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嵩明一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考试历史试题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27938028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昆明市嵩明一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考试历史试题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云南省昆明市嵩明一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考试历史试题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云南省昆明市嵩明一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考试历史试题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云南省昆明市嵩明一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考试历史试题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云南省昆明市嵩明一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考试历史试题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昆明市嵩明一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考试历史试题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昆明市嵩明一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考试历史试题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云南省昆明市2017-2018学年嵩明一中高三第七次考试高三 文综 历史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旧唐书食货上载:“武德七年,始定律令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材料表明唐代均田制()A 承认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B 实质上是地主土地所有制C 有利于土地与劳动者的结合D 有利于北方各族的封建化2.下组图片反映了现代国际关系中一系列重大事件。这些事件说明当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是()A 两极格局瓦解 B 美苏两极对峙C 欧洲国家走向一体化 D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3.西汉“百姓多离农亩”,成为“末

2、技游食之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商业能够比农业获取更大的利益 商人侵夺农人的财产和土地商人可以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政府推行发展私营商业的政策A B C D 4.格林尼治时间由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制定,1840年以前英国各地城镇仍遵守地方时间,1884年,世界20多个国家的天文工作者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该决议得以通过的最主要原因是()A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B 与会各国的妥协C 钟表制造业的发展 D 世界市场日益紧密的需要5.台湾的称呼在历史上时有不同。古有称“台员”、“大员”、“大湾”、“东番”、“笨港”、“北港”等,葡萄牙人取名为福尔摩

3、沙,乃“婆娑之洋,美丽之岛”之意。台湾在元代被称为()A 琉球 B 澎湖 C 泉州 D 番禺6.经典物理学所面临的危机,终于在20世纪初被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两场伟大的革命所解决。这两场革命使人类()A 拥有了研究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理论体系B 放弃了经典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理论C 否定了此前物理学取得的一系列成果D 转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交方式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 小说的兴起冲击了社会等级观念 B 社会群体认同推动世俗文化发展C

4、 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8.贸易打造的世界一书中说:“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材料旨在说明()A 英国始终固守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B 工业革命瓦解了英国的贸易壁垒C 英国的贸易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 D 英国与印度之间不平等贸易关系9.在中央,皇位由私家世袭,地方由异姓非世袭官僚管理。这种制度是指()A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5、B 三省六部制度C 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 D 科举选官制度10.下表是19世纪7090年代清政府投资的基本状况,这些投资()A 是清政府“求富”的重要途径 B 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途径C 遏止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D 使民族工业迎来了春天11.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一度还确立了“将消费型城市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对城市的这种抵制在1960年发展为完全反城市化,确定了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19491978年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 新中国成立初期,生产力水平低B 中共重视“三农问题”C 中共积极推进工业化方针的影响D

6、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12.宋史职官志一:“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司谏、左正言,同掌规谏讽谕。凡朝政阙失,大臣至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违失,皆得谏正。”下列结论较为合理的是()A 谏官保证宋代政治清明 B 谏官的设立不利专制皇权C 谏官种类繁多造成冗官 D 谏官的谏议减少了行政失误分卷II二、非选择题 13.材料一: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中国历史众生相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材料三:

7、“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朱熹材料四:“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李贽(1)材料中提到的“不要人民读书”、“只读一种书”分别是指何事?(2)不同的手段分别带来哪两种不同的后果?对此你有何看法?(3)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指出三位思想家是如何对待儒家思想的?14.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清代外交机构的演变材料二 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研究证明,长达五百多年的明清两朝是一个长期停滞的时期:从1300年到1800年的五百年中,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率为零。而这五百年里,外部世界开始以加速度的方式,成

8、十倍成百倍地往前狂奔的时候,我们像“龟兔赛跑”中的那只兔子一样,在一棵枯树下酣睡了五百年。中国与欧洲人均GDP比较(安格斯麦迪森制表,单位为国际元)这一觉睡到1840年,国门被枪炮打开,但在很长时间里还是没有清醒过来,要到1894年的甲午海战打完,才说“一战而全民皆醒矣”。所以这一段时间,对于中华民族来讲,是一个要深刻反思的时期。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1)据材料一,列举清代外交机构的演变并指出其反映的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2)你是否同意甲午“一战而全民皆醒矣”?说明理由。【历史-选修1】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他日必定以工立国。”“衣食之源,不以地为界,不以人为界,不以日为界

9、,当以人力为界。凡欲加力使大莫如机器一人所做工,能给百人食。”“机器固为富国第一义。”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二“通商者,天地自然之理,人之所籍以自存也。故言理财之学者,当并国之差别限界而无之。”梁启超史记货殖列传今义材料三生产之要素三: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对外资)欢迎与反对,要以政治组织能否改革为断苟政府财政之基础固,而所运用之者适其宜,则外资之必不足为国病明矣。(外资)用之于生产者,往往食外资之利;用之于不生产者,势必蒙外资之害。梁启超利用外资与消费外资之辩(1)据材料,梁启超提出了哪些经济思想?(2)简述梁启超

10、经济思想形成的历史因素。(3)简要评价梁启超经济思想的积极意义。【历史-选修3】16.阅读下列图片:请回答:(1)图一发生于什么时间?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针对伊拉克发动的进攻,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采取了哪些行动?(3)图二所述现象主要是针对哪一国家而言?(4)图三是美国在海湾战争中使用的“战斧”式巡航导弹。由此观之,海湾战争是一场什么战争?对以后的世界军事舞台有何影响?【历史-选修4】17.(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牛顿(16431727),毕业于剑桥大学,后任该校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会长。牛顿除了在物理学方面的贡献外,还是微积分的发明者之一;同时他还发现了太阳光的光谱,发明了

11、反射式望远镜等。材料二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物理学家。190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曾在多所大学任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21年,他因在研究光电效应方面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1940年入美国籍。材料三普朗克(18581947)是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慕尼黑大学等校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因提出量子假说获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请回答:(1)材料一中牛顿在物理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什么?这一成就有什么特征?(2)材料二中爱因斯坦在物理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什么?有什么意义?(3)材料三中普朗克是如何促使物理学有重大进展的?(4)概括三位科

12、学家取得物理学方面成就的共同原因。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说明大部分土地仍要归还国家,并没有承认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故A项错误;均田制反映的是土地国有制,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均田制的分田措施,世业田可以继承,口分田要归还国家,再授给其他农民,体现了土地与劳动者的结合,故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时代是唐朝,与北方各族的封建化无关,故D项错误。2.【答案】B【解析】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故A项错误;柏林墙修筑于1961年,是美苏冷战期间一个极端的事件,三八线是朝鲜和韩国的分界线,是热战的一个例子,组建北约发生于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军事集团形成,

13、三幅图都说明当时的国际关系是美苏两极对峙,故B项正确;欧洲一体化与图片信息无关,故C项错误;多极化趋势加强与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3.【答案】A【解析】“百姓多离农亩”,成为“末技游食之民”指的是百姓离开农业,而从事工商业,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商业利润确实比农业大,故正确;农民之所以离开土地,还因为他们的土地被兼并,故正确;在中国古代,包括汉代,中国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4.【答案】D【解析】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的时间是18世纪,故A项错误;“与会各国的妥协”不符合题干内涵,故B项错误;“钟表制造业的发展 ”不是材料反映主旨,故C项错误;题干时间1840,188

14、4年,属于两次工业革命时间,说明是世界市场的作用,故D项正确。5.【答案】A【解析】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和澎湖列岛,这里的琉球就是台湾,故A项正确;澎湖指的是澎湖列岛,不是台湾,故B项错误;泉州在元朝是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属于元朝的江浙行省,故C项错误;番禺是古代广州的名称,故D项错误。6.【答案】A【解析】注意时间“20世纪初”,这两场革命分别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分别使人们对宏观和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7.【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荣发展,小说反映的是市民的利益诉求和代表了世俗文化发展,所以B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说明社会群体认同推动了明清时期小说的繁意要求,A D两项材料含义并未直接体现,C项说法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