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qingbi****02000 文档编号:127840334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反应热的概念,知道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2.知道反应热与化学键的关系。3.知道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重点难点】重点:焓变、反应热的概念。难点:从化学键角度认识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原因。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教材 独立思考问题1焓变(1)焓变概念:焓(H)是与内能有关的 。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 即焓变(H)决定。常用单位: 。(2)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因此,我们常用 表示反应热。21 mol H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436 kJ的能量,

2、1 mol Cl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243 kJ的能量,2 mol HCl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释放862 kJ的能量,则H2(g)Cl2(g)=2HCl(g)的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3H的正、负和吸热、放热反应的关系(1)放热反应:H 0(填“”),即H为 (填“”或“”)。(2)吸热反应:H 0 (填“”),即H为 (填“”或“”)。4H计算的表达式: 课内探究-合作探究重点 互动撞击思维一、探究:1、对于放热反应:能量如何转换的?能量从哪里转移到哪里?体系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环境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规定放热反应的H 为“”,是站在谁的角度?体系还是环境?2、由课本P2

3、中H2+Cl2=2HCl反应热的计算总结出用物质的键能计算反应热的数学表达式H 。3、H0时反应 热 H 0时反应 热4、如何理解课本P3中H =-184.6kJ/mol中的“/mol5、由课本P3 中图1-2 总结出用物质的能量计算反应热的数学表达式二、反思总结1、常见的放热、吸热反应分别有哪些?常见的放热反应有常见的吸热反应有:2、H0时反应 热H 0时反应 热3、反应热的数学表达式:H=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2.知道影响反应热大小的因素。3.会写热化学方程式。 4.能熟练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5.了解中和热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4、【重点难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教材 独立思考问题一、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能表示参加反应的 和 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2表示意义(1)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变化。(2)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实际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 和实际生成的生成物的 。(3)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的 相对应。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二、中和热的测定1实验原理: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2注意事项:(1)碱液稍过量的目的是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2)操作时动作要快目的是尽量减少热量的损失

5、。(3)实验中若使用了弱酸或弱碱,会使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课内探究-合作探究重点 互动撞击思维一、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什么是热化学方程式,有何意义?书写步骤?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对比以下热化学方程式 H2(g)+I2(g)=2HI(g) H=14.9kJ/mol H2(g)+ 1/2 O2(g)= =H2O(g) H=241.8kJ/mol 2H2(g)+ O2(g)=2H2O(g) H=483.6kJ/mol 思考:(1)与化学方程式相比,热化学方程式有哪些不同?(2)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哪几点?(3)反应物和生成物前的系数它代表了什么?在方程式中H它表示了什么意义? H与它的值与什么有关系?二、反思总结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1)需注明 。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不同。(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因物质的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也 。 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