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考前拔高每日练 第八练 水循环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7843363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地理考前拔高每日练 第八练 水循环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届高考地理考前拔高每日练 第八练 水循环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届高考地理考前拔高每日练 第八练 水循环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届高考地理考前拔高每日练 第八练 水循环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届高考地理考前拔高每日练 第八练 水循环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地理考前拔高每日练 第八练 水循环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地理考前拔高每日练 第八练 水循环word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届高考地理考前拔高每题练第八练 水循环1、位于新疆天山南麓的哈密盆地年均降水量35.3mm,年蒸发量3089mm.这里河沟水量少、渗漏强,河流出山后消失于山前平原地区。下图示意哈密盆地绿洲不同时期地下水埋藏深度年内变化。据此回答1-2题。1.哈密盆地绿洲37月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冰川融水量增多B.山地阻挡,迎风坡降水增多C.农耕季节,灌溉用水量增加D.风力增大,地下水蒸发增加2.应对哈密盆地绿洲地下水水位变化最有效的措施是( )A.修建河沟防渗工程,推广根灌技术B.在河流上游营造人工林,涵养水源C.采取人工增雨措施,缓解水源不足D.建设灌溉机井,开采深层地

2、下水2、树干液流是植物体内由于叶片失水,从而引起水分通过木质部运输到叶片的过程,它是土壤一植物一大气连续体水流路径中一个关键的链接,承接了庞大的地下根系所吸收、汇集的土壤水,决定了整个树冠的蒸腾量,可反映植物体内的水分传输状况。下图为某山地云杉林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植物体内的树干液流形成的主要促动环节是( )A.降水B.下渗C.蒸发D.蒸腾2.树干流液密度呈周期性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云层厚度B.土壤黏性C.温度高低D.太阳辐射3.该山地可能是( )A.天山B.太行山C.长白山D.阿尔卑斯山3、深泓点(河流断面的最深处)位置的改变能反映河床的冲淤变化,图示意黄河干

3、流某河段在一次凌汛洪峰前后河流流量和河床深泓点的变化过程。研究表明,凌洪期深泓点的变化与河流浮冰量、含沙量、最大流速点的位置等密切相关。据此完成下题。1.据图推断,该河段位于( )A.山东省B.山西省C.内蒙古自治区D.青海省2.由图中的深泓点高程变化可判断,该河段的河床在洪峰退水过程中( )A.持续发生冲制B.持续发生淤积C.先冲刷后淤积D.先淤积后冲刷3.3月15日后,该河段深泓点位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径流量逐渐减小B.最大流速点下移C.河水含沙量下降D.浮冰量逐渐增加4、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mm,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mm

4、。湖水淺.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好盐层。据此完成1-3题。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远大于2000mmB.约为2000mmC.约为210mmD.远小于210mm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5、 雪花是天空中的水汽经凝华而来的固态降水,结构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多呈六角形,像花。雪花形状与形成时的水汽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民间有用雪水治疗火烫伤、冻伤的单方。吉林省是冬季降雪量最多的地区,也

5、是中国最美的雪花分布区。下面左图是我国冬季温度适宜“最美雪花”生长地区分布,右图为雪花形状与气温、水汽的关系图。(1)简析吉林省东部降雪多的原因。(2)推测吉林省东部主要的雪花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3)湖北江汉平原地区有谚语“一场春雪一次寒”,试解释其原因。(4)为合理开发利用雪花资源,请提出相应措施。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1.C; 2.A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哈密盆地绿洲37月地下水埋藏较深,说明地下水距离地表较远,水位较低。气温升高,冰川融水量增多,地下水补给增加,会使地下水埋藏变浅,故A项错误;若降水较多,则地下水埋藏深度应相对较浅,故B项错误;37月正值哈密盆地农业生

6、产活动较多的季节,农业灌溉用水量大,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故C项正确;37月为夏半年,哈密盆地风力较冬季小,故D项错误。2.由图可知,19902010年,哈密盆地绿洲地下水水位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哈密盆地气候干旱,河沟水量少、渗漏强,修建河沟防渗工程有利于减少地表水下渗,推广根灌技术有利于节约水资源.故A项正确,哈密盆地地处我国干旱地区,在河流上游营造人工林,耗水量大,同时,会加剧水分蒸发,降低地下水水位,故B项错误;哈密盆地位于我国干旱地区,大气中水汽含量少,人工增雨不现实,故C项错误;建设灌溉机井,开采深层地下水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地下水水位,故D项错误。 2答案及解析:答案:1.D; 2.D;

7、3.A解析:1.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能力。由材料可知,树干液流是植物体内叶片失水引起水分通过木质部运输到叶片的过程.叶片失水主要的促动环节是植物蒸腾.D正确2.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能力,由图示可知.树干流液密度呈明显的昼夜周期性变化、且在不同天气状况下液流密度高值出现时间一致.可知其受太阳辐射影响显著;其变化虽与温度变化有关.但图示表明树干液流夜间的稳定变化与温度的实际波动变化不一致.可见太阳辐射更符合题意,故选D。3.本题考查不同地区植被分布。由上题分析可知.正午太阳辐射强.树干液流密度出现最大值.由图示可知.最大值出现在北京时间14:00(参考晴天)前后.由此可知.当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约2小时.

8、当地经度大约为90 E.据此判断,该山地为天山, A正确。 3答案及解析:答案:1.C;2.D;3.B解析:1.由材料中“凌汛”可知,该河段可能为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下游的华北平原河段,再结合图中深泓点的海拔可确定该河段为内蒙古河段,所以答案选C项。黄河下游山东段位于平原地区,排除A项;黄河中游山西段无凌汛现象,排除B项;青海省的海拔在1650米以上,排除D项。2.洪峰退水发生在河流流量到达顶点之后。从图中可知,深泓点位置先升高后降低,说明河床高程先增后降,即退水过程中河床先淤积后冲刷,所以答案选D项。3.3月15日后深泓点位置降低,说明河床下降。最大流速点下移意味着河床底部的流速加大

9、,侵蚀加强,河床下降,深泓点下移,所以选B项。一般而言,洪峰过后径流量减小,河流流速变慢,泥沙淤积导致河床抬升,但该河段河床下降,说明径流最减小不是该河段深泓点位置下降的原因,排除A项。河水含沙最下降,流水侵蚀作用不一定加强,所以排除C项。在凌汛洪峰退水过程中,浮冰最是逐渐减少的,所以排除D项。 4答案及解析:答案:1.C; 2.A; 3.B解析:1.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相关知识。题干中“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流域水量的收入与损失相当.即该流域的蒸发量和降水量基本保持平衡.因此可以推断该流域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与降水量都约为210mm。2.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相关知识。从图中可以看出,湖盆、河谷和洪

10、积扇地带地形平坦.坡度小,水分充足.实际蒸发量大。坡面地势高.坡度大,地表水下渗少.地下水埋藏深,不易蒸发.因此实际蒸发量小。3.本题考查区域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大量种植耐旱植物.需要引水灌溉,使得入湖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湖泊面积缩小会使得湖盆的蒸发面积缩小,蒸发量减少。 种植耐旱植物对盐湖的盐度和富营养化影响不大。 5答案及解析:答案:(1)距海近,水汽充足;纬度较高,地势高,冬季气温低;地形抬升,大气中水汽遇冷凝结。(2)大片状。冬季气温大部分为-15-18;空气中水汽多,水汽处于过饱和状态。3.春季寒潮爆发时,湖北易下雪,降温幅度大;中东部平原面积大,北部无高大山地阻挡,风力大,

11、散热快;积雪融化,吸收热量,加剧气温下降。(3)风景独特,发展旅游;建滑雪场,发展体育活动;收集雪水,制作纯净水等。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降水成因。降雪必须有充足的水汽.而且要满足降雪的动力条件.吉林东部距海较近.水汽充足.所处的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降水主要以降雪形式出现.地势高,从海洋来的水汽受到地形抬升,在上升过程遇冷凝结产生降雪。(2)本题主要考查雪花类型及其判断理由。雪花形状与形成时的水汽条件有密切关系.吉林东部1月份平均气温处于-14-18,根据雪花形状与气温、水汽的关系图分析.冬季气温在-15C-18C水汽处于过饱和状态时形成的雪花类型为大片状。(3)本题主要考查气候成因,春季当北方强冷空气南下时,降温幅度较大.江汉平原容易出现降雪天气,由于平原面枳大,北部无高大山地阻挡,风力大,散热快.积雪融化,吸收地面热量,加剧气温下降。(4)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措施可从雪花风景独特,可以发展旅游业、修建滑雪场、开展体育活动、利用降雪资源收集雪水制作纯净水等角度提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