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8.2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7953165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8.2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8.2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8.2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8.2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8.2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8.2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8.2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2金属的化学性质【基础达标】1.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铁钉表面产生气泡;液体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铁钉的质量减轻;液体的质量减轻。A. B. C. D.2.下列关于锌、铁、铜的说法错误的是( )A.均可以导电B.均可以和氧气反应C.均可以和稀盐酸反应D.铁能与硫酸铜溶液的溶质发生置换反应3.下列化合物中,不能由金属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A.AgCl B.MgCl2 C.ZnSO4 D.FeSO44. 能与无色硝酸银溶液反应,使溶液变为蓝色的金属是( )A.铝 B.铁 C.铜 D.银5.已知甲、乙、丙三种不同的金属,甲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而腐蚀,乙

2、在空气中加热后仍保持金属光泽,丙在空气中会迅速氧化,需保存在煤油中,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关系为( )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甲乙 D.丙乙甲6.金属R与Cu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CuCl2=RCl2+Cu,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金属R可能是铝C.金属R活动性比Cu强D.该反应前后R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7.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过量的稀硫酸中,如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是( )A.消耗锌粉的质量B.剩余稀硫酸的质量C.生成氢气的质量D.生成ZnSO4的质量8.农业上配制波尔多液(CuSO4溶液)时,不用铁桶盛装,原

3、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_(填“强”或“弱”);黄金是一种贵重金属,各种黄金首饰易于保存,具有收藏价值的主要原因是_。9.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C、D是单质,C为钢铁的主要成分。试回答:(1)A、D的化学式是:A_,D_。(2)请写出CB和C+DE的化学方程式:CB:_;C+DE:_。10.小林同学对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探究,他分别将A、B、C三种金属放入三支盛有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记录的实验现象为:A、C都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B放入稀盐酸中无明显现象。根据小林同学的记录,你对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能作出的

4、判断是:_、_。不能作出判断的是_。 要对A、B、C的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作出准确判断还需要做的实验是_。1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收集到一桶含有FeSO4、CuSO4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结合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中,金属X是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步骤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_;(3)从滤液中获得硫酸亚铁晶体采用的方法是_。【知能提升】1.下列关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B.各种金属在常温下都能与氧气反应C.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初步比较一些金属的活动性D.在较高温度下能

5、与氧气反应的金属,在常温下也能与氧气反应2.黄金是Au对应的单质,化学性质很稳定,而假黄金是铜锌合金,颜色和外形似黄金。下列不能区分黄金与假黄金的方案是( )A.在空气中灼烧 B.放入盐酸中C.放入NaNO3溶液中 D.放入AgNO3溶液中3.学习金属单元后,我们知道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nFeCu。为验证这一结论,下面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将Zn、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B.将Fe、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C.将Zn、Fe两金属片分别放入CuCl2溶液中D.将Zn、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FeCl2溶液中4.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天平调

6、平后,同时向其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片和铁片,则从反应开始到金属完全反应的过程中,天平指针指向的变化是( )A.向左偏 B.向右偏C.先向左偏后向右偏 D.先向右偏后向左偏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Mg、Cu、Fe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1)进行实验,获得结论。完成如下实验报告,并回答有关问题。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将铁丝浸入CuSO4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金属活动性:Fe_Cu(填“”或“”或“Fe(2)反思与交流。经过讨论,该小组同学一致认为:比较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快慢,有两种测定方法:方法一是在相同时间内测量产生氢气体积的大小。若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则

7、接口c应与_(填“a”或“b”)相连。方法二是测定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时_。6.某实验小组在测定黄铜(铜和锌的合金)组成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取质量相等的黄铜样品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所得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样品甲乙丙丁黄铜样品的质量/g50505050稀硫酸的质量/g20406080产生气体的质量/g0.20.40.50.5试分析计算:(1)在乙同学测得的数据中,_已反应完全(填写物质的名称)。(2)黄铜样品中含有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探究创新】为研究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1)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向表面积相同的铝片和锌粒中分别加入盐酸,写出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

8、程式:_。(2)小芳将去膜和未去膜的铝片分别放入盐酸中,发现前者比后者反应快,原因是_。(3)小芳在(2)实验中,还观察到有“灰黑色沉淀”这一异常现象出现。【提出问题】铝与盐酸反应出现的灰黑色沉淀的组成是什么?【查阅文献】铝在颗粒较小时为灰黑色;AlCl3为无色透明晶体或白色而微带浅黄色的固体,易溶于水和乙醇。【提出合理假设】假设a: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_;假设b: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AlCl3;假设c: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难溶于酸的物质。【设计并完成实验】取灰黑色沉淀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实验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加入适量盐酸有微量气泡,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澄清溶液加入适量蒸馏水固体部分溶解加入适量

9、无水乙醇固体部分溶解【得出结论】由实验可判断假设c_(填“成立”或“不成立”),再结合和可得出该灰黑色沉淀的成分是_。(4)你认为(1)中小明的实验能否比较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_(填“能”或“不能”),分别从设计方法和操作可行性的角度,具体说明理由:_。答案解析【基础达标】1.【解析】选C。铁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浅绿色的硫酸亚铁和氢气,铁溶解到稀硫酸中,铁钉质量减少,液体的质量增大。2.【解析】选C。金属铜的活动性顺序排在氢的后面,它不能和酸发生反应。3.【解析】选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才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而A中的银排在氢后面,不会直接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4.【解析】选C

10、。含铜离子的溶液为蓝色,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硝酸铜溶液。5.【解析】选C。由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可看出,丙最易与氧气发生反应,故化学性质最活泼,而乙难与氧气发生反应,故化学性质最不活泼。因此选C。6.【解析】选B。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解答本题需明确两点:(1)金属活动性顺序;(2)化学方程式的相关知识。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此反应为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与化合物,为置换反应,A正确;由RCl2的化学式可知,金属R显+2价,而铝显+3价,所以R不可能为铝,B错误;R能将Cu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R比Cu活泼,C正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所以D正确。7.【解析】选B。消

11、耗的锌粉的质量在反应开始时的质量为零,反应中消耗的锌粉的质量逐渐增加,由于稀硫酸过量,因此锌粉最终全部消耗的质量达到最大,然后不再变化,故A对;剩余硫酸的质量由于硫酸的消耗不断变小,图像应不断下降,故B错;氢气在反应开始时的质量为零,反应中氢气的质量逐渐增加,由于稀硫酸过量,因此当锌粉全部反应后,氢气的质量就增加到最大值,然后不再变化,故C对;硫酸锌在反应开始时的质量为零,反应中硫酸锌的质量逐渐增加,由于稀硫酸过量,因此当锌粉全部反应后,硫酸锌的质量就增加到最大值,然后不再变化,故D对。 8.【解析】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容易和其他物质反应,所以黄金首饰易于保存。答案:Fe+CuSO4=Cu+FeSO4 强 金属活动性弱(或化学性质不活泼或性质稳定或难与其他物质反应等)9.【解析】从图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