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大附中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文 .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7951587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师大附中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文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京师大附中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文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京师大附中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文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师大附中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文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师大附中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文 .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政治试卷(文科)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计7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西游记是我国著名的神话小说,其中塑造出的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如孙悟空、猪八戒以及牛魔王等,都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这些神话形象都可以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找到各自的影子。如果人们在实践中根本就没有遇见过猴、猪与牛等动物,作者吴承恩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这些形象描绘出来的。这说明A动物的习性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B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

2、产物C文化可以是人们想象的产物 D文化对人有重要影响2“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下列对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A文化是基础,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B政治是基础,经济和文化服从于政治发展的需要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D政治是基础,经济是政治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3很多学校特别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把校训、校歌、格言、警句等书写在校园的醒目位置,“让墙壁说话”。这样设计的原因是文化氛围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文化活动促进文化理论的创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

3、影响来自于特定文化环境A B C D4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慢待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账,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闹出笑话。这说明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B文化的差异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C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D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5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敢于独树一帜、标新立异,不仅大大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而且导致了奴隶社会的最终解体。这充分说明A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决定性作用B: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文化的重要条件D文化是影响社会制

4、度更替的决定性因素6被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礼记大学,成书己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这体现了A文化是思想家的精神产品的总和B文化素养只有通过阅读经典才能获得C文化经典是决定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7荀子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体现的道理与这句话一致的是盂母三迁 耳濡目染 东施效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A B C D8面对赞扬,西方人往往爽快接受并致谢,而东方人则比较含蓄、谦虚,即使心里非常高兴,也不大会表露出来。这种差异反映了A文化具有多样性 B文化差异实质上是种族的差异

5、C文化差异使东西方的人们难以交往 D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才能和睦相处9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A B C D10阅读是一种享受,越来越得到公众认可。调查发现,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

6、为58.0%,较2013年的57.8%上升了0.2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的50.1%上升了8.0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率首次超过传统图书阅读率。这表明有价值、有品质的阅读能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数字化、网络化阅读逐步更新人们的阅读方式阅读能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给心灵充分滋养科技使文化传播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A B C D11徐悲鸿是融汇中西、纵贯古今的艺术大师。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并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徐悲鸿艺术风格的形成和艺术成就的取得,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了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对文化创新途径的正确理解是批判传统,独

7、领风骚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A B C D12故宫博物院自主研发的一款APP(移动客户端)游戏,将故宫珍藏用精美的图片和诙谐的语言传递给观众,让故宫里的文物“活”起来。“故宫+互联网”的模式发挥了科技对文化传承的促进作用 扩大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创新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融合了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A B C D1320世纪50年代古城北京改建,部分城墙和城门被陆续拆除。建筑学家梁思成当年曾为此流泪,抱着一块城砖对拆城墙的人说:“50年后你们会后悔的!”梁思成之所以流泪,因为他深知文化遗产是A一个国家风俗习惯的集中体现 B一个国家全部历史事件的凝结C一个国家宗教

8、发展的集中体现 D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14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创新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A B C D15上面四幅图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它们分别属于_的继承。A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思想 传统文艺B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C传统思想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习俗D传统思想 传统建筑 传统习俗 传统文艺16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用“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来说明

9、各种文明之间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会存在“文明冲突”。下列与这一思想相同的是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不约而同,不谋而合 D各美其美,美美与共17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从这些古语中,我们能够看到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大众传媒能够完全超越时空局限文化传播有多种媒介和多种手段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媒介才能实现A B C D18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

10、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A B C D192016年全球电影票房排行榜前十位中有六部中国电影,2月份中国电影票房成绩首次超越北美,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我国电影市场的高速发展与高质量电影的不断推出将推动文化事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质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有助于我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A B C D202015年11月20日,北京海淀、河北廊坊非遗联展活动在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举行。此次联展既有彰显

11、“京作”皇家宫廷艺术雍容风范和富丽华贵的京绣、彩塑京剧脸谱、京西皮影戏、京剧盔头制作技艺、北京绢人等非遗项目,也有体现燕赵之地古朴厚重、豪放大气的以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宫廷等“燕赵八绝”为代表的廊坊市非遗项目精品。关于此次联展活动,下列认识正确的是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文学艺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A B C D21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

12、,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下列表述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切的是A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B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创新C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精神 D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文艺繁荣22下列语句与“位卑未敢忘忧国”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相一致的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克勤于邦,克俭于家A B C D2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尊老爱幼A B C D24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华民族以华夏为号,炎黄为旗,龙凤为图,汉字为记,凸显了中华民族的鲜明特征。这表明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标志中华文化有独具特色的

13、内容和表现形式中华文化在世界多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A B C D25汉字结构独特,音形意韵,寓理于形,源远流长,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汉字是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A B C D26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白蛇传梁祝孟姜女等传说榜上有名。国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发展经济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A B C D27近年来,央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孝心”等“最美”系列节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