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必修二《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过关检测卷含答案

上传人:jinz****ang 文档编号:127937845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过关检测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过关检测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过关检测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过关检测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过关检测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过关检测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化学必修二《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过关检测卷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过关检测卷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00分第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纳米是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109米,物质的颗粒达到纳米级时,具有特殊的性质。例如将单质铜制成“纳米铜”时,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下列对“纳米铜”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常温下“纳米铜”比铜片的还原性强,反应时反应速率快B “纳米铜”颗粒更细小,反应时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C “纳米铜”与铜是同素异形体D 常温下“纳米铜”比铜片更易得电子,反应时反应速率快2.已知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断开)1 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

2、的能量。现查知:PP键能为akJmol1、PO键能为bkJmol1、P=O键能为ckJmol1、O=O键能为dkJmol1。又知白磷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若生成1 mol P4O10,则反应P4(白磷)5O2= P4O10中的能量变化为()A (6a5d4c12b)kJmol1B (4c12b6a5d)kJmol1C (4c12b4a5d)kJmol1D (4a5d4c12b)kJmol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普通干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 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C 锌锰干电池属于一次电池D 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发生还原反应4.向盛有50 mL 1.00 molL1

3、盐酸溶液的绝热容器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V)与所得混合溶液的最高测量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B 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大于1.00 molL1CV50 mL时,混合液呈碱性D 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5.引起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B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改变,但分子的种类改变C 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总能量不同D 反应物中1 mol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生成物形成1 mol键放出的能量不同6.欲使反应2A(g

4、)2B(g)E(g)的正反应速率降低,应采取的措施是()A 增大压强B 升高温度C 减小A的浓度D 增大B的浓度7.小明做完铜锌原电池(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的实验后,得出的下列结论和认识中正确的是()A 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B 由铜、锌作电极与稀硫酸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铜是负极C 电子通过稀硫酸溶液由锌流向铜,通过溶液时被氢离子得到而放出氢气D 铜锌原电池工作时,溶液的酸性降低8.对于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放出能量C 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 氧化反应都为吸热反应9.大功率镍氢动力

5、电池及其管理模块,是国家“十五”863计划电动汽车专项中一项重要课题。我国镍氢电池居世界先进水平,解放军潜艇将装备国产大功率镍氢动力电池。常见镍氢电池的某极是储氢合金LaNi5H6(LaNi5H6中各元素化合价均为零)。电池反应通常表示为LaNi5H66NiO(OH)LaNi56Ni(OH)2。关于镍氢电池放电时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储氢合金作负极B 正极反应式:6NiO(OH)6H2O6e=6Ni(OH)26OHC 负极反应式:LaNi5H66OH6e=LaNi56H2OD 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10.用纯净的CaCO3与100 mL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实验过程记录如图所示(

6、C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OE段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最大BEF段,用盐酸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 molL1min1COE、EF、FG三段中,该反应用二氧化碳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为267DF点表示收集到的CO2的量最多11.某同学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2Fe3Fe=3Fe2来设计原电池。下列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A 电极材料为铁和锌,电解质溶液为氯化铁溶液B 电极材料为铁和铜,电解质溶液为硝酸铁溶液C 电极材料为铁和石墨,电解质溶液为氯化亚铁溶液D 电极材料为石墨,电解质溶液为氯化铁溶液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于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将铜片和铁片紧靠

7、在一起后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仍无气泡B 因为锌比铁活泼,当将两者相连后浸入稀硫酸中,锌片表面出现气泡C 将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不会出现一层铁D 为增强高压输电线的导电性,可以在铝导线束的中心加一根铜丝13.下列变化过程,能放出热量的过程有()液态水变成水蒸气酸碱中和反应浓硫酸稀释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H2在Cl2中燃烧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NH4Cl晶体与Ba(OH)28H2O混合搅拌A 2个B 3个C 4个D 5个14.用图1表示铜锌原电池中一些物理量的关系。x轴表示流入正极电子的物质的量,则y轴表示()Ac(H)Bc(SO42-)C 铜棒的质量D 锌棒的质量15.“摇摇冰”是一

8、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能制冷。该化学物质是()A 酒精B 生石灰C 氢氧化钠D 硝酸铵16.键能是形成(或断开)1 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现查得HH、ClCl和HCl键的键能分别是436 kJmol1、243 kJmol1和431 kJmol1。请用上述数据估计,由氯气、氢气生成1 mol氯化氢时的热效应为()A 放热91.5 kJB 放热183 kJC 吸热183 kJD 吸热91.5 kJ17.如图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A 500 mL 2.0 molL1HCl溶液和500 mL 2.0 mol

9、L1NaOH溶液的反应符合图(a),且放出热量为E1B 500 mL 2.0 molL1H2SO4溶液和500 mL 2.0 molL1Ba(OH)2溶液的反应符合图(b),且吸收热量为E2C 发生图(a)能量变化的任何反应,一定不需要加热即可发生D CaO、浓硫酸分别溶于水时的能量变化均符合图(a)18.如图所示的装置,试管b中盛有水,气球a中盛有干燥的过氧化钠颗粒,U型管中注有浅红色的水,将气球用橡皮筋紧缚在试管口。实验时将气球a中的过氧化钠抖落到试管b的水中,下列叙述的现象正确的是()A U形管内红水褪色B 试管内溶液变红C 气球a被吹大膨胀D U形管水位不变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0、A 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 常温常压下即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C 氨的催化氧化反应实验中移开加热装置后铂丝保持红热,表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D 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20.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下列对该燃料电池说法正确的是()A 在熔融电解质中,O2由负极移向正极B 电池的总反应是2C4H1013O2=8CO210H2OC 通入空气的一极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O24e=2O2D 通入丁烷的一极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4H1026e13O2=4CO25H2O第卷

11、二、非选择4小题,每小题10.0分,共40分) 21.根据化学键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化学键是_。(2)断开化学键时的能量变化是_。(3)形成化学键时的能量变化是_。22.ZnMnO2干电池应用广泛,其电解质溶液是ZnCl2NH4Cl混合溶液。(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向_(填“正极”或“负极”)。(2)若ZnCl2NH4Cl混合溶液中含有杂质铜离子,会加速其电极的腐蚀,其主要原因是_。(3)欲除去ZnCl2NH4Cl混合溶液中的铜离子,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_(填字母)。ANaOH BZnCFe DNH3H2O23.如图是常见原电池装置,电流表A发生偏转。(1)若两个

12、电极分别是锌、铜,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如果把电解质溶液换成硫酸铜溶液,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2)若电池的总反应是2FeCl3Fe=3FeCl2,则可以作负极材料的是_,负极反应式是_,正极反应式是_。(3)若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镁、铝两种金属作电极,则镁电极的反应式为_;若电解质溶液换作稀氢氧化钠溶液,镁、铝两金属作电极,则镁是_(选填“正极”或“负极”),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24.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1)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在400 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哪一时间段反应速率最大min(填“01”“12”“23”“34”或“45”),原因是_。求34 min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设溶液体积不变)_。(2)另一学生为控制反应速率防止反应过快难以测量氢气体积,他事先在盐酸中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以减慢反应速率,你认为不可行的是(填字母)_。A蒸馏水 BKCl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