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团委_共青团在大学生个体发展观塑造中的支撑作用研究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7830313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东师范大学团委_共青团在大学生个体发展观塑造中的支撑作用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华东师范大学团委_共青团在大学生个体发展观塑造中的支撑作用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华东师范大学团委_共青团在大学生个体发展观塑造中的支撑作用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华东师范大学团委_共青团在大学生个体发展观塑造中的支撑作用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华东师范大学团委_共青团在大学生个体发展观塑造中的支撑作用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东师范大学团委_共青团在大学生个体发展观塑造中的支撑作用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东师范大学团委_共青团在大学生个体发展观塑造中的支撑作用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共青团在大学生个体发展观塑造中的支撑作用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团委内容摘要:大学生个体发展观涵盖了青年大学生在专业技能、人格素养、社会责任等各个维度的价值判断和方向抉择,是青年大学生人生规划的重要导向。青年大学生作为准社会人群体,应注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做好面对各种人生发展问题的充分准备。本研究旨在关注大学生个体发展观的具体内容,结合社会对大学生发展的期待和要求,指出现阶段大学生发展观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障碍,深度分析其原因,从共青团工作的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关键词:大学生 个体发展观 共青团 青年发展一、研究的背景与方法(一)研究背景现今社会,网络、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充斥着对大学生的

2、批评,包括学业中的“投机取巧”、恋爱中的见异思迁,社会交往中的急功近利,生活中的狂热冒失,求职中的眼高手低等。也有大学生因就业率“倒悬”而自嘲“研究生不如本科生,本科生不如专科生”,不断质疑学习的有用性。在部分大学生群体中,甚至出现只关注自身发展,对集体和国家的事件漠不关心的现象。大学生在个体发展中的“浮躁心理状态”,对自我发展定位的疑惑和对个体发展与国家、社会关系的决裂,是现今大学生发展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社会、家庭和学校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以高校层面而言,如何走出旧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寻求更为有效的干预方式,是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怎样深入分析大学生“浮躁”心态的形成,关键在于充

3、分把握大学生个体发展观的塑造。广泛意义上的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主张。而所谓大学生个体发展观,指大学生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对自身发展现状的认识、对个人发展目标的预期及其对不同发展路径的选择。大学生个体发展观涵盖了青年大学生在专业技能、人格素养、社会责任等各个维度的价值判断和方向抉择,是青年大学生人生规划的重要导向。大学生个体发展观,不但是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思想观念、对个人经历的总结,也是大学生对未来目标判定标准,并同时对当下行为产生影响。这是一个涉及学习知识、掌握行为规范和发展自己社会属性的全方位观念。关注大学生个体发展观塑造是分析大学生思想生

4、态、寻找解决目前存在的大学生心理困境和自我身份认同障碍的关键步骤。因此研究大学生个体发展观,对全面分析和解决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研究方法本次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并结合深度访谈。问卷以上海31所本科院校的在校学生为调查总体,其中211高校9所,非211本科院校22所,包括: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金融学院以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问卷发放共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62份。二、现阶段大学生个体发展观生态(一)大学生个体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考察1、大学生对个体发展与集体、社会的关系的观念大学生在自身发展中对这一关

5、系比较认同,认为自身与集体、社会关系密切。在与集体关系的探讨中,大学生比较认同(59.3%)“比起个人,集体的利益更为重要”的观点。在发展的资源方面,79.2%的大学生充分强调了朋友伙伴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在高校之中,除朋辈群体之外,直接影响大学生发展的集体组织就是基层的党、团组织。调查发现,有约95.0%的大学生会寻求党组织和团组织帮助。尤其是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对日常工作有想法时和希望进一步学习提高时,寻求党、团组织帮助的期待更大。同时,大学生认同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也密不可分。调查显示,大学生比较认同(70.3%)“个体发展与国家、社会息息相关”。有57.0%的大学生认为关注社会时政或国家

6、政策“很有必要,大学生应该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群体”。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和崇高爱国情操的青年群体,关注社会、国家,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将社会大环境的发展考虑到自己未来的发展之中。2、大学生对文化业务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观念总体而言,大学生在个体发展中比较重视专业学习(57.8%)与培养个人的交际、社会适应能力(53.3%),其次是找到合适的工作赚钱(31.0%)和锻炼身体(20.2%);而对公民政治权力、法律知识的掌握(2.1%),培养兴趣爱好(6.4%)与追求理想与信念(9.9%)方面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可见,大学生对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比较重视,对于个体发展全面性的认识也基

7、本着眼于此。但是,大学生对道德和思想境界的提升和追求理想和信仰低于普遍的期待,并在这一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同时,“专业学习”和“道德、思想境界的提升”,“理想信念的培养”之间成为互斥关系。这是由于过大的学业压力、自我提升压力和就业预期压力而形成的“有主次地看问题”,将学习专业知识和社会适应等“有用的”能力看作是最重要的,而对立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学习的附庸产品,从而无暇顾及。3大学生对个体发展的可持续性的观念调查显示,大学生普遍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95.0%的大学生对未来有所计划,而且43.6%的大学生在对未来理想职业选择时却比较重视职位的未来上升空间。但是,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规划多集中在一年

8、以内,比较缺少较长远的计划,而且着手行动的比例更少,只有21.4%的学生表示计划明确且已经在实施。总体而言,大学生对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认同程度相对较高,具有较为充分的认知和意识。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大学生迫于自我提升的压力、学习压力和就业预期压力,不得不将各方面发展区分对待,形成了学习工具性技能和其他方面发展存在一定的互斥特征。一阶段的巨大压力和忙碌,令大学生迷失在无尽的工作和学习中,没有办法制定、实施计划。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要求与现实中存在着不小的距离。(二)大学生对个体发展的目标价值和方式、途径的看法1、大学生判断发展重点和趋势的标准大学生能理性、全面

9、地制定未来的计划,即仔细检验计划本身的合理性,充分预测社会发展形势,切实估计自身获得的社会实践经历与学习成绩和学习状况。择业标准的调查充分反映了大学生现实与理想结合的观念,他们将“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和理想”作为未来择业的第一标准(62.2%),把“是否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当作第二选择(53.2%)。大学生对“理想职业”的要求同样是协调理想和现实的,是兼顾经济利益和生活稳定的,也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思考的。调查显示,能否取得高薪高福利(69.2%),工作是否稳定(48.3%),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47.5%),职位上是否有上升空间(43.6%)成为了大学生判断未来出路是否“理想”的标准。大学生对“

10、幸福生活”的定义更是多样的、充满憧憬和信心的,分为七个方面:人的发展,拥有优厚的物质生活条件,个人与家庭、朋友之间亲密关系的发展,目标的实现和自我认同,对安全感、稳定的追求,对自由的需要和对社会大环境的要求,希望生活在一个和谐社会中等等。2大学生对发展环境和发展资源的看法大学生在对发展资源和条件的判断上,普遍认同个人发展必须遵守规范、规则(4.35分,满分为5分),这说明大学生对于法律和规范的学习比较到位。在对自身拥有资源的满意度和对各项资源的重视度方面,大学生对自己应对发展压力的能力、氛围与伙伴比较满意(3.53),但对实践经历(3.38),社会资源(3.35)和学校对个人发展的引导(3.3

11、3)感觉一般。同时,大学生又具有较强的独立心态,认为发展最主要还是依靠个人努力(4.25)和朋友支持(4.20)。大学生认为个人综合能力和社会关系是最重要的发展资源。可见,大学生普遍将个人综合能力、社会关系作为最重要的发展的资源。其次,个人身体素质、社会经济大环境和资金、资本构成了第二级重要资源。大学生对自身的能力和发展潜力充满自信,但同时也意识到社会关系的重要性。这一点也正说明,对于工具取向学习型的大学生而言,学好专业知识和培养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也是一种资本的积累过程。(三)大学生面临的个体发展的动力和压力大学生对自身发展所认同的动力和压力,构成了大学生对发展付诸行动的心理依据。大

12、学生的动力主要是自我追求和理想(61.3%)与父母期待(19.0%),且父母期待的动力随着年级增大,对学生发展影响越大。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主要压力包括自我发展的压力(22.1%)、学习压力(21.6%)、社会交往压力(18.9%)和生活压力(17.6)。在对自身资源的满意度和对各个资源的评价方面,突出了重视个人努力的独立意识。在大学生看待自身发展的意识中,发展主要是凭借的是自身的拼搏和一定的社会关系的结果。三、大学生个体发展观的塑造及变迁(一)大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个体发展趋势考察 1、大学生对个人发展与集体、社会关系的看法随年级变化而不同 调查显示,对“我的发展与国家、社会息息相关”,“个人

13、发展必须遵守规范、规则”的认同随着年级升高而逐渐升高。随着年级升高,大学生更认为关注社会时政或国家政策“很有必要,大学生应该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群体”。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时政的关注内容有所区别,大二、大三对国内政治比较关注;大二、大一对国际政治比较关注;大三对热点新闻比较关注;大一、大三对娱乐性事件比较关注。在考察大学生在什么情况下会求助党团组织方面,在“对日常工作有想法时”,大二的学生更容易求助;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大一、大三的学生更容易求助;在“希望进一步学习提高”时,大三的学生更容易求助;在“希望参加活动”时,大一、大二学生容易求助。2、在个体关注的自身发展方面,更高年级的大学生

14、更注重找到合适的工作和培养社会适应能力调查发现,对“找到合适的工作、赚钱”的重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提升;对“锻炼好身体”的重视,三年级的关注度最低;对“道德和思想境界的提升”而言,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降低;对“培养个人的交际、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视,随着年级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对“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的重视,先升高后降低。总体而言,高年级学生更注重找到合适的工作,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忽略锻炼身体和提升道德和思想境界。3、在个体发展规划方面,二年级规划的时间最长,三年级的时间最短 大学生个体发展的纵向规划主要体现大学生是否有计划和对自己的计划有多少时间上。大学生是否有计划与年级并不相关,而年级

15、变量与计划的时长有关。调查发现,总体而言,一年级和三年级的规划主要集中在最近一个月到一年之内,二年级相对较均衡。而且,二年级学生规划的时间最长,三年级规划的时间最短。4在发展地域方面,更高年级的大学生对自己发展的地域更加确定对于发展的地点选择,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地域上有所差异。调查发现,计划留在上海的三年级所占比例最大,原因主要是样本中三年级生源地多数在上海,选择回到家乡的大多为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其他东部城市的、中西部城市的二年级和一年级最多,想要去农村发展的三年级和一年级较多,去国外发展的二年级居多,表示不确定的二年级和一年级居多。(二)大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发展目标、价值和途径的观念1、

16、随着年级的升高,友情与爱情对大学生制定未来计划的影响增大,父母的要求的影响降低调查发现,在对未来计划的影响因素方面,年级变量主要与学习成绩和学习状况标准、友情和爱情标准与父母要求标准有关。具体而言,在学习成绩和学习状况标准中,一年级和三年级认为影响比较大,而二年级相对较小;在友情与爱情标准中,年级越高的大学生认为这一标准对他们的影响越大;而父母的要求标准恰恰相反,随着年级的升高却逐渐减少。2、对未来理想职业的标准,大三学生更关注高薪和高福利,不关注兴趣因素,一年级学生相对不注重职业稳定性在对理想的未来的评价标准上,选择了是否能取得高薪和高福利、是否能获得较高声望、是否稳定、是否能交到更多朋友、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是否与所学专业识契合、职位上是否有上升空间、是否能锻炼自己等几大标准。在主要因素选择上,与年级变量有关。分析发现,在是否能取得高薪和高福利的标准上,三年级学生要高于其他年级;在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