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同步复习十一.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7902240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同步复习十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山东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同步复习十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同步复习十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同步复习十一.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泰安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生活与哲学期末同步习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本课重难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4、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方法突破】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区别地位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作用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对二者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非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联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

2、表现【核心知识解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意识的内容归根到底源于社会存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多方面的,社会意识也以不同的形式和方面来反映它,不同的社会意识是从不同角度反映社会存在的内容。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社会存在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中,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意识也必然要相应地变化和发展。(2)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作用。(3)社会意识具

3、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优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1.(原创)“网络反腐”“海推直选”“阳光政府”等热词折射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态势。这说明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相互制约的2.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

4、展状况 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社会性质的变化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善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A. B. C. D.3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应运而生。这说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哲学与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 B. C. D.4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之所以要全面推进改革,是因为改革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推动人类

5、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能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能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A. B. C. D.5与以往侧重于经济领域改革不同,“十二五”规划纲要将行政体制改革等内容都明确写入相关篇章,体现出了统筹兼顾的改革布局。尽管前进的方向已然清晰,但经过余年的不断推进,改革从易到难、由表及里,由增量向存量一步步推进。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和深化改革开放。第十一课答案1.C。“热词折射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态势”体现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表现和反映。材料并未体现社会意识的反作用,A排除;材料也没有经济基础的信息,B排除;D项“相互制约”表述错误。2.A。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能改变社会性质,错误;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错误。答案为A。3.B。4.D。5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放就是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2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