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政治教案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7855498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一政治教案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5-2016学年高一政治教案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5-2016学年高一政治教案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高一政治教案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高一政治教案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全章概述 本课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入手,让学生理解生产决定消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满足消费必须发展生产。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认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积极参加经济活动。本课分为2个框题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新课标基本要求 列举实例,阐释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新课程学习 4.1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1、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四

2、个环节、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2、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3、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实例中分析认识生产的决定作用,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认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自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教学重点、难点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发展生产力的意义教学方法 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所学内容,指明生活与消费必

3、须通过发展生产来解决,从而引入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以及本节课的生产问题。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回忆,感知生活消费与生产发展密不可分,从而引发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二)进行新课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过去的消费观念:“闲时吃稀,忙时吃干”,“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交通工具变化:马车客车火车轿车飞机。生活娱乐活动变化:说书、唱戏电影电视因特网。还有哪些生活消费方面的变化?提出问题:生活消费方面的这些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教师总结:生活消费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主要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水

4、平不同造成的。生产决定消费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1页,并思考:生产如何决定消费?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并积极思考与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总结: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总之,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物质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教师活动:承接前面问题的总结,继续设问:生产决定消费,人们的消费对生产有没有影响呢?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1页虚框内材料,并思考材料说明的问题。学生活动:学生就材料与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总结:材料

5、说明,生产是围绕着人们的消费需要进行的,消费对生产有引导作用。 首先,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其次,消费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再次,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质量和生产积极性。(3)社会再生产 教师活动:说明社会生产是不断重复进行的,不会中断。引导学生看教材P33,提出问题:什么是社会再生产?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得出结论教师总结: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2、大力发展生产力 (1)理论原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

6、质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2)现实原因: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决定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说明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得出结论教师总结: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3)发展生产力的意义。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2页彩图,联系近年来生产和生活的变化,思考并找出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得出结论(4)怎样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7、,发表见解。教师点评总结: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各项基本制定,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以及大力发展生产力问题。让学生明确生产决定消费,同时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现实情况决定了,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教学体会 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感性材料去深刻理解这些知识,让学生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自己感悟生产的重要性,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关心国家经济生活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