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水库建设规划工作大纲.doc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27952810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64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水库建设规划工作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4页
浙江省水库建设规划工作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4页
浙江省水库建设规划工作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4页
浙江省水库建设规划工作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4页
浙江省水库建设规划工作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水库建设规划工作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水库建设规划工作大纲.doc(1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学资料精华 二二二二年四月前 言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全省陆域面积10.18万km2,其中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湖泊占6.4%,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特定的地域位置、气象条件以及地形地貌特点,决定我省是一个洪涝以及干旱灾害频繁发生的省份。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经济发展速度居全国前列,涌现了杭州、宁波、温州等经济发展强市,跨入全国经济百强县的县(市区)数量为全国之最。2004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1124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4546元和6096元。浙江省正以一个资源小省不断壮大为经济强省,昂首步入二十一世纪。浙江经济的迅猛

2、发展,带动了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发展,对水利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省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依靠河流自然调蓄能力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除害兴利、合理调配水资源,我省于上世纪50年代起开始兴建一大批水库工程,在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几年来,中央及省安排了大量投资,完成了“千库保安”工程,提高了病险水库的安全标准,增加了水资源的调蓄能力。由于水库的效益和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涉及面广,因此,今后应按照“统筹兼顾,兴利除害,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方针,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库。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发改农经20041644号关于加强

3、对水库建设管理的通知精神,结合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浙江省十一五规划编制体系目录的通知(浙政办发2004120号)精神,省发改委、省水利厅以浙发农经2004946号文转发布置全省小型水库建设规划的编制任务,要求在已批准或编制的水利规划基础上,结合我省“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抓紧编制全省小型水库建设规划。浙江省小型水库建设规划由省发改委牵头,省水利厅组织编制,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具体承担,各市(县)发改、水利部门参与共同完成。2004年12月编制完成浙江省水库建设规划工作大纲。根据大纲要求,2005年1月开始调查收资,各市县相应开展区域的水库建设规划,并上报水库建设规划简要报告。按

4、照符合规划和具备一定前期工作基础的“双控”原则,对地方上报项目进行筛选,“双控”原则:一、水库建设必须符合已批准的各类水利规划。二、前期工作有一定基础。对列入“十一五”实施的水库工程要求:已达项目建议书及以上阶段深度要求的;项目建议书阶段等前期工作已组织开展(附合同)的;有详细的前期工作计划,并经当地人民政府确认的。根据这两条原则,对地方上报的规划水库进行了严格把关,进行汇总整理,于2005年7月完成“初稿”在水利网上公示,广泛征求各地意见,并在9月份的“十一五”水利规划项目对接会上,面对面征求意见。根据地方意见,2005年11月修改形成浙江省水库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下发各市县,再次征求各方

5、意见。2005年底省水利厅将规划(送审稿)上报省发改委要求审查。省发改委接到报告后,又再次征求各市发改部门意见,同时征求省级有关部门意见。2006年4月,项目组在各地、各部门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对报告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第二次送审稿。2006年5月23日,浙江省发改委在杭州主持召开了浙江省小型水库建设规划审查会,参加会议的有: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省水利厅、环保局、国土资源厅、建设厅、林业厅、农业厅、海洋与渔业局及各市发改委、水利局等单位的代表和专家,与会专家与代表进行了认真讨论,并形成浙江省小型水库建设规划审查会专家组评审意见。根据审查会精神、专家组评审意见及与各市的进一步衔接,于2006年6月

6、修改完成报批稿。2006年7月20日,省发改委以浙发改函2006181号“关于浙江省小型水库建设规划批复的函”对本规划给予了批复。本次规划全省拟建各类小型水库768座,小(1)型水库257座,小(2)型水库511座。推荐在近期(2006年2010年)兴建各类水库347座,其中小(1)型水库125座,小(2)型水库222座。近期建设各类的水库多数具有防洪、灌溉、供水、发电、旅游、环境等综合效益,工程涉及面广,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1 概况1.1 自然环境1.1.1 地理位置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地处东经1180112310和北纬27023131之间,东濒东海

7、,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毗连,北与上海、江苏为邻。东西与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km左右,全省土地总面积10.18万km2。1.1.2 地形地貌浙江省地形地貌复杂,整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山地山势连绵,群峰耸峙,海拔多在千米以上,龙泉市境内的凤阳山主峰黄茅尖海拔1929m,为我省群峰之首。群山由西南向东北展延,分为北、中、南三支:北为浙赣、浙皖交界的怀玉山脉、白际山脉,入浙后为天目山脉,中为仙霞岭山脉,向北伸展为天台山脉;南支为浙闽边境的洞宫山脉向东北伸展为雁荡山脉和括苍山脉,由此形成浙江地貌的基本骨架,又是省内各河流的发源地。中部以丘陵为主,40多个大小盆地错落分布于丘陵山地之间;东

8、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以京杭运河和浙东运河为主干,河湖相连水网密布,土地肥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全省大致可分为浙江北部平原、浙江西部中山丘陵、浙江南部丘陵、浙江中部金衢盆地、浙江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全省土地按地貌类型划分,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浙江省海域辽阔,岛屿星罗棋布。海岸线总长6486km,居全国首位。1.1.3 区域地质浙江地处东亚大陆边缘,自元古界至新生界地层均有分布,不同沉积类型发育也比较齐全,其中元古界地层比较集中出露于浙西北和浙东南的相邻处,古生界主要分布于浙西北,中生界主要分

9、布浙东南,新生界主要分布平原和沿海地区。浙江位于中国东部新华夏系巨大的一级复式隆起带,界于秦岭和南岭两个巨型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之间,以“多”字型构造为骨架,相应发育“山”字型构造、旋扭构造和东西向构造。以江山绍兴深大断裂为界,全省西北部为扬子准地台,东南部为华南加里东褶皱系。浙江岩性多样,尤以中生界火山岩系发育最具特色,在地层出露面积9.25万km2中,以岩浆岩面积为最大。浙江省在地震活动方面属少震弱震省份。舟山市及宁波市的镇海区和北仑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杭州湾、上虞、余姚、慈溪、奉化、宁波大部及象山东溪以北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

10、;象山东溪以南至温岭芙蓉以北一带沿海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小于度);温岭芙蓉以南的温州沿海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浙江省沿海滩涂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一般为0.65s(按区软弱场地划定)。1.1.4 河流湖泊浙江省境内江河湖荡众多,流域面积在50km2以上的水系35个。苕溪、运河、钱塘江、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鳌江为八大水系,除苕溪注入太湖、京杭运河沟通杭嘉湖平原水网外,其余均为独流入海河流,并受均受潮汐影响。除八大水系外另有独流入海小河系13个和浙闽、浙赣水系14个,这些水系具有源短流急,洪水位暴涨暴落,洪枯流量的变幅相差大的特点。在杭

11、嘉湖和萧绍宁、温黄、温瑞等主要滨海平原,地势平坦,河港交叉,形成平原河网。浙北和滨海地区为河湖和浅海沉积形成的平原,区域内河湖相连,水网密布,是著名的“江南水乡”。钱塘江,为浙江省第一大河,干流全长668km(从安徽休宁县六股尖北坡至宁波市镇海区外游山与上海市南汇芦潮港连线),流域面积55558km2,其中浙江省境内面积48080km2。苕溪,属长江水系太湖流域,是浙江省主要河流中唯一不在本省入海的河流,河长158km(以东苕溪河源算起、至太湖入口),流域面积4576km2。运河,属长江流域太湖水系,浙江省境内河网总长度24600km,境内流域面积6481km2。甬江,干流长133km,流域面

12、积4518km2。椒江,干流长209km,流域面积6603km2,其主流为灵江。瓯江,干流长384km,流域面积18100km2。飞云江,干流长193km,流域面积3719km2。鳌江,干流长81km,流域面积1530km2。浙江省各流域面积在10km2以上的干、支河流(不包括平原河道)有2441条。按流域面积分类,流域面积在10000km2以上的河流有4条(钱塘江、兰江、瓯江、新安江),100010000km2的有21条,1001000km2的有213条,10100km2的有2203条。浙江省湖泊主要分布在浙北杭嘉湖平原和浙东萧绍宁平原。这些地区在历史上曾经有一个稠密的湖泊群。随着时间推移,

13、由于自然淤积和人类活动影响,许多湖泊已经湮废,有的经历代修筑、改造,已成为人工湖泊,有的因开凿河渠,成为河流的一部分,已失去湖泊形态及其水文特征。到目前为止全省尚存面积在1km2以上的湖泊仅32个,其中杭嘉湖平原19个,总水面面积33.55km2,总容积8686万m3;萧绍宁平原12个,总水面面积39.67km2,总容积9536万m3;浦阳江湖畈1个,水面面积5.14km2,容积770万m3,有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宁波东钱湖四大名湖及人工湖泊千岛湖。1.1.5 气候浙江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以晴冷、干燥天气为主,是全年低温、少雨季节。夏季受太平洋副

14、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东南风,空气湿润,是浙江省高温、强光照季节。浙江省气候总的特点是:冬夏季风交替显著,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浙江省地处东亚副热带季风区,雨量丰沛,雨日为140170天。一年之中,3月7月初的春雨和梅雨降水量最为丰富,全年70%以上的降水量集中在这段时间,梅雨期是浙江省主要雨季。7月8月为盛夏,干旱少雨,唯沿海偶有台风带来降水;入秋后,9月份有一短暂秋雨期;10月至翌年2月降水最少,多以晴冷天气为主。510月浙江省为台风影响期,台风影响或者登陆时,常产生大暴雨,如遇冷空气入侵,则加大暴雨,酿成洪涝灾害。冬季浙江省盛吹偏北风,在极地大陆性气团控制下,冷而干燥,以晴

15、冷为主,冷空气以爆发形式南下,强度大者称寒潮,寒潮冷锋常形成浙江省雨雹天气。1.1.6 土壤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全省土壤类型多样,主要有红壤、黄壤、粗骨土、石灰岩土、紫色土、水稻土、潮土、滨海盐土、山地草甸土等类型。红壤几乎遍布全省海拔500m900m以下的丘陵山地,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40.1%,除台地和平、谷地外,坡地红壤一般厚度在30cm70cm。质地以粘壤土与壤质粘土为主,土壤呈酸性反应。黄壤面积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10.6%,浙北海拔多在500m以上,浙南多在700m以上,一般以沙质粘壤土为主,质地疏松,土壤呈酸性反应。粗骨土面积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14.1%,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地,

16、一般土层浅薄,质地为砂质壤土至粘壤土。水稻土面积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21.9%,主要分布在浙北、滨海平原与盆地、河谷平原,土壤大多呈微酸性或中性反应,水网平原、滨海平原以粉沙质壤土、粉沙质粘壤土至粉沙质粘土为主,盆谷地以沙质壤土、壤土、粘壤土居多。1.1.7 植被浙江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全国植被分区上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和南部亚地带。由于历史原因和人为影响,原始植被遗存很少,只有在交通不便的局部地段、自然保护区、寺庙附近有少量残存,现有天然林多为次生林。全省林种结构(面积)为:用材林52.23,防护林27.08,经济林19.25,特用林1.44。根据树木生物学特性和林相,全省分为针叶林,针、阔叶树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