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高一政治期末考试.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7903662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高一政治期末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高一政治期末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高一政治期末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高一政治期末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高一政治期末考试.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1.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选举人大代表超市进行半价推销活动全市中学生书法比赛国家博物馆展出明代国画市政府举行听证会志愿者举行环保宣传活动A. B. C. D. 【答案】D【解析】项属于政治现象;项属于经济现象;项属于文化现象;正确选项为D。【点睛】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 态的部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

2、然”的东西不能成为文化。2. 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A.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B. 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C. 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D.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答案】B【解析】屠格涅夫说:“莎士比亚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段话表明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B说法符合题意。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说法不对,先进的文化促进了社会发展。D说法不对,文化不起决定因素。故本题答案选B。【考点定位】文化的作用。【名

3、师点睛】本题以名人屠格涅夫的名言为背景,考查文化的实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文化活动实质上是一种精神活动,文化力量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3.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从浩然的这首诗可以看出自然资源也是一种文化 文化能够影响人的精神世界文化作为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都是由文人创造出来的A. B. C. D. 【答案】C【解析】错误,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错误,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

4、文化创造的主体。从浩然的这首诗可以看出,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人,说明文化的传承离不来一定的物质载体,故符合题意。【考点定位】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知识总结】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从微观上看)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从宏观上看)4. 在交通阻塞情况下,有些司机因开车压力与挫折而情绪愤怒、暴躁,会不耐烦地鸣喇叭、闪灯、骂粗口,甚至会发生攻击性行为,这被称为“路怒症”。消除“路怒”现象,需要广大司机懂得管理情绪,也需要在全社会培育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驾驶员的文明素养需

5、要后天自觉培养汽车文化决定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汽车文化是广大驾驶员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健康的汽车文化能丰富驾驶员精神世界、提升文明行车素养A. B. C. D. 【答案】B【解析】需要在全社会培育健康的汽车文化的原因在于,驾驶员的文明素养需要后天自觉培养,同时健康的汽车文化能丰富驾驶员精神世界、提升文明行车素养,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汽车文化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产生影响,但并不会决定驾驶员的驾驶行为,选项观点与题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广大驾驶员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选项是错误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考点定位】文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名师点睛】正确理解文化的特点。(1)从文化的实质来看,

6、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具有意识形态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文化之分。(2)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3)从文化与人类个体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4)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产品,往往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5. 一书一世界,多藏一本书,就多拥有一个精神世界,多拥有一方自由天地;多看一本书,思想境界就高一层,人生

7、视野就宽一度。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有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有形的、强制的 书香飘溢的文化环境有利于促进人的成长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增强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人的成长A. B. C. D. 【答案】B【解析】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不选;材料表明多与书接触有利于人的思想境界提升,人生视野更开拓,因此书香飘溢的文化环境有利于促进人的成长,正确;材料表明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正确;优秀文化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考点定位】文化对人的影响【名师点睛】文化并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要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进而对社会与个人产生

8、影响。6. 2016年是中国农历猴年,与猴相关的民俗活动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中的中国结。提到猴,相信所有中国人想到的都是齐天大圣孙悟空。这体现了A. 特定的文化环境影响人的思维方式B.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C. 参加文化活动有助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D. 文化决定着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当猴年来临的时候,与猴相关的民俗活动就会活跃的开展起来而且当提到猴的时候,很多中国人首先想到的都是齐天大圣孙悟空。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故B选项入选。A、C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D选项错误,文化不能起决定作用

9、。点睛:深刻理解“潜移默化”与“深远持久”的影响1潜移默化的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2)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2深远持久的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持久的。(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7. 从1915年首登国际微舞台在巴拿马国博览会上崭露头角,到2015年在意大利米兰

10、亮相世博会,五粮液始终以行业领军品牌的姿态,积极探索将中国白酒推广至全世界,为了纪念这份百年荣耀,2016年,五粮液开启“耀世之旅”全球文化巡展活动。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五粮液加速国际化步伐的新尝试,而其自身品质与内在的“文化感染力”则是中国白酒连通国内外消费者的关键点。五粮液开启“耀世之旅”全球文化巡展活动充分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中华文化作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正在走向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中国白酒的走出去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部分A. B. C. D. 【答案】D【解析】“其自身品质与内在的文化感染力则是中国白酒连通国内外消费者的关键点”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11、、相互交融,故题肢正确。题肢说法错误,因为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表述错误,故排除。题肢说法错误,因为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在曲折中前进,故排除。五粮液开启“耀世之旅”全球文化巡展活动有利于中国的酒文化走向世界,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部分,故题肢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考点定位】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名师点睛】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2)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

12、,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8. 中国商品已遍及全球市场。有专家提出观点,“要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这一观点告诉我们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商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文化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要借助经济活动推销我国的价值观念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要

13、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这说明文化离不开物质,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同时说明商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适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是文化霸权主义,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考点:文化的特点、文化交流传播的途径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这进一步佐证了立足传统文化就能保证文化永葆生命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传统文化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民族文化是维系民

14、族发展的精神纽带A. B. C. D. 【答案】D【解析】题肢说法错误,因为只有创新才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故排除。题肢说法错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源于社会实践,故排除。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强调了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斟,故题肢正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强调了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故题肢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的作用的知识。【名师点睛】传统文化的作用(1)从社会发展看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2)从个人成长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受者,才能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10. 微文化作为新兴的文化样态,起源于微博的风靡流行。微文化使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