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三册第一分册PPT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27933807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5.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三册第一分册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三册第一分册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三册第一分册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三册第一分册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三册第一分册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三册第一分册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三册第一分册PPT课件.ppt(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 讲师 1 目录 针刀疗法 铍针疗法 带刃针疗法 钩活术疗法 头针疗法 火针疗法 平衡针疗法 穴位埋线疗法 热敏灸疗法 雷火灸疗法 2 第一章针刀疗法 针刀疗法是遵循 黄帝内经 素问 关于 刺骨者无伤筋 刺筋者无伤肉 刺肉者无伤脉 刺脉者无伤皮 刺皮者无伤肉 刺肉者无伤筋 刺筋者无伤骨 的古训 结合现代局部解剖和层次解剖知识 采用各种带刃针具进行刺激 切割 分离等的临床操作 本疗法可达到活血化瘀 舒筋通络 止痛除痹的治疗目的 主要用于下述疾病的治疗 1 各种软组织损伤引起的顽固性疼痛 2 部分骨关节退行性疾病 如 颈椎病 腰椎间盘脱出症 骨性关节炎等 3 肌肉 肌腱和韧带的慢

2、性积累性损伤 肌紧张 损伤后遗症 4 某些脊柱相关性内脏疾病 3 针刀疗法 基本操作方法 定位 出针 消毒 麻醉 进针 松解 4 针刀疗法 基本操作方法 定位 由轻到重触诊病变部位 确定痛点的部位及层次 用指甲压痕或染色剂标记 消毒 用碘伏作局部皮肤消毒 铺无菌孔巾 麻醉 以皮肤标记的痛点为中心 0 25 利多卡因2毫升局部逐层浸润麻醉 进针 术者带无菌橡皮手套 左手拇指指端垂直按压进针点 右手持针点刺进入皮肤 穿过皮肤时针下有种空虚感 是进入脂肪层的感觉 再缓慢刺入出现第二个抵抗感时 针尖达到筋膜表面 再用力点刺即突破筋膜进入肌肉 松解 根据治疗需要 用针刀在不同的解剖层次进行点刺 切割 剥

3、离 如在筋膜层减张可用针刀在筋膜表面散在点刺3 5针 作条索状粘连松解可沿纵轴方向连续进行线性切割 出针 完成治疗操作后 拔出针刀的同时 用无菌辅料覆盖针孔 术者拇指端垂直按压1 2分钟 用创可贴或无菌纱布封闭针孔48小时 5 常见疾病的针刀疗法 一 项痹病 颈型颈椎病 此处仅介绍项痹病中的颈型颈椎病 患者有急性损伤或慢性积累性劳损史 头多向一侧偏歪或反复落枕 颈部活动受限 颈背部疼痛 酸胀 发僵 头颈部活动时有弹响声或钙化组织摩擦音 晨起不适感较重 颈枕部肌肉筋膜韧带附着点处 多有压痛及条索状物 X线显示 颈椎生理曲度变小 变直或反张 项韧带可有钙化 椎体呈增生性改变 治则治法 舒筋活络 通

4、痹止痛 针刀松解增生 肥厚 变性 粘连的软组织 操作步骤 1 患者坐位或俯卧位 头前屈曲30 定点 治疗点选在病变椎体上 下棘突间及两侧旁开1 1 5厘米处 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 先切开病变椎体棘突上下缘的棘间韧带 然后刺入达关节突关节囊 刀口线与颈椎纵轴平行 针体垂直于皮肤 刺破深筋膜 刀口线调转90 角 纵切3 5刀出针 如 横突结节有损伤点 针刀刀口线与颈椎纵轴平行 针体垂直于横突后结节外侧面 针刺到达骨面后将刀口线调转90 在横突末端上 下边缘处松解3 5刀 松开部分横突表面的深筋膜 出针后用无菌辅料按压针孔1 2分钟 封闭针孔 6 常见疾病的针刀疗法 2 手法辅助治疗患者坐位 以第4

5、颈椎棘突右偏为例 颈前屈20 25 左偏35 右旋转45 术者站于患者背后 左手拇指固定偏移棘突 其于四指置于患者左侧头枕部 右手扶持在下颌部或左面部 在右手向右上方向旋转的瞬间 左手拇指将棘突轻推向左侧 常可听到 咯嗒 声 拇指下有轻度移位感 患者仰卧 针刀术后先做颈后肌群放松手法 随后术者一手握住患者下颌 另一手托住枕部 在轻度拔伸下缓慢摇动2 3下 让患者充分放松 术者一手轻拿患者颈后部 拇指按压于错位颈椎横突处下方作为固定支点 另一手托住颌颊部作一个复位力点 缓慢使头部旋转至最大角度时 托颌颊部的手和固定错位支点拇指同时稍加力 闪动力 按压 常可听到关节复位声 特别提示 1 针刀在颈部

6、剥离松解治疗时 必须熟悉解剖位置 不可刺入过深 切忌损伤椎动脉和脊髓 2 摸索进针 小心剥离 7 针刀疗法 常见疾病的针刀疗法 二 肩凝症肩凝症相当于肩关节周围炎 患者40岁以上女性多见 多无外伤史 有外伤史者多为肩部肌肉陈旧性损伤 肩部疼痛 一般时间较长 且为渐进性 肩部活动时 出现明显的肌肉痉挛 肩部外展 后伸时最为明显 梳头试验阳性 X线片示检查有时可见骨质疏松 冈上肌腱钙化或大结节处有高密度影 治则治法 舒筋活络 通痹止痛 对肩关节周围痛点进行减张止痛 对局部形成的条索 结节样结缔组织增生粘连进行松解 操作步骤 1 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 用针刀在喙突处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附着点 冈上肌抵

7、止端 肩峰下滑囊 冈下肌和小圆肌的抵止端 分别作切开剥离或纵行疏通剥离 在肩峰下滑囊作通透剥离 如肩关节周围尚有其他明显压痛点 可以在该压痛点上作适当的针刀松解 出针后无菌敷料按压针孔1 2分钟 术后第2天热醋熏洗患肩 并服中药局方五积散加制乳香 制没药 炒苡米等 5天后 如未愈 再进行1次针刀治疗 5次为一疗程 8 针刀疗法 常见疾病的针刀疗法 2 手法辅助治疗针刀术后 让患者仰卧治疗床上 患肢外展 医生站于患侧 让一助手托扶患肢 并嘱患者充分放松 医生一手将三角肌推向背侧 另一手拇指沿胸大肌将肱骨上的附着点进行拔离 将胸大肌 胸小肌附着肌腱分开来 然后再将胸大肌 即腋窝前缘 向肩峰方向推压

8、 再令患者于俯卧位 助手仍托患肢 医生一手将三角肌推向胸侧 另一手拇指分拔冈上肌 冈下肌 大圆肌 小圆肌在肱骨大结节处的止点 将各条肌腱充分拨开 此时患者外展上举可增加30 50 医生双手托扶患侧腕部 嘱患者尽量外展上举患肢 当达到最大限度 不能再上举时 医生双手快速向上牵抖松解粘连 针刀和手法治疗后 患者在术后当天即可开始进行爬墙 体后拉手等功能锻炼 特别提示 1 在喙突处治疗时 要摸准喙突尖 指切进针 避免损伤神经血管 2 冈上肌进针点要避开冈上切迹 防止伤及肩胛上神经 3 在肱骨结节间沟治疗时 刀口线应平行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方向将粘连松解 勿横向切割 9 第二章铍针疗法 铍针是针对软组织

9、高张力状态造成皮神经卡压综合症的特点设计研制的器具 铍针疗法是运用铍针对皮下组织 筋膜和肌肉的切割 使筋膜腔内压力减低 筋膜表面张力降低 松解粘连 从而消除感觉神经末梢所受的刺激和压迫 缓解疼痛的一种治疗方法 现代铍针采用钛合金材料研制而成 常用于治疗各种骨伤科疾病 周围神经疾病等 具有疗效好 创口小 损伤小 无痛感等特点 10 铍针疗法 基本操作方法 定位 触诊寻找压痛点 用指端在皮肤垂直向下做 十 字压痕 注意 十 字压痕的交叉点对准压痛点的中心 消毒 按局部常规消毒 进针 针尖对准皮肤 十 字压痕的中心 快速进针 当铍针穿过皮下时 针尖的阻力较小 进针的手下有种空虚感 当针尖刺到深筋膜时

10、 会遇到较大的阻力 持针的手下会有种抵抗感 松解 松解是整个治疗的关键步骤 松解的目的是减低皮神经通过的周围筋膜张力和筋膜间室内压力 所以针刺的深度以铍针穿透筋膜即可 不必深达肌层 这样可以避免出血及减少术后反应 对筋膜层的松解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点式松解 多点式松解 线式松解 出针 完成松解以后 用持针的棉球或纱布块压住进针点 迅速将针拔出 按压进针点1 2分钟 11 铍针疗法 基本操作方法 松解 一点式松解 适用于痛点局限 定位准确的病例 铍针的尖端穿过筋膜即可 患者的局部疼痛常随之消失 多点式松解 适用于痛点局限但定位较模糊的病例 当铍针的尖端穿过筋膜后 轻轻上提 将针退出筋膜至皮下

11、 稍微改变进针角度 再穿过筋膜层 可如此重复3 5次 线式松解 适用于疼痛范围较大 病程较长 筋膜肥厚且肌肉张力较高的病例 线式松解其实就是沿一个方向的反复连续点刺 形成一条0 5 0 7厘米的筋膜裂隙 12 常见疾病的铍针疗法 一 项痹病此处仅介绍项痹病中的颈型颈椎病 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 多因慢性劳损或急性外伤引起 由于颈项部日常活动频繁 活动度大 易受外伤 因而中年以后颈部常易发生劳损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为诊断标准 治则治法 舒筋活血 通络止痛 操作步骤 1 定位 患者坐位 术者触诊寻找颈肩体表压痛点或摸到条索状硬结 常见压痛点在颈椎

12、棘突旁 肩胛骨内上角 肩胛冈窝等处 2 消毒 3 进针 在标记的压痛点处行进针操作 4 松解 针刺的深度到达筋膜后即酌情采用一点式或多点式松解手法 5 出针 13 常见疾病的铍针疗法 二 腰痛病此处仅介绍腰痛病中的腰肌筋膜炎 因腰部过度疲劳 导致肌肉 筋膜 韧带持续牵张 气血瘀滞 经络不通 本病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 舒筋活络 活血止痛 操作步骤 1 定位 患者俯卧位 术者触诊寻找腰臀部体表压痛点或摸到条索状硬结 常见压痛点在腰椎棘突旁 髂后上棘周围 腰大肌外缘等处 2 消毒 3 进针 在标记的压痛点处行进针操作 4 松解 针刺的深度到达

13、筋膜后即采用一点式松解或多点式松解或线式松解 5 出针 特别提示 治疗期间患者要卧硬板床休息 注意腰部保暖 14 铍针疗法 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禁忌症 1 局部皮肤破损及软组织存在炎症反应者 2 有出血倾向者 3 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脏器衰竭不能耐受刺激者 注意事项 1 最好采用适合的体位接受铍针治疗 同时避免在饥饿 疲劳 精神紧张 体质极度虚弱 较长时间未饮水等情况下接受治疗 如果出现晕针反应 及时处理 2 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掌握无菌操作 3 在治疗时如果出现皮下出血的情况 及时压迫止血 4 铍针的进针深度达到深筋膜即可 不宜过深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15 第三章带刃针疗法 带刃针疗法是中

14、医针法微型外科的一项实用治疗技术 对于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 具有创伤小 易操作 见效快 效果好 易于推广应用的特点 该项技术的适应症比较广泛 常用于治疗骨关节及慢性软组织损伤等疾病 16 带刃针疗法 基本操作方法 1 刺切 针具轴线与治疗平面垂直 针刃在治疗平面上下反复往返运动形成的切割操作称为刺切 2 推切 针具轴线与治疗平面平行 针具向前推进完成组织切割的操作称推切 3 铲切 针刃紧贴骨面 与骨面成20 30 角向前推进 将附着于骨面的软组织与骨面分离 称铲切 4 划切 针具轴线与治疗平面在50 90 角 以皮肤进针点为支点 作针柄的摆动 使针刃在治疗平面滑动 造成治疗平面的组织切开的

15、作用称划切 5 撬拨 针具轴线与治疗平面在50 90 角之间 以皮肤进针点为支点 作针柄的撬动 使针头在组织深部撬动治疗平面的作用称撬拨 在临床治疗的实际运用中 上述这些基本操作方法分别单独或复合运用 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17 带刃针疗法 常用器具 带刃针疗法所使用的器械是系列带刃针具 有以下几种 见图 1 1 圆头针 针头顶端圆利光滑 针体直径有1 2毫米和1 4毫米两种 可用于软组织的钝性分离 2 凹刃针 针刃锋利 中间向内凹入 针刃端状如月牙铲型 直径1 2毫米 刃宽1 2毫米 用于软组织的连续切割 以刺切手法操作 3 剑形针 针形状如宝剑 刃口锋利 直径1 2毫米 用于组织划割 图 1带

16、刃针具示意图 1 圆头针 2 凹刃针 3 剑形针 4 斜刃针 5 平刃针 6 推切针 7 手柄 18 带刃针疗法 常用器具 4 斜刃针 刃口顶端的刃口线与针体长轴呈45 的斜角 刃口锋利 直径1 2毫米 用于对软组织的划割 5 平刃针 刃口顶端与针体长轴垂直 刃口锋利 直径和刃口均为1 2毫米 用于骨面与软组织的分离 软组织的减张手术 6 推切针 刃口向内凹入 刃口两端呈针状一长一短 长侧针尖较圆钝称作引导端 短侧针尖刃口锋利为切割端 针体直径1 2毫米 用于与筋膜平面相平行的组织推进切割 7 侧刃针 斜侧方有刃 刃口锋利 刃略向内凹入 直径1 2毫米 用于与组织平面的平行划割 8 圆尖针 针头尖而无刃 形同锥状 无切割作用 用于深部组织的探测 9 凹刃注射针头 注射针头顶端针口状如凹刃针 用于腱鞘或表浅的筋膜切割治疗 可与注射器同时使用 故可使手术与药物注射同步完成 19 常见疾病的带刃针疗法 一 肩凝症肩凝症初发表现为肩部弥漫性疼痛 日轻夜重 晨起稍微活动后可减轻 伴随肩部疼痛加重出现保护性肌肉痉挛而使肩关节活动受限 最后肩关节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 关节的活动功能丧失 形成 冻结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