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重点、体艺班) (2).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7954366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重点、体艺班)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重点、体艺班)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重点、体艺班)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重点、体艺班)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重点、体艺班) (2).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上饶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重点、体艺班)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18)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增加值为30 785亿元,GDP的占比为4.14%,2017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45万亿元,GDP占比约4, 4%。材料表明( )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方向保证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国文化产业在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A B C D 2邀请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担任“国宝守护人”,并讲述文物背

2、后的历史故事。通过电视化语言的呈现,让文物“活”起来。文物不再只是博物馆中的陈列品,还是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文化传奇。央视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的上述尝试( )激活了文物承载的精神文化,利于增强中华儿女的精神力量坚持了与时俱进的文艺创作,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坚持了创新与求实相统一,提高了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实效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实现了历史文物存在方式的现代化A B C D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2月21日定为“国际母语日”。2018年的国际母语日的主题是“保持语言多样性并促进使用多种语言以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主题的确定主要是基于(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

3、进步的重要动力语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A B C D 4一些网站为自身利益,常利用明星炒作。为此,北京市网信办依法约谈了微博、今日头条、腾讯、一点资讯等网站,责令其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用户账号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渲染演艺明星绯闻隐私、炒作明星炫富享乐、低俗媚俗之风等问题。北京市网信办之所以加强网站管理,是因为( )网络文化侵蚀民族精神,国家须依法取缔 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以及传媒具有商业性文化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特点A B C D 5颜真卿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苏轼说“发奋识遍天下

4、字,立志读尽人间书”;陆游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些思想告诉我们( )读书是提高个人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读书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读书影响我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读书的根本目的在于接受文化熏陶A B C D 6座右铭是人们用来激励、警戒自己的一种铭文。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用以自警。譬如,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座右铭,激励自己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终身。这说明( ) 文化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A B C D 7电影厉害了,我的国首次

5、以纪录片的形式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和成就呈现在大银幕上。该片对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举世瞩目的成就加以集中展现,用影像定格属于中国的每一个辉煌瞬间,传递中国力量,为观众带米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这说明,优秀文艺作品可以( )见证时代发展脉动,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激发人们爱国情怀,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奠定民族立业根基,增强全民族创造活力 凝聚民族精神力量,砥砺中华民族奋勇前行A B C D 82017年9月20日,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在孔子故里曲阜举行。本届世界儒学大会以“儒家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儒学仁、义、智、信的道德标准和儒家文化传统被西方世界称颂并吸收利用,儒

6、学现在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从文化角度看,儒学能从中国走向世界,是因为( )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内在要求A B C D 9研究表明,同样一篇文章, 网络阅读和书本阅读都能充实人的精神世界,但给人的收获是不同的。纸质阅读更能指向深度思考。而数字阅读更侧重于资讯与知识的获取。这说明(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 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的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 不同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不同A B C D 10在当地时间10月22日举行的全英孔子

7、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作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桥梁,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为世界各国民众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推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文交流、促进多元多彩的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由此可见,在国外开办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尊重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促进了世界所有国家文化的繁荣 推进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拓宽了中华文化传播渠道A B C D 11提起端午节,人们就会想起吃粽子、赛龙舟、祭屈原等习俗,其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我国远古的祭龙日。当时,人们把五月视为恶月,希冀以龙的威慑力驱除灾疫邪祟。此后,端午节就以祛除病疫、躲避兵鬼、驱邪禳灾的形式

8、传承。由此可见(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民族节日是一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习俗有持久影响A B C D 12“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日。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 )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集中展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A B

9、C D 13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一个班级团支部主题是活动上,为什么讲述学习焦裕禄精神的体会,回忆起他上初一时学习焦裕禄文章的感受:“这件事一直影响着我。直到我从政,直到我担任县委书记,焦裕禄精神一直是一盏明灯。”这表明(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时代性文化会限制人们实践目标的确定以及行为的选择人们接受健康文化影响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过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终身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A B C D 14下列内容是中国和西方国家对于国际关系的理解,列表对比如下:( )中国西方国家讲究“将心比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合作共赢,计利当计天下利信奉人性自私、

10、权利制衡、利益博弈,宣扬文明冲突、历史终结论、“修惜底德陷阱”论对表中信息的正确认识是中国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传承了崇德向善的中华文化基因中国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西方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经济政治根源西方对国际关系的理解印证了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A B C D 15孝老敬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古有“扇枕温衾”等24孝故事,今有“为父捐肾”“背母上学”等当代中国24孝典范。由“古24孝”到“当代24孝”表明(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思想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支柱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A B C

11、D 16远方的家是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推出的全新的旅游栏目。该栏目以“展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表达新生代的旅行态度,沟通多元化的文化价值,构建华语圈的心灵家园”为宗旨,以记者见闻的方式,展现中国各地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和人物故事,深受观众的好评。这一节目之所以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可,是因为( )该节目以旅游实践为依托表达了人们共有的生活情感中华文化发展的多元性已被所有观众所接受该节目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观众的文化自信该节目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A B C D 17提笔写作,就得注意大千世界,只有细致观察,真情体验,才能创造出动人的作品一个人对文学的兴趣,正是发展观察力的内驱力

12、。对材料中写作方法理解正确的有( )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个人的兴趣 文化创作与真情实感密不可分文化创作内容不能脱离形式 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A B C D 18特色小镇展露地域风情,美丽乡村承载悠悠乡愁。特色风情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出巨大的文化张力,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利益。在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特色风情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 )推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促进社会发展 实现文化创新和文化发展,彰显区域特色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继承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引导文化趋同A B C D19日前,我国公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大研究成果。探源工程研究团队认为:距今 58

13、00 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距今 5300 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 3800 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 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这进一步佐证了( )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创新必须立足社会实践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A B C D 20无论是始于清朝康熙年间提供中医秘方秘药的同仁堂,还是明朝中期开业以制作美味酱菜而闻名的六必居,均因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享誉中外。这说明( )中华医药世界认同,经久不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美食异彩纷呈,色味俱佳 中华韵味民族认同,独领风骚A B C D 21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的“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这充分说明( )对于外来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要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