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7955599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苏州园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教育部审定(2017)版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2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这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准确把握说明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原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 本单元的要求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方法来说明的;还要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苏州园林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文。作者叶老先生以其精练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条理清晰地作了全面、深刻的介绍。文章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在建筑上的成就,称其为“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即典范之作。然后,详细介绍了园林建筑

2、布局,写得情文并茂,趣味盎然。我觉得本文与其他说明文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是像导游词一样的平面介绍,也不是呆板严肃的结构剖析,而是把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展示在读者面前,所以作者在文中处处提到“画”字,使读者无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感觉,不见其景却如临其境! 学习本文,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又可以丰富关于园林建筑艺术方面的知识,获得美的享受。【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文章结构和说明顺序。2.品读课文,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预习提

3、示】有关古典园林的图片、纪录片,说说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教学过程】2课时 第1课时一、激趣导入“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可以说苏州园林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今天让我们跟随现代著名作家、苏州人叶圣陶先生的介绍走进苏州园林,领略苏州园林之美。PPT出示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二、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并释疑。明确:映衬 丘壑 嶙峋 蔓延 蔷薇 芭蕉 斟酌 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 重峦叠嶂 找学生朗读生字词,师纠正错误读音。找学生读生字词的意思。根据意思才词语。设计意图:本课生字词较多,反复训练,方能加深学生的理解、识记。2.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包含以下生字词的语句。PPT出示

4、生字词:映衬 丘壑 嶙峋 蔓延 蔷薇 芭蕉 斟酌 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 重峦叠嶂 明确: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学生依据对课文的朗读填空,以此在语句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与记忆。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学生依据对课文的朗读,就文章第7自然段填空,以此在文段中加

5、深对词语的理解与记忆。三、走进园林、品味赏析1.速读课文,初步了解苏州园林并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2.阅读评说,领略苏州园林之美(1)粗读课文,梳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表现形式,用“苏州园林美在”说话(文章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四个讲究)(此意在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大致内容,理清课文总分结构,迅速识别中心句与支撑句学生可说:苏州园林美在亭台轩榭的布局(3段),美在假山池沼的配合(4段),美在花草树木的映衬(

6、5段),美在近景远景的层次(6段)(2)寻读课文,评说园林图画美的内涵,用“苏州园林体现出 的美”说话(抓住文中与图画美相关的词句,学生很快能深入理解:苏州园林建筑的布局呈现出不对称的美(美术画),假山的堆叠体现出艺术的美,池沼周围景物的配置追求自然的美、变化的美,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的美,花墙和廊子增加了景致层次的美,角落装饰体现出别致的情调,门窗体现出工艺的美、图案的美,色彩体现出搭配的美)四、重点研读,把握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段,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方面探索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原因(小组合作,画出关键词句,并进行圈点批注)思考: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如

7、何创作这幅完美图画的?苏州园林的美究竟有什么特点?(此为主问题)(通过此问题的探索,使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对苏州园林的特点有全面的了解,也对欣赏园林艺术的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并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学生交流交流内容预设:()亭台轩榭的布局有自然之趣(此处主要扣住“绝不讲究对称即可)()(这一部分重点研读,为学生精读文本提供范例,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假山的特点假山的总体特点: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造型,它们千姿百态,重峦叠嶂;搭配,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效果,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都能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教学时用“改词”、“换词”、

8、“移词”、“减词”等方法引导学生比较、推敲、品味,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辨析“艺术”与“技术”学生思考: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删除“仅”字,说“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行不行?为什么?为什么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是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改成“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技术而不仅是艺术”行吗?全在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身在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能否改成“一生中见过许多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池沼设计特点池沼的设计大多引用活水,因地制宜,根据园林的具体情况布置池沼要求学生说出四点: 一是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

9、置”; 二是水面成河道模样,设计决不雷同的小桥; 三是河岸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再布置一些湖石,或种零星花木,宛若自然,目的是为了“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补充说明:可与小石潭记里的描述“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和“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比较由此可见苏州园林的设计者们所追求的这样的一种自然之趣,都是为了取得称为一幅画的效果) 四是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增加了园林的生趣,而且水中养鱼种荷,“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一景。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可以改为“决不相同”吗?不可以,“雷同”是不该相同而相同的意思,突出了苏州园林桥梁的各具情趣) 用减词法品味下列

10、修饰限制性的词语,领悟它们准确的表达作用如: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大多”说明比较客观,不排除个别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花草树木映衬的画意之美这个环节利用抓关键词的方式,抓住“映衬”一词,让学生思考:苏州园林的花草树木是如何映衬,达到画意之美的?、三个“映衬”:高树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个环节既要让学生领略苏州园林花草树木映衬的画意之美,又要引导学生体会精练而形象富有诗意的语言之美如: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它形象写出了俯下的高树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画美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珠光

11、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繁华和欢娱“盘曲嶙峋”写藤萝的古老,“珠光宝气”,显示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成一幅生意盎然的图画,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近景远景的层次变化之多:设计花墙和廊子是为了增加园林的层次和景致的深度花墙上有各式镂空图案,廊子两边无所依傍,隔不隔,界而未界,层次多了,景致深了,画面就有变化了(请学生欣赏沧浪亭的复廊和廊墙漏窗图片,体会什么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感知细小之处的艺术特点学生交流段学习所得,内容如下: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内容门和窗也具有图案美和雕镂美,色彩有中国画的淡雅美:(注:如果学生这个环节没有提及且课堂时间不够,就略去或作为课外作业)理出课文说明顺序,教

12、师小结教学设计非常巧妙,结合教材特点,学生、教师实际,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练习提供了学生喜闻乐见的资料,课堂练习紧扣重点,并注意在“趣”字上下功夫。课文先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再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也就是从主要到次要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个整体的了解,并以此牵出课文的说明顺序,感受课文严谨的结构) 第二课时 一、品读文章,辨析文章采用的说明方法要求学生分析本文采用了

13、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1)学生圈点勾画,独立分析(2)小组内交流看法,求同存异(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存同析异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分类别“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作比较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引用 “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举例子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列数字 “四扇、

14、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画美”二、揣摩说明文的语言:说出下列句画横线的词的作用(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2)谁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3)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4)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5)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6)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蔽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明确:(1)“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2)“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而“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在句中用“鉴赏”词最恰当。(3) “务必”“无论”“总是”强调了图画美。(4)“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5)“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6)“栽”“蔓延”“补”这几个动词恰当而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这个例子体现了本文语言的精练。小结:说明文的语言准确、生动、周密、精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