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二十二中高二政治期中选考 .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7948468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二十二中高二政治期中选考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北京二十二中高二政治期中选考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北京二十二中高二政治期中选考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二十二中高二政治期中选考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二十二中高二政治期中选考 .doc(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二十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选考)(含解析)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纸一并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卷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60分,每小题1.5分)1.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类的认识问题。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_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A. 世界观和方法论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 思维和存在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答案】C【解析】【详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所以正

2、确答案为C;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 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B. 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C. 是否承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D. 是否承认人们能认识和改造世界【答案】B【解析】【详解】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B正确;ACD不符合设问要求。本题选B。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向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

3、主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来自于他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与设计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客观真理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B: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客观真理,符合题意,B入选。A、C:马克思主义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但不能提供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说法错误,AC不选。D:不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的原因,不符合题意,D不选。故本题选B。4.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

4、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说明A. 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B. 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C. 反映本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D. 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哲学的社会作用。只有真正的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哲学对历史发展有反作用,不能决定历史发展进程,A错误;只有真正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B错误;真正的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反映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C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D错误。故选C。5.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

5、,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有网友下句接到:“世上本没有堵的路,开的车多了,便有了堵的路。”两句话形象地告诉我们( )A.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就是发展B. 质变是量变的总和,没有质变就没有新的量变C. 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联系的方式也会发生变化D. 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答案】C【解析】【详解】C:“走的人多了”是“成了路”的原因,“开的车多”是“有了堵的路”的原因,说明联系是多样的,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联系的方式也会发生变化,C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起质变,质变不一定是发展,A不选。B:说法错误,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

6、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B不选。D:材料没涉及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D与题意不符,不选。故本题选C。6. 一次,钱学森为解决导师交给他的难题,前后写了五份演算文稿。当他把定稿装入文件袋后,特意在封面上工工整整写道“Final”(定稿),但他马上又觉得不妥,便在旁边补了一行“Nothing is final!”(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这句“Nothing is final!”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 真理是客观的B. 真理是绝对的C. 真理是发展的D. 真理是普遍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Nothing is final!”(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准确地表明了认识要在实践中发展,追求真理

7、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C项符合题意。其他各项均与题意不符。考点:认识的无限性点评:读懂材料的意思,明确材料强调的重点,向课本知识靠拢。很容易选出正确选项。7.在戏曲表演中,经常是以鞭代马。演员根据剧情和人物的需要,以鞭配合优美舒展的动作。鞭时而为鞭,时而为马,有形鞭和无形马相得益彰,活灵活现。下列选项对这种艺术理解正确的是A. 有虚有实、以虚带实,戏曲是对生活的艺术加工B. 以鞭代马,虚中有实,戏曲中的鞭与马是相同的C. 戏曲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描摹复制D. 戏曲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完全虚化【答案】A【解析】【详解】A符合题意,根据题意,以鞭代马,有虚有实、以虚带实,戏曲是对生活的艺术加工;B表

8、述错误,“相同的”说法错误,因为鞭有形而马无形,以鞭代马;C表述错误,“描摹复制”说法错误,是对生活的艺术加工,而不是简单的描摹复制;D错误,“完全虚化”说法错误,是对生活的反映和艺术加工;故选:A。8.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要和周围的事物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学生要处理好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处理好教学理念和学生情况之间的关系,医生要考虑处方和病情之间的关系。从哲学上归纳,就是要处理好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 真理和谬误的关系C. 必然和偶然的关系D. 主观客观的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与生活的关系,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解答该

9、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的主旨。根据题意,题中学生和教师面对的问题,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故D符合题意;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BC。故选D。9.某地地处百花山南麓,煤炭资源丰富,过去“靠山吃山”采煤致富,但“黑经济”造成植被破坏、粉尘污染、地质灾害频发。近年来,该地积极转型,依然“靠山吃山”,发展壮大特色种植、生态旅游等“绿经济”,让百姓充分享受到生态建设带来的红利。该地的成功转型得益于转变价值观念,不再追求经济利益坚持科学发展,提高了经济持续增长能力改造自然规律,有效恢复生态环境践行绿色发展,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A. B. C. D.

10、 【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相关知识。该地从过去靠“黑经济”转向现在的发展“绿经济”,让百姓充分享受到生态建设带来的红利。这得益于该地践行绿色发展,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了科学发展,提高了经济持续增长能力,正确;“绿经济”是既要经济效益,又要生态效益,中的“不再追求经济利益”说法错误,排除;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既不能创造、消灭规律,也不能改造规律,中的“改造自然规律”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10.为恢复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北京市有关单位精心设计修缮方案,绘制大量施工图纸,然后根据图纸进行施工。这说明A. 物质是意识变化的根源B. 意识是对物

11、质的反映C. 物质随意识的变化而变化D.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AB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物质是意识变化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C错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随物质变化而变化。D符合题意,为恢复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北京市有关单位精心设计修缮方案,绘制大量施工图纸,然后根据图纸进行施工。这说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故选:D。11. 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做过科学的解释,其中“是”是指事物的A. 客观性B. 物质性C. 规律性D. 可知性【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实事求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12、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其中的“是”就是指规律性,故C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2.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的特点包括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科学实验性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正确,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的特点包括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不符合题意,科学实验性并不是实践的特点;故选:A。【点睛】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

13、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13.下侧漫画中的做法没有正确认识到A. 规律是我们的感官可以直接感觉到的B. 规律并非都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C. 认识规律才能改造规律D. 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随意改变【答案】D【解析】【详解】A错误,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人的感官直接感受到的是事物的现象,不是规律;B错误,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C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本身,人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D符合题意,漫画中此人认为种鸡蛋也能生长出鸡蛋来,违背了鸡蛋是鸡下的这一基本道理,没有看到鸡蛋背后的生殖规律是客观的,人不

14、能随意改变,故D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巧解漫画类选择题,可采用“口诀”法解答。考生应牢记下列口诀:图画要看全,褒讽弄明显,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图画要看全”是指要看漫画中的人和 物,把握人、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漫画中的文字,注意漫画中的人、物与文字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褒讽弄明显”,我们先弄清是褒还是 贬,这对于选择有导向作用。“题旨是什么”,是指要在分析漫画的基础上,真正弄清漫画的寓意和主旨。弄清“题旨”要通过分析与综合,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 表意到寓意的飞跃。“联系课本选”,是指在具体做题时,应将题干、题肢和书本主干知识相联系,不能脱离课本知识。14.苏轼在石

15、钟山记中分析了士大夫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答案】A【解析】【详解】A:夜泊于绝壁之下,就是通过实践获取对钟声的认识,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入选。B:这里的认识没有发展,而是强调通过实践获得,B不选。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是指获得认识之后用于指导实践,这里不是指导实践,而是通过实践获取认识,C不选。D:选项D强调的是通过实践来检验认识正确与否,与材料不符,不选。故本题选A。15.矛盾论和实践论是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两部重要哲学著作。小泽同学到新华书店购买这两本书,他应该去_图书专架查找。A. 马恩著作B. 列宁著作C. 毛泽东著作D. 邓小平著作【答案】C【解析】【详解】C符合题意,毛泽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