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历史路径--深化分配制度改革PPT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27935924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握历史路径--深化分配制度改革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把握历史路径--深化分配制度改革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把握历史路径--深化分配制度改革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把握历史路径--深化分配制度改革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把握历史路径--深化分配制度改革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把握历史路径--深化分配制度改革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握历史路径--深化分配制度改革PPT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握历史路径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1 我国分配制度的阶段性转变 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途径 主要内容 2 我国分配制度的阶段性转变 一 3 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配制度的演变 1 对平均主义的修正时期 1978 20世纪80年代初 平均主义的修正期 平均主义时期 反对平均主义的做法强调真正意义上的按劳分配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4 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配制度的演变 1 对平均主义的修正时期2 改革探索时期 平均主义的修正期 改革探索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 90年代初 计划经济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5 职工的工资和奖金同企业经济效益挂钩 1984 十二届三中全会 在企业内部

2、 要扩大工资差距 体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 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 繁重劳动和非繁重劳动之间的差别 1987 十三大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其它分配方式为补充 6 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配制度的演变 1 对平均主义的修正时期2 改革探索时期3 全面改革时期 改革探索期 全面改革时期 20世纪90年代初 2005年 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7 1992年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993年 决定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体现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原则 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 合理拉开差距 8 1997年 十五大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3、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2002年 十六大 要确立劳动 资本 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9 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配制度的演变 1 对平均主义的修正时期2 改革探索时期3 全面改革时期4 完善改革时期 全面改革时期 完善改革时期 2006年 至今 10 十一五规划提出 要加大收入分配调节的力度 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 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 努力缓解行业 地区和社会成员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2007年 十七大 2006

4、年 分配领域要体现民本思想 提出要 健全劳动 资本 技术 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创造条件让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 再分配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11 2012年 十八大 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 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 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12 二 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结构的深刻变化 1 基尼系数变化 相对平均 相对合理 差距过大 1 1978 1984年间0 2 0 3 2 1985 1992年间0 3 0 4 3 1993 2002年间0 4以上 4 2003 2012年间0 47以上 13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14 二 改革开放以来收入

5、分配结构的深刻变化 2 不同群体收入变化 最高与最低差距日益扩大 15 二 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结构的深刻变化 3 收入分配主观评价 收入差距过大成为民众共识 2013年分项调查中 高达98 的网民选择了 收入差距大 贫富分化严重 比例高过去年的86 4 而在判断收入分配不公的具体表现上 获得较多投票的分别是 工资增长和GDP增长不同步 存在大量灰色收入 垄断行业收入过高 和 部分行业福利过高 16 二 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17 一 突出问题 1 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1 城乡之间 2 地区之间 3 行业之间 4 部门之间 5 不同要素之间 6 不同群体内部 18 19 2005年最高收

6、入省与最低收入省的收入差距 10655元收入比 2 3 1 2006年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 地区间收入差距 20 数据来源 各地统计局 收入差为18160元收入比为2 5 1 21 2010年统计局公布行业收入差距为11倍2011中国一次分配中行业收入差距扩大至15倍 跃居世界首位 行业收入差距 22 部门之间收入差距 以银行业为例 同一个公司的不同岗位 不同部门间收入相差少则十倍 多则上百倍 23 不同要素之间 不同要素包括劳动 资本 技术 管理等 数量 质量 种类 要素差异 代际之间财产的转移遗产的继承和通过储蓄资本市场的要素投资等差别个人之间能力的差异 24 一 突出问题 2 分配不

7、公 1 垄断性行业 2 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 造成企业内部分配不公社会范围内的分配不公 工资的平均主义 工资的平均主义 高于同工种工资收入 25 一 突出问题 3 分配秩序的混乱 侵权 不公 无序 繁多 失范 非法 国有企业垄断行业事业单位 失序集中的领域 失序的表现 制度缺陷 公务员工资制度个人所得税制度常态化非法收入 26 一 突出问题 4 分配格局不合理过去 收入差距小 分配格局像现在 收入差距扩大 分配格局像目标 形成 两头尖 中间大 的分配格局 27 一方面 公众对社会公平的认可度偏低 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紊乱 因收入问题导致的群体事件不断发生 社会风险在积累 维护稳定的成本上升 另一方

8、面 收入分配格局的失衡 也直接影响到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 消费结构 进而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持续发展 收入分配格局失衡的负面效应 暴力守衡原则 28 二 问题成因 1 分配的理念与认识上存在误区 一是 人均GDP3000美元闯关论 二是 自动修复论 或曰 市场调节论 三是 没什么大不了论 对平均主义的纠正实行真正的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为主体 其它分配形式为补充实行多种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效率优先 29 二 问题成因 2 体制转轨与社会转型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与非均衡发展战略 传统现代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 非均衡发展战略经济增长非均衡 分配的非均衡性 30 二 问题成因 3 劳动者收入

9、保障机制缺失 劳动者报酬 GDP 重视投资和资本的优先作用 强资本弱劳工 劳动力供大于求 劳动力成本低 31 二 问题成因 4 再分配的调节作用缺失 财政转移支付 税收 社会保障 32 33 34 35 税收调节 逆向调节倾向 根源 1 制度上的 管涌 给税收的 逆向调节 滋生了生存土壤 2 纳税环境的不尽人意 让税收 逆向调节 成为了可能 3 法律法规的 疲软 乏力 使税收成为 逆向调节 的 加速器 36 社会保障 养老体制的不公平表现老人 啃 新人 改革前后公务员 啃 普通员工 养老双轨制城里人 啃 农民工 异地续保难 劫贫济富 37 二 问题成因 5 国家福利体系建设不足 教育不公平 地

10、区间 城乡间 阶层间养老金缺口 未来30年将达到10万亿元医疗投入不足 看病难 看病贵 38 三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途径 39 一 明确公平共享的价值理念 明确为什么改革 改革的目的 需要处理好的利益关系 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十八大报告 40 二 建立完善的劳动者报酬保障机制 1 加快建立企业主 工会 政府三方共同协商的工资谈判机制 1 政府要建立最低工资标准定期提升的制度 2 加强工会在工资集体协商谈判中的作用 3 建立规范的雇主集体参与工资谈判机制 41 二 建立完善的劳动者报酬保障机制 2 统一劳动力市场政策 实现全体劳动

11、者同工同酬 1 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政策 实现城乡劳动者同工同酬 2 统一行业间劳动力市场政策 实现行业间劳动者同工同酬 3 逐步实现体制内外薪酬制度的统一 42 二 建立完善的劳动者报酬保障机制 3 完善和落实初次分配领域的劳动法律法规 1 加快完善 工资条例 2 出台 国有企业薪酬监督管理条例 3 完善 劳动合同法 中劳务派遣相关规定 43 三 再分配要体现社会公平 1 要着力解决再分配的 逆向调节 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 2 在个人所得税外 独立开征资本所得税 3 尽早开征遗产税 税收方面 44 三 再分配要体现社会公平 财政支出方面 1 减少政府的直接投资支出和行政支出 加强公共服务支出 2

12、 建立民生财政的理念3 完善政府的纵向和横向财政转移支付职能 平衡不同级别 不同地区的政府财政支出能力 45 三 再分配要体现社会公平 社会保障支出方面 1 加大财政投入2 扩大覆盖面 应保尽保 3 统一制度4 把各种救助整合起来5 完善社会保障待遇调整机制 46 四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 制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 1 增加约束性指标 2 统一城乡 区域 和不同社会群体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最低标准 3 明确财政投入的约束性指标 4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 47 四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 以解决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1 基本实现农村养老保障的全覆盖 2 赋予失地农民与城市居民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 3 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48 四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 明确中央和地方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领域的分工 加快推进财政能力均等化进程 1 明确各级政府分工 使职责法定化 可问责 2 调整中央地方财税关系 实现各级政府事权与财力平衡 49 谢谢 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