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要适应学生心理特点苏教.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7847738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要适应学生心理特点苏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要适应学生心理特点苏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要适应学生心理特点苏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要适应学生心理特点苏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要适应学生心理特点苏教.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要适应学生心理特点http:/www.DearEDU.com【内容摘要】充分利用课堂固有的、富于变化和能动的信息反馈特性,因势利导,进行富有创意和新颖灵动的教学,在充满认知、思索和反省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关键词】学生心理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学成就世人瞩目,全国中小学各学科正在实行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遵循中小学学生的学习规律和不同年龄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体现国家新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新课标要求教师避免单纯传授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依据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

2、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新课程的实施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不断调整与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新课程需要我们去尝试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这种理念对教师提出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自主性是今后全体教师努力的目标。课堂教学是一种非线形的、有师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劳动,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固有的、富于变化和能动的信息反馈特性,因势利导,进行富有创意和新颖灵动的教学,在充满认知、思索和反省中促进学生的发展。一、分析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好奇作为学生思维的先导,是中学生思维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培养好奇心,能使人善于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成功的起点,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引发和激励。例如:给学生提供一个似乎与他们的已有经验相冲突的事实;在教等比数列这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一个问题:如果一张纸可以无止尽地折下去,那么要折多少次才能厚到超过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学生凭经验往往会猜测“一百万次”、“一千万次”、甚至“上亿次”事实上,只须51次即可!简直不可思议,它引起了经验与事实间的冲突,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有迫切解决问题的愿望,从而为本节课的教学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抓住学生“善疑”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新课改强调以

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创新人才的产生,需要十分自由、宽松地探讨问题的环境。我们教师要鼓励大胆质疑,保护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哪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多数是幼稚、无价值的,甚至是荒唐的,教师要耐心地倾听、认真解答,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即使他们的问题看起来荒诞可笑,或者远离现实,也值得表达、研讨,与人分享。然后再逐渐引导学生掌握提出有价值问题的正确方法。因此我们在课堂上有时要故意留点疑问,布设陷井,让学生发现矛盾,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长此以往,学生对既有的学说和权威的、流行的解释,不是简单地接受与信奉,而是持批判和怀疑态度,由质疑进而求异,才能另辟蹊径,突破传统观念

5、,大胆创立新说。例如:函数概念中,强调A、B两集合是非空数集;而映射概念中,只说明A、B是两个集合,那么A、B是空集是否可以呢?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因为映射概念中没说A、B一定要非空集合;有的学生认为实际上不可以,若A、B是空集,则在集合A中找不到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也找不到唯一的一个元素与前面的元素相对应。三、重视学生“肯问”的心理特点,鼓励学生敢于且善于解剖自己,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的之一。新课改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会提出问题,善于提出新奇的问题的能力,会做“学问”。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发现问题

6、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则要求创造性的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和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就是创新,有时甚至比解决问题本身更为重要。好问是中学生心理的一特点,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这知识具有过渡性的特点,他们的认识也随之由经验型向思维型发展。学生好问的积极性应得到鼓励和尊重,教师也要善于设问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 四、关注学生“爱动”的心理特点,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及动手能力。中学生获得新知识常要借助具体的实际经验作为支柱,好动是学生积极思

7、维的一种表现,设计探索性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动心理,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素养。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出现了一种生气勃勃的动态课堂教学,通过计算机做数学实验已日渐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更加生动地投入课堂,“在做中学”,在数学体验中寻求发现,在数学活动中实现创新,可以让学生尝到发现的乐趣,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例如,可以利用计算机来探索函数y=x+ 的图象。教师首先运用GSP设计函数y=x+的图象,甚至可以和学生一起来制作,改变a(a0)的值,使图象动起来,图象的单调性有什么变化?当a=0时图象是什么?(变为直线)如果再使a的值为负数,图象又是什么样的,

8、单调性又如何?通过此实验教学能让学生较生动地领略到动态变化过程,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使学生深刻认识此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特别是单调性、单调区间和函数的奇偶性),然后用单调函数的定义来证明。实践证明,使用GSP进行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探索式”的学习环境,一个培养创新意识的实践园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自我的奇思妙想的空间,使学生从学数学到做数学到玩数学,带来学习态度上的变化,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再到创造性学习,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五、根据学生“争胜”的心理特点,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学习的意识。好胜是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有利于他们形成平等竞争的品格。多年教学工作中,我

9、比较注意抓住学生争强好胜这一心理特点。例如一节课后,我通常布置一道思考题,哪一位学生第一个解决问题就能从我处领取一小奖品,以此来激励他们积极思考、探索问题。课堂上也有意把教材中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容易上当的问题、难题、不易做好的实验等,有意识让他们争论,以求在争论中明理求知。例如:若实数x、y满足4x+y6 (1) 2x-y4 (2)求2x+y的取值范围。解:由(1)(2)同向相加可求得:62x10 (3)由(2)得 -4y-x-2 将上式与(1)同向相加得: 0y2 (4)由(3)+(4)得 62x+y12以上解法正确吗?为什么?本环节通过巧布“陷阱”,及采用看似没问题的问题即学生不等式学习

10、中的典型“病案”。对症下药,让学生质疑解惑积极探索,引发争强好胜之心,找出病根所在。此主要目的在于创设一个导情引思的问题情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进而来引入可以通过用简单线性规划来解决此类问题.六、利用学生“喜玩”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玩中求知,玩中创新。玩是中学生的天性,玩也有出息。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对知识的预见和选择,注重知识结构层次的调整,让学生在玩中求知,在玩中创新。例如:通过做一个摸棋子游戏来引出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这里有三个盒子,每个盒子里都装着二十个围棋子,它们除了颜色有黑、白之分外别无区别。我们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要求每位同学摸棋子一次,然后把棋子

11、放回,下一个同学再摸,哪一个小组摸出的黑棋子次数最多,哪一组获胜。注意:第一,摸棋子之前把盒子里的棋子摇均匀;第二,摸棋子时不能看盒子里棋子的颜色;第三,摸棋子之后记住摸出棋子的颜色,并把棋子放回盒子。同学们摸棋子之前可以猜一下,你一定能摸到黑棋子吗?(实际上第一个盒子里全部是黑棋子,第二个盒子里全部是白棋子,第三个盒子里有黑棋子也有白棋子。)在此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随机现象,体会事件的可能性,同时也使课堂“动”了起来,使生动的教材变成了生动的课堂教学,从而把学生的自主探究落实到实实在在的数学活动当中。只有充分理解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共性和特点。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运用合适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探索、体验,去进行有自己特色的学习活动,去发展自我。总之,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善疑、肯问、爱动、争胜、喜玩的心理特点,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因与动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同时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的、健康的发展。参考文献周成平主编,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