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学期末复习题与答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7827330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护生物学期末复习题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保护生物学期末复习题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保护生物学期末复习题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保护生物学期末复习题与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保护生物学期末复习题与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护生物学期末复习题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护生物学期末复习题与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什么是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的学科特点有哪些?保护生物学是一门论述全世界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危机及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综合学科,它即面对生物多样性的危机,又着眼于生物进化潜能的保持。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处理危机的决策科学,是一门处理统计现象的一门科学,一门价值取向的科学,具有整体性和长远性的科学2. 简述保护生物学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灭绝、进化的潜能、群落和生态系统、生境的恢复、物种的回归自然和圈养繁殖和生物技术在物种保护中的应用等六个方面 3.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有哪三个表现层次,各个层次的概念及其特征?生物类群层次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

2、样性:广义上讲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个体基因中的遗传信息的总和;狭义上讲主要是指种内不同种群之间或一个群体之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的总和。指生物种内遗传的变异,指种内可遗传的变异,表现形式是多层次的,可以表现在外部形态上、生理代谢上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表现形式,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变化,包括一定区域内生物的状况、形成、演化、分布格局、维持机制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圈内环境系统、生物系统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环境系统的差异、生态过程的多样性,环境系统主要指无机环境,其多样性是生物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基本条件,生物系统的多样性主要指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动态方面的多

3、样化,生态过程主要是指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之间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4. 物种多样性降低的原因是什么?哪些物种容易灭绝? 生境丧失、生境破碎、生境退化、资源过度利用地理分布区狭隘的物种、仅有一个或几个种群的物种、小规模种群的物种、种群大小正在衰落的物种、种群密度低的物种、需要大面积家域的物种、体型大的物种、不具备有效散布途径的物种、季节性迁移的物种、遗传变异极低的物种、需要特殊小生境的物种、构成永久或临时群集的物种、遭受人类猎杀和采集的物种5. 世界保护联盟(IUCN)物种濒危等级标准有哪些? 灭绝、野生灭绝、极危、濒危、易危、低危、数据不足、

4、未评估6.遗传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种内遗传的变异主要有重组、染色体畸变和突变;小种群效应、生殖方式、基因流动7.简述遗传多样性的检测方法。形态标记:1、性状的选择2、确定性状变异的遗传基础、遗传变异的度量和分析;细胞学标记:1、染色体数目的变异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生化标记,从蛋白质水平上反映生物的遗传变异。;DNA分子标记,以DNA多态性为基础的遗传标记8. 生物多样性价值分为哪几类? 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有哪些?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直接价值:基本食物、药物及其原料,工农业生产原料等间接价值:能量固定、调节气候、稳定水文

5、、保护土壤、贮存必须的营养元素,促进元素循环、维持进化过程、对污染物质吸收和分解作用、生态系统是美化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9. 什么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简述生态系统划分的依据及其类型。生物圈内环境系统、生物系统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环境系统的差异、生态过程的多样性1、 根据生态系统所处生境基础分类:淡水、海洋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2、人为影响程度: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生态经济系统等3、利用方式:放牧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4、生态系统与外界的联系程度:开放系统、封闭系统5、系统的能量来源:太阳功能的自然生态系统、有自然附加能量的太阳功能系统、具有人类附加能量的太阳功能

6、生态系统、燃料功能的城市-工业系统10. 简要说明全球生态系统多样性概况。热带雨林、稀树草原、红树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温带草原、荒漠、冻原11.简述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途径。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就地保护、生物防治与生态系统的保护、生态系统整体性保护、加强生态恢复和重建工作 12.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地区具有哪些特征? 1、 具有大量的物种和生态类型,即生物多样性丰富2、特有现象明显,即生态系统、特有物种较多的地区3、动植物区系和生态系统为同一类型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4、未受干扰或相对而言人类活动

7、影响较小的地区,该地区可作为环境变化监测的基准5、生长具有特殊价值或重要意义的物种6、具有重要生态学价值的地区13.中国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是什么?通过收集整理和传播国内外有关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和持续利用的信息,扩大生物多样性信息交流的范围和内容,增进国内国际各阶层组织和个人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为国家和地方各级决策部门提供生物多样性的科学依据,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事业的发展 14.任举一类(种)濒危野生动植物(或受威胁的生态系统),分析其受威胁程度、致危原因及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一、 名词解释1.保护生物学:是研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

8、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2物种:是在自然界中占据特殊生态位的种群的一个生殖群体,在生殖上与其它物种相隔离。3.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圈内生境和生物群落所组成的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生态过程的多样化。4.最小生存种群:对于任何一个生境中的任何一个物种,不论可预见的统计因素、环境因素、遗传随机性和自然灾害如何影响,该种能在1000年之内有99%的几率保存下来的最小种群数量,叫最小生存种群数量。5遗传多样性:是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化。包括同种显著不同的种群间或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6生态灭绝:当一个种的数量减少到,其对群落其它成员的影响微不足道时认为是生态灭绝。7创始者效应:是指

9、几个个体离开大群体而建立一个新种群,这个特殊的遗传瓶颈效应。8. 关键种:指一个物种的活动和丰富度决定种群的完整性,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的稳定,该物种被称为关键种。9. 野外灭绝:经过科学调查在某个种原分布区和一切可能的分布区,已经没有存活的个体,但有栽培(或饲养)的种群的物种,认为该物种已经野外灭绝。10. 有效种群数量:是可生育成体的有效数量。11. 生物多样性:是一定区域内生物及其环境所组成的复合体及其与此相关的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变化的多样化。12.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指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

10、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的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13. 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因自然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个体数量极少等原因而导致其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殖中心和建立种子库等,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的方式。14. 离体保护:离体保护是迁地保护的一种辅助方法,是指把濒危物种的遗传资源,如植物的种子、花粉、动物的精液、胚胎以及真菌的菌株等,脱离母体而进行长时期的保存。15.奠基者效应 :是遗传漂变的一种形式,指由带有亲代群体中部分等位基因的少数个体重新建立新的群体,这个群体后来的数量虽然会增加,但因未与其他生物群体

11、交配繁殖,彼此之间基因的差异性甚小。16.生物入侵:物种从自然分布地区(可以是其他国家和中国的其他地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或影响。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入侵”。 17.本地种:指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区域和扩散潜力范围内(即物种自然分布,或无直接间接引入或不需要人类干预能够存活繁衍的范围)的物种、亚种或更低级的分类群。18外来种 :指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以外(即在原分布范围以外自然定殖的、或没有直接或间接引进、或没有人类活动就不能定殖)的物种、亚种或更低级的分类群,包括能够存活下来并

12、繁殖的任何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19外来入侵种:指在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定居下来的,对本地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并构成威胁的外来种。 20. 植物化感作用:植物(含微生物)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到环境中去而产生对其他植物直接或者间接的有害作用。二、填空题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 直接经济价值 ;间接经济价值 ;潜在利用价值 ;伦理价值。2按不同的分类依据生态系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若按系统与外部环境联系的程度划分生态系统分为 开放系统 ; 封闭系统 ; 隔离系统 ;若按人类的影响程度划分生态系统分为 自然生态系统 ; 人工生态系统 。3生物性公约又称为 里约热内卢 公约,是 1992 年在 巴西

13、 签定的,中国在 1992 年加入该公约。4.IUCN确定的濒危物种是指 不远的将来 具有高度的 灭绝 可能性的物种。5.动态种群一般有 一个或几个核心 的种群和若干个 附属 的种群。6.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命名的物种约为140-170万种;预计世界上现存物种数在 1000-3000万种之间。7.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环境和生产者 、 消费者 、 分解者 所组成。8.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又称为 华盛顿 公约,在 美 国签定的,中国在 1980 年加入该公约。9.世界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为1864年美国为保护红杉树而在约西迈特山谷建立的自然保护区。 1872年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

14、即黄石国家公园。10. 1956年我国在广东省肇庆市建立了以保护南亚热带季雨林为主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11.“国际重要湿地特别是水禽栖息地公约”,又称“拉萨姆尔公约”1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是我国政府保护野生动物的根本大法,其他有关的包括各级政府的法律、法规等都是依“保护法”的精神原则而制定、施行的,从1989年3月1日起施行。 三、分析问答题1.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几个层次?(1)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所有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生物与环境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15、(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包括:遗传多样性(或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主要层次上的多样性 2.Simpson指数如何表达的?各变量分别代表什么?=Ni(Ni-1) / N(N-1) D=1- D=1-Ni(Ni-1) / N(N-1)当N很大时,=(Ni / N)2=Pi2,其中:Pi=Ni / N (3分)式中N:为总个体中个体总数; Ni:为总体中第i个种个体总数; :为集中性 D:为多样性测度指标 3.什么是遗传多样性及研究遗传多样性有哪些意义?(1)广义的遗传多样性可泛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包括不同物种的不同基因库所表现出来的多样性。(1分)(2)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指物种内的遗传变异。种内的遗传变异既包括群体内的个体间变异,也包括群体间或群体系统、地理宗、生态型、变种、亚种间以及农作物品系、品种间的遗传差异。(1分)(3)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意义(3分) 有助于追溯生物进化的历史;探究现存生物进化的潜能;可以评估现存的各种生物的生存状况;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在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制定保护策略和措施;指导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