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qingbi****02000 文档编号:127842138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明与暗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教学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教学准备】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

2、特点?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二)新授:(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师: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师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师: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师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

3、常强烈。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师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师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三)观察体会(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出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你们再仔细看看,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

4、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课件演示)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三、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

5、、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教学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教学准备】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教学过程】一、完成作品展示学生作品,提出修改建议,完成作品。二、评价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后,学生先自评后相互评价作品。三、拓展延伸观察其他几何体在光照射下其结构特点及明暗变化。寻找明与暗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学后记】第2课:寻找美的踪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肌理,从整体和局部寻找美、体会美。2技能: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3情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理解肌理的美。2合理构图。【教学重点】:从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教学过程】

6、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导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1请学生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教师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师:小结: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许多花绚丽多彩。2揭示课题我们一起来寻找美的踪迹。(板书课题)(二)新授1请学生欣赏长城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远近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教师再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师小结:近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教师启发学生:古代诗人杜甫曾有一首诗来形容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是来形容从不同角度观

7、察事物的美。2请学生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提问学生:从这些自然的景色中,还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呢?小结:这些景色都是我们平时注意到的美。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3学生用这种排比句的形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美丽。(设计意图:开拓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发现美的踪迹。)例如:汪洋的大海很美丽,滴滴水珠也美丽。我家的房屋很美丽,整齐的砖瓦也美丽。我们的学校很美丽,也美丽。三、教师总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肌理,从整体和局部寻找美、体会美。2技能: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3情感:热爱生活的

8、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理解肌理的美。2合理构图。【教学重点】:从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教学过程】一、完成作品展示学生作品,提出修改建议,完成作品。二、评价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后,学生先自评后相互评价作品。三、拓展延伸仔细观察寻找生活中美。【教学后记】第3课:泥浮雕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2技能: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浮雕作品。3情感: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教学重点】: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教学重点】:制作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导入:1欣赏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雕塑馆去参

9、观,想去吗?课件展示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如:中国唐朝的昭陵六骏,人民英雄纪念碑、非洲浮雕、青岛沿海的浮雕柱子等或者是其他学生的浮雕作品师:欣赏到了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教师拿泥笔筒或完全立体的雕塑与我们欣赏的这些雕塑有什么不同?(生答:一种是完全立体的,一种是在平面的基础上有一部分立体)2揭示“浮雕”的概念师:我们知道,从背景中凸出形象的雕塑称为浮雕。根据凸出的程度不同,还可以分成高浮雕和浅浮雕。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为什么我们说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呢?生:因为浮雕和普通雕塑一样是凸出的,但却又和绘画一样只能从一个方向进行观察,所以我们这样说。(二)新授:学习制

10、作泥版浮雕(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看书和师生的共同演示、探究,自己总结出制作的方法)1看到这么多的浮雕作品,我想同学们也都跃跃欲试了,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浮雕呢?(生答:动物的、人物的、植物的、太阳的等)2制作步骤:(1)揉泥。(2)拍泥板。(3)割边。(4)画形象:用铅笔或者自己的泥塑工具在底板上画上形象。(5)堆出大的形体:注意看老师都用了那些制作方法?生答:用制作出泥版浮雕大的形体,并将他们按照刚才画出的形象,利用水作为粘合剂,将他们粘在底板上。三、学生练习,教师针对指导并总结四、课后拓展:想想可以用创作出哪些形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2技能: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

11、浮雕作品。3情感: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教学重点】: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教学重点】:制作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教学过程】一、巩固上节课学习的搓、捏、压、剪、刻、画等方法及步骤。二、塑造形象局部:利用泥塑工具或者手指,将自己已经制成的大的形体进行仔细的描绘,也要用到压、剪、刻、画等方法进行装饰最后形成制作好的泥版浮雕。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四、评析作业:小组互评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各小组的作品不仅创意好而且制作的也非常精美,希望同学们能够利用所学过的陶艺制作方法,做出更多更出色的作品来!六、课后拓展:1、尝试创作一件带有主题性的浅浮雕或

12、高浮雕作品。2、尝试用其他方法制作浮雕作品。第4课会动的剪影(设计、应用)【教学目标】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

13、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 (3)第三步:装上木棍。 二、发展阶段。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成8组,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提示学生要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未完成的可以在课后接着制作。 4.准备下节课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样表演。 第二课时(剪影表演) 【课前准备】布置环境 一、 8个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二、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点评。 三、总结: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同感。 四、拓展: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课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