会放下面子,向对方道歉,以诚心感人,主动打破僵局。他经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就是“ 不要把分歧留到第二天”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他为人处事的原则

9、。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给人一 张微笑的脸;时刻反省自己,提醒自己,尊重别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人处事,三思而后行另一方面,他又宽以待人:逢人三分喜,得饶人处且饶人,如果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就不要太求全责备,哪怕别人有缺点,也要尽可能去容忍,要宽容别人,理解别人。他总是微笑面对生活,微笑面对工作,微笑面对每一个同事,几十年如一日。五、生活节俭,播撒优秀党员爱心马师傅是一位很有爱心的人。每月不到 2000 元的工资,还要赡养 80高龄的双亲,但学校或者单位为贫困地区捐款,他却从未缺席。单位同事的儿子患了直肠癌,他二话不说,便将当时钱包里所剩的几百元钱全部捐了出去。他

10、对 自己的要求是“ 作为一个党员 ,只要学校和社会有需要,我随时准备伸出援助之手” 。他是一个知足常乐 的人,他常 说“我不富有,但我也不困难,跟很多贫苦人相比,我很幸运,所以我应当帮助那些困难的人。”但马师傅自己生活上却是很节俭的。2001 年初妻子车祸受重伤后,他倾家荡产甚至不惜举债抢救爱人,当爱人成为植物人后,他悉心照顾妻子三年直到妻子去世。之后要照顾双亲,还要将两个孩子抚养成人,几十年来省吃俭用已经养成了习惯。如今儿女成家,生活好了,他却还是保持在几十年前的那个生活水准。除了一家人生活开支,他还是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一双新鞋。有时候,女婿不想穿的鞋,他接着穿;女婿穿旧的衣服,他接着穿。

11、子女要给他买新的,他坚决不让。每月 结 余的钱,他坚持要求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或者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当别的同事将自行车换成了电动车、摩托 车之后,他还是骑着那辆陪伴了他四五年的老自行车穿梭在桂子山和南湖之间这已经是他换过的第四辆自行车了。南湖校区那边一旦出现水电故障,他通常要骑车往返两趟才能解决问题勘探情况、确定解决方案很多复杂的事情都需要他亲力亲为。也许,他不像我们过去倡导的艰苦朴素那样吃糠嚼野菜、穿补丁衣,但他还有一种艰苦朴素的概念就是对时间的珍惜,学会如何珍惜时间,有效地利用时间进行学习、工作和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马济 国同志始终保持着这种精神,时刻严格要求自

12、己,把心思放在工作、学习上,而不是在享受安逸中耗费时光。他从节约一分钱、一粒粮、一度电、一滴水做起。即使从来不知道名牌,不穿名牌,可他依旧过的充实自在。马济国同志思想上,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时刻把为全校师生服务工作、把水电服务工作放在首位;工作中,实事求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练就了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过硬的工作本领,爱岗敬业,踏实工作;生活上,他量入为出,精打 细算, 艰 苦朴素,勤 俭节约,热 心公益事业,播撒优秀党员爱心。这正是水电职工的典型代表,是华师后勤服务的标兵,也是值得我们全体后勤职工学习的好榜样。勤恳务实后勤人记武汉理工大学后勤集团水电管理与服务公司冷更生冷更生同志是一名共产党员,从

13、事水电管理工作三十余年,现 任武汉理工大学后勤(集团)总公司水电管理与服务公司总工程师。2005 年 5 月,学校党委提出建设“两个一流” 的奋斗目标。冷更生同志认为,要创建一流的重点大学,就必须要有一流的后勤工作与之相适应。为此,他爱岗敬业、勤恳务实,以其 娴熟的专业技术和热忱的服务态度,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带领水电中心职工圆满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几十年来,冷更生同志多次被评为武汉理工大学“十大标兵” 、“优秀共产党员”、武汉理工大学后勤集团标兵、先进 工作者,还多次被武汉市自来水公司评为节水先进个人。冷更生同志高尚的人格、出色的工作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一、勇挑重担

14、,迎难而上马房山校区幅员广大,水电管网线路复杂。要想确保五万多名师生员工及家属的工作、生活用水用电,谈何容易。尤其是近几年来,学校建设遍地开花,诸 如校区扩大、多栋高层校舍建设、理工广场建设、门面拆除、道路的扩改建与刷黑、地下管网走向的改造、以及水电设备老化急需更新等一系列重大任务摆在面前。冷更生同志沉着应战,迎难而上,全面规划,重点突出,深入调查,精选方案,科学施工。同时,他带领职工利用暑假对马区所属单位、校舍、门面进行全面普查,做到心中有数。西院逸夫大楼是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在地。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规范要求,需要对大楼地下室低压配电柜进行增容配电改造,安装新的电柜。冷更生同志带领职工经过仔细

15、分析、精心准备,拟定了科学改造流程,仅仅花费几个小时,就使新的电柜安装到位,经试送电,确保一次成功。马区人才楼是两座高层宿舍大楼,需设计增容两台 630KVA 变压器,安装整套发电、供电、供水设施。 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烈烈酷暑日,冷更生同志顶着炎热,利用暑期来回奔忙于武汉市供电设计院等单位与学校工地、妥善地处理各种事务,为工程进度赢得了宝贵的时间。2005 年 秋 ,2000 亩 新 校 园 一 期 工 程 启 用 ,5000 名 新 生 入 住 校 园 。从 工程 动 工 到 启 用 ,冷 更 生 同 志 几 乎 天 天 泡 在 工 地 上 。无 论 冰 天 雪 地 ,还 是 酷 暑盛

16、 夏 ,他 废 寝 忘 食 、殚 精 竭 虑 、无 怨 无 悔 。在 新 生 入 住 的 前 夕 ,宿 舍 方 才 初 步完 工 ,他 带 领 职 工 对 新 校 园 八 栋 楼 的 1267 间 寝 室 逐 一 进 行 突 击 检 查 ,一 旦发 现 问 题 ,立 即 解 决 。冷 更 生 同 志 带 领 下 属 职 工 对 整 个 新 校 园 一 期 工 程 内 的食 堂 、教 学 楼 、保 卫 部 大 楼 的 所 有 水 、电 线 路 及 供 给 方 案 进 行 了 科 学 计 算 ,在 最 短 时 间 内 与 武 汉 市 有 关 部 门 取 得 联 系 ,由 于 适 时 施 工 ,确 保 了 水 、电 的按 时 供 给 。二、忘我工作,排除险情水电工作具有其特殊性,要求工作人员平时有条不紊。然而当有突击任务时,就要敢拼敢打,能够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 战,战之能胜”。2001 年除夕,西院体育馆主进水管爆裂。为了让职工和留校学生过上一个安稳欢快的除夕之夜,冷更生同志丢下家中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