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必修2B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7837811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人教必修2B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数学人教必修2B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数学人教必修2B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必修2B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人教必修2B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直线l1到l2的角.2.直线l1与l2的夹角.3.夹角公式.(二)能力训练要求1.明确理解直线l1到l2的角及两直线夹角的定义.2.掌握直线l1到l2的角及两直线夹角的计算公式.3.能根据直线方程求直线l1到l2的角及两直线夹角.(三)德育渗透目标1.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认识事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教学重点两条直线的夹角.教学难点夹角概念的理解.教学方法学导式首先使学生认识到平行和垂直是两直线位置关系的特殊情形,而相交是两直线位置关系的一般情形.而能够反映相交直线相对位置的就是角,由此引出直线l1到l2的角,直线l1与l2的夹角,并且在有关

2、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有关三角函数的知识.然后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与熟悉程度.教具准备投影片两张第一张:l1到l2的角的公式的推导过程(记作7.3.2 A)第二张:本节例题(记作7.3.2 B)教学过程.课题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问题,得出了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现在,我们作一下简单回顾.师两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是什么?生两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是两直线的斜率相等,在y轴上的截距不等.师两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是什么?生两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是两直线的斜率之积为1.师上述两位同学的回答基本正确,但是都忽略了对于条件的说明.两直线平行或垂直条件都

3、是对于两直线斜率存在时而言,若两直线中有一条或两条斜率不存在,则它们的位置关系较易判断.需要注意的是,若对于含有字母的直线方程讨论位置关系,不应漏斜率为0或斜率不存在等特殊情形.师这一节课,我们将一起研究两直线相交而形成角的问题.讲授新课1.直线l1到l2的角两条直线l1和l2相交构成四个角,它们是两对对顶角,我们把直线l1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与l2重合时所转的角,叫做l1到l2的角.师这一概念的定义,是为了区分两相交直线所形成的角,也是进一步研究的需要,应注意在这一概念中l1、l2是有顺序的.如图,直线l1到l2的角是1,l2到l1的角是2.并且,有了对这一概念的认识,也就容易理解两直线的夹角

4、的概念.2.直线l1与l2的夹角如上图所示,l1到l2的角是1,l2到l1的角是21,当直线l1与l2相交但不垂直时,1和1,仅有一个角是锐角,我们就把其中的锐角叫做两条直线的夹角.当直线l1l2时,直线l1和l2的夹角是.说明:10,20,且12.师请大家根据直线l1到l2的角与l1与l2夹角的定义过程中,寻求一下两种角的取值范围有何不同?生l1到l2的角的取值范围是(0,10),l1与l2的夹角的取值范围是(0,.师下面我们一起推导直线l1到l2的角的公式.3.直线l1到l2的角的公式tan(给出投影片7.3.2 A)推导:设直线l1到l2的角为,l1:yk1xb1,l2:yk2xb2.如

5、果1k1k20,即k1k21,则;如果1k1k20设l1、l2的倾斜角分别是1和2,则k1tan1,k2tan2由上图(1)(2)分别可知:21或(12)(21)tantan(21)或tantan(21)tan(21)于是tan师根据两直线的夹角定义可知,夹角在(0,90范围内变化,所以夹角正切值大于或等于0.故可以由l1到l2的角取绝对值而得到l1与l2的夹角公式.4.直线l1和l2的夹角公式tan师下面,我们通过例题讲解进一步熟悉两个公式的应用.5.例题讲解例4求直线l1:y2x3,l2:yx的夹角(用角度制表示).解:由两条直线的斜率k12,k21得tanarctan3713评述:此题是

6、直接应用两直线的夹角公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例5等腰三角形一腰所在直线l1的方程是x2y20,底边所在直线l2的方程是xy10,点(2,0)在另一腰上,求这条腰所在直线l3的方程.分析:已经已知l3上一点,故求出l3的斜率k3即可,如图,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12,即12,而1、2分别为直线l1到l2与l2到l3的角,而根据公式这两角都可用斜率表示,由此可建立关于k3的方程.解:设l1、l2、l3的斜率分别为k1,k2,k3,l1到l2的角是1,l2到l3的角是2,则k1,k21.tan13.因为l1、l2、l3所围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所以12,a2tan13.即3,将k21代入得3

7、解得k32.因为l3经过点(2,0),斜率为2,写出其点斜式方程为y2(x(2))即:2xy0这就是直线l3的方程.评述:此题应用了l1到l2的角的公式及等腰三角形有关知识,并结合了直线方程的点斜式,要求学生注意解答的层次.课堂练习课本P50练习1.求下列直线l1到l2的角与l2到l1的角:(1)l1:yx2;l2:y3x+7;(2)l1:xy5;l2:x2y30解:(1)k1,k23设l1到l2的角为1,则tan1115即l1到l2的角为45.l2到l1的角为135.(2)解:k11,k2设l1到l2的角为1,则l2到l1的角为21tan11arctan3.2arctan3即l1到l2的角为

8、arctan3,l2到l1的角为arctan3.2.求下列两条直线的夹角:(1)y3x1,yx;(2)xy5;y.(3)5x3y9,6x10y70.解:(1)k13,k2.tan分母为0,正切值不存在.此时,两直线夹角为90.(也可根据k1k2-1得出的结论)(2)k11,k20tan15即两直线夹角为5.(3)k1,k2k1k21两直线夹角为90.课时小结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大家掌握两直线的夹角公式,并区分与l1到l2的角的联系与区别,能够利用它解决一定的平面几何问题.课后作业(一)课本P53习题7.38.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是A(6,3),B(9,3),C(3,6),求它的三个内角的度数.解:由斜率公式:kAB0kBCkAC1tanCAB1CAB135tanABCCBAarctan263C101352631269.已知直线l经过点P(2,1),且和直线5x2y30的夹角等于45,求直线l的方程.解:设直线l的斜率为k1,直线5x2y30的斜率为k2.则k2.tan51即1解得k1-或k1.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1(x2)或y1(x2)即:3x7y130或7x3y110.(二)1.预习内容:P50512.预习提纲:(1)如何通过直线方程判断两直线相交?(2)如何求解两直线的交点?用心 爱心 专心 116号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