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镜堂作品欣赏.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7957163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何镜堂作品欣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何镜堂作品欣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何镜堂作品欣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何镜堂作品欣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何镜堂作品欣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何镜堂作品欣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何镜堂作品欣赏.doc(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何镜堂作品欣赏 作为我国建筑界最优秀的设计大师之一,何镜堂院士是岭南建筑界的旗帜性人物,他主持设计过两百多个重大项目,获奖无数,其中包括:国家金、银、铜奖以及一、二等奖100余项;2001年获国家首届梁思成建筑奖;2004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年在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评选中,以13项作品获奖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获奖最多的建筑师,并荣获全国“十佳具有行业影响力人物”大奖。另外,何镜堂院士还创立了“两观三性”的建筑设计理念,探索出了产、学、研三结合的发展模式,为广东省和全国建筑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人物介绍 作为我国建筑界最优秀的

2、设计大师之一,何镜堂院士是岭南建筑界的旗帜性人物,他主持设计过两百多个重大项目,获奖无数。其中包括:国家金、银、铜奖以及一、二等奖100余项;2001年获国家首届梁思成建筑奖;2004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年在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评选中,以13项作品获奖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获奖最多的建筑师,并荣获全国“十佳具有行业影响力人物”大奖。 1996年初,何镜堂在建筑学报写了一篇短文,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首次在学报上提出了何镜堂的创作思想。后来在2002年9月建筑学报上发表了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一文,较为系统的论述了何镜堂所

3、主张的创作理念,即二观(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三性(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学术观点,以及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何镜堂的创作思想和实践每年都在多次的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了交流。 2002年,何镜堂和倪阳副总建筑师承担了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的设计,该馆选址于校园教学区的中心,位于东西两湖的交接处,视野宽广,环境优美。何镜堂仔细研究了项目的条件,提出“宜低不宜高、宜散不宜聚、宜透不宜堵”的设计策略,创作了一个玲珑通透,与周围环境和谐,有岭南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校园新建筑,建成后已成为全校师生聚合和交流的地方,并被评为建设部和教育部优秀设计一等奖和国家优秀设计金奖,获得建筑设计的最高荣誉。 20

4、05年4月,南京市举办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国际设计招标,这是建筑界一次较为瞩目的国际竞赛,这不仅是一组建筑设计,而是要营造一个场所精神,让人在这个特定的场所中去感受心灵的震撼,也让人看到人类未来的希望,同时还处理好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关系,延伸原有纪念馆的脉胳和风格,从整体上营造成一个从战争屠杀和平的空间序列和场所精神。在评审会上,何镜堂向以吴良镛、齐康院士为首的评委会作了方案汇报和答疑,何镜堂们的方案最终被评为一等奖并付诸实施,同时在建筑学报2005年第9期发表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创作构思的文章。 2007年4月,建设部和上海市举行中国2010年上海世

5、博会中国馆设计竞赛,这是我国建筑界一件大事,也是其建筑师生涯最为重要的一次创作实践,何镜堂组织了以博士生为主的十多人设计团队,明确提出“中国特色、时代精神”八个字作为创作的设计定位。围绕如何表达中国特色进行攻关。中国馆以何镜堂院“东方之冠”作为国家馆的主体与清华大学和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合作组成联合团队深化设计。 多年来,何镜堂带领团队还参加了许多全国性的国际设计竞标,其中包括安徽省博物馆、北京藏学研究中心、宁波帮博物馆、广州城市规划展示中心等一些有影响的项目。随着中国馆的建成,近日何镜堂主持澳门大学、天津博物馆、钱学森纪念馆、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康复中心、江苏泰州展示中心等一批在国内颇有影响的项目

6、,每次设计定位,何镜堂都习惯以“二观三性”的设计理念为指引,从分析项目的地域、环境入手,挖掘不同项目的历史文化特征和地形地貌特色,并与现代科学技术和表达手段相结合,寻求不同项目所需表达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在此基础上提出项目的创新定位和构思要点,再深化设计。安徽省博物馆以“四水归堂”来表达历史文化主题;北京藏学研究中心则着重于表达西藏地域文化特色;宁波帮博物馆以“三江汇流”为起点,结合江南水乡建筑文化,以现代手法演绎宁波人的奋斗历程;广州城市规划展示中心突出岭南气候和人文特色,表达广州现代山水城市的建筑风貌,这几个方案都在设计中夺标。此外,何镜堂还和孙一民教授合作共同主持了北京2008年奥运羽毛球

7、馆和摔跤馆设计,在大型国际设计竞赛中夺标,并已建成使用。 何镜堂从研究生毕业便立志投身于建筑事业,到承担大量的设计、研究和教育工作,一直在摸索建筑创作之路,一条设计与研究、创作与教育相结合的道路,一条辛苦而快乐的路。代表作品简介1、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实施方案项目地点:上海市 设计时间:2007年 占地面积:65200平方米 建筑面积:72480平方米 设计团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清华安地建筑设计顾问公司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总负责兼总建筑师:何镜堂 副总建筑师:张利(北京清华安地建筑设计顾问公司) 倪阳(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袁建平(上海建筑设计研

8、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馆的创作构思凝聚了全球华人的智慧和心血,体现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创作理念。 在总体布局上,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庄严华美,形成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主体造型“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汇聚人流,以基座平台的舒展形态衬托国家馆,展现出属于城市、面向世界的中国大舞台的形象。 在场地设计上,整合南北城市绿地,形成坐南朝北、中轴统领、大气恢宏的整体格局,体现了传统中国建筑与城市布局的经验与智慧。 在技术设计上,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对生态节能技术的综合运用显示出我们对环境与能源等当今重大问题的关注与重视。 中国

9、馆将站在中国文化、东方哲学的立场上,对21世纪的城市与人居文明作出自己的诠释与展望。2、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 项目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设计时间:2005年 竣工时间:2007年 占地面积:74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曾获奖项: 国际竞赛第一名 (2005年) 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2009年)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 优秀奖 (2008年) 中国建筑学会蓝星杯第五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金奖 (2009年) 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奖一等奖 (2009年) 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优秀建筑创作奖 (2007年) 主要合作者:倪阳、刘宇波、何小欣、林毅

10、、姜帆、麦子睿、吴中平、包莹等 扩建范围位于现有纪念馆东西两侧,主要包括新扩建纪念馆、万人坑遗址改造以及和平公园三部分。本设计突出遗址主题,尊重原有建筑,塑造整体氛围,以墙、伤痕、死亡之庭、祭奠庭院、烛之路等为建筑元素表现特定的场所精神。总体构思以战争、杀戮、和平三个概念组合,由东到西顺序而成,与此相对应的是“断刀”、“死亡之庭”、“铸剑为犁”三个空间意境的塑造,形成序曲铺垫高潮尾声的完整空间序列。建筑空间从东侧的封闭、与世隔绝过渡到西侧的开敞,与城市、自然融为一体。3、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 项目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竣工时间:2002年 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曾获奖项: 国家级优秀设计项目

11、金奖 (2006年) 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2009年)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 佳作奖 (2004年) 建设部优秀建筑工程设计一等奖 (2005年) 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奖一等奖 (2005年) 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优秀建筑创作奖 创作奖 (2005年) 主要合作者:倪阳、郭昊栩、林毅、孟庆林等 该方案为内部竞赛中标方案。方案延续以院落为中心的空间格局,保留人们心中“庭院深深”、“绿树成荫”的美好记忆,创造出空灵通透、步移景异的新岭南建筑。在设计时以“少一些、透一些”为原则,积极回应南方建筑特有的通风、采光、遮阳问题。平面为三组建筑围合而成,中间穿插以院落,建筑高2-3层。4、

12、2008北京奥运会摔跤馆 项目地点:北京市 设计时间:2004年 竣工时间:2007年 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23950平方米曾获奖项: 国际竞赛第一名 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2009年)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 佳作奖(2008年) 中国建筑学会蓝星杯第五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优秀奖(2009年) 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奖一等奖(2009年) 主要合作者:孙一民创作团队 奥运摔跤馆位于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北京2008年奥运会将其作为摔跤比赛用馆以及残奥会的坐式排球比赛用馆。奥运会后经改造后将包括:比赛大厅、标准篮球训练馆以及游泳馆。在保证继续承接各类体育赛事的

13、同时,满足体育教学、文艺演出、集会以及学生社团使用。本工程很好地解决了校园环境中大型体育场馆的设计难题,建筑体量平实,功能配置紧凑,使赛时赛后的良性转换成为可能。奥运摔跤馆2004年3月经国际招标中标实施。2007年8月首次对外开放,媒体对摔跤馆造型的“内敛精巧”(科技日报)与“整体节能”(人民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出自不同角度的报道繁多。5、2008北京奥运会羽毛球馆 项目地点:北京市 设计时间:2004年 竣工时间:2007年 占地面积:66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24383平方米曾获奖项: 国际竞赛第一名 第八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2008年) 中国建筑学会蓝星杯第五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

14、计大奖优秀奖(2009年) 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奖一等奖(2009年) 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优秀建筑创作奖提名奖 (2005年) 主要合作者:孙一民创作团队 奥运羽毛球馆位于北京工业大学校区,北京2008年奥运会将其作为羽毛球和艺术体操比赛用馆,奥运会后将在保证继续承接各类体育赛事的同时,满足体育教学、文艺演出、集会以及学生社团使用并作为国家羽毛球队的训练基地。体育馆创造性地解决了校园空间与城市景观的需要,结构技术国际领先,空调、灯光等多项技术协同良好,充分满足羽毛球和艺术体操复杂苛刻的功能要求。 奥运羽毛球馆2004年3月通过国际招标中标实施。2007年9月举办了“好运北京”奥运测试赛,被国际羽毛球联合会主席誉为“世界上最好的羽毛球馆”,得到了中国羽毛球队中众多世界冠军的肯定。6、映秀震中纪念地 项目地点: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 设计时间:2009年 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 主要合作者:郭卫宏,郑少鹏,何正强,陈晓虹,黄瑜、张莉兰 纪念馆以大地的形态嵌入环境,与大地形成统一、契合的关系,在朝向城市轴线的东面方向形成切面,架空形成外部空间。纪念馆在大地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