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月考试卷A卷.pdf

上传人:weil****i173 文档编号:127827327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月考试卷A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月考试卷A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月考试卷A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月考试卷A卷.pdf(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2 页 人教版七校 2019 2020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1 月月考试卷 A卷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 选择题 共 1 题 共 2 分 1 2 分 骆驼祥子 中的祥子最后的结局怎样 A 给死人送殡 B 给曹先生拉洋车 C 摆地摊 D 要饭 二 字词书写 共 1 题 共 1 分 2 1 分 阅读下面语段 完成任务 寻一处小桥流水 宁静故乡 让那些疲惫的梦 可以安放 寻一日静坐山中 物我两忘 就这样数着落叶 来 日方长 摆脱现实 j b n 远离尘世 xu n n o 何处是心灵栖居的静所 三 句子默写 共 1 题 共 4 分 3 4 分 古诗文积累 1 不畏浮云遮望眼 2 春

2、蚕到死丝方尽 3 直挂云帆济沧海 4 安得广厦千万间 5 愁云惨淡万里凝 6 其必曰 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 7 己亥杂诗 中常被人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 第 2 页 共 12 页 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 四 名著阅读 共 1 题 共 10 分 4 10 分 名著阅读 根据要求解答或填空 1 繁星 春水 是冰心的两部诗集 你能讲出诗集名称的内涵吗 2 阅读 伊索寓言 中的故事 写出它的寓意或你的看法 狗衔着一块肉过河 望见自己在水里的影子 以为是另外一只狗衔着一块更大的肉 他于是放下自己这块肉 冲过去抢那块 结果 两块肉都没有了 那一块没捞到 因为本来就没有 这一块也

3、被河水冲走了 寓意或看法 五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共 40 分 5 20 分 阅读下文 回答问题 关于经典的主题阅读 经典渐行渐远 有人说 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 是一个读图的时代 在这个 快餐文化 日益盛行的今天 现代人已经无 暇顾及经典 如果不把经典改头换面包装得面目全非 是不会有人要看的 于是乎 三国 被水煮 西游 被大 话 经典阅读已渐行渐远 那么置身于纷繁复杂 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 置身于物欲横流 奢华浮躁的时代 我们 还需要读书吗 我是指经典阅读 现在还有它的价值吗 说到这个问题 有人可能会不屑地说 现在都什么时候 了 还看那些书 真是老土 仿佛阅读经典 那是遥远的事情 与我们现

4、代人的生活格格不入了 当前 整个人类正在被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风暴所席卷 这就是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因其全新的传播方式 巨 大的信息量和时效优势 对现代人的生活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影响和渗透 对传统文化和经典阅读造成了严重 的冲击和挑战 专家观点 北京大学王余光教授认为 读书或者阅读一些经典著作对人们思维的系统性和语言表达方面有很多的好处 依 赖网络快速浏览或仅看画面反而起反作用 从而导致表达困难 卡尔维诺说过 一部经典作品的文本 起到 一部经典作品的作用 即是说 他与读者建立一种个人关系 读者会融入个人的生命体验和主题情感 构筑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 从而培养审美鉴赏力 第 3 页 共 12 页

5、杨叔子院士说 人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认为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 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在一定意义上说 阅读经典意味着教育 甚至意味着学校 人民日报评论 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 对于年轻人来讲 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 也应该是一个幸福 的时代 然而 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 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 网络上 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 就越具有吸引力 越容易受到追捧 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 脾气 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 阅 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

6、产生从众心理 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 海量 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 就 可以建立 三观 但最终 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这时候 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 经典是什么 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 它是人类 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 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经典阅读 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尤其是在童年 少年和青年时期 比如读四 大名著 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 而这些故事本身 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 和价值观念 故事的演进 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 建立是非观念 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困

7、 除暴安良的快 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 而这些 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 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 比如小儿皆可诵的 春晓 春眠 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光美好 生命美好 不能因贪睡而错过 对春光的珍爱与对 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 春光与生命 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 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 诗中即使含 有一丝丝的伤感 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 爱读这些诗的孩子 一定是热爱生 活的 打个比方 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 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 越早安装越好 任何时候 安装都不

8、算晚 有了这个操作系统 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 摆脱喧哗和浮躁 消除恐惧和焦虑 在令 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 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 哪些是可以忽略的 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2015 年 3 月 19 日 人民日报 节选 第 4 页 共 12 页 1 根据 人民日报评论 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A 网络信息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 很多年轻人最终从网络中得到的只有空虚和焦虑 B 热爱生活的人一定爱读 春晓 他们会把一丝丝的伤感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 C 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 很多青年人以为通过网络上 海量 阐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 建 立 三观 D 经典阅读中

9、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 诗词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 二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2 请结合材料分析经典在今天渐行渐远的原因 3 结合材料 说说为何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4 请结合你的经典阅读体验 谈谈对 专家观点 中的画线句的理解 6 20 分 阅读短文 回答问题 走出地平线 记得少年时代 自己刚刚懂得一些世事的时候 就常常这样问自己 我能够走出地平线吗 站在故乡原野上向四周望去 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圆环绕着我 向天宇望去 也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圆环绕着我 这两个大圆本是重合着的 孩童的时候 看见这个大圆就有了一种庇护感 安全感 后来年岁渐长 便以为它是鸟 之笼了 少年人有的是烂漫的奇思 在一个红花黄

10、叶点缀秋光的清晨 我忽然异想天开 走 到地平线外看世界去 在村头的土丘上向南眺望 有一个小村子正好坐落在地平线上 我走进那个村子 并没有看见一条灰蒙蒙的线 从街中穿过 原来 它还在遥远的天边上 我又继续向它走去 它也继续向后退去 它和我就这样不离不弃 如影 随形 我感到了地平线对人的愚弄 它实在是刺痛了一个无知而自尊的少年的心 后来 我慢慢地发现 在平地上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 在高山上就不是 在晴朗天气中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 在阴雨天气中就不是 孩子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 在大人眼里就不是 在视力正常人眼里是地平线的地方 在视力 不正常者眼里就不是 原来 地平线并不是可以触摸的实体 只不过是一种视感罢

11、了 再往深处去想 它竟是大地 对人类的一种安慰呢 球形的大地使每一个人都以为自己的立足点高于别的地方 与这种居高临下的心态相适应 就出现了在你周遭的地平线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平线 都有属于自己的封闭的圈 由自己建构的环形山 谁想让自己的 环形 山 里面积大些 谁就得站得高些 视野越开阔就越看得清地平线 然而 不少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 连地平线也 第 5 页 共 12 页 不曾见过 他们平素里放眼环睹 见到的无非是重楼千尺 高墙四壁 人车争路 把地平线还给孩子吧 人 只有 感到了圈子的存在 才有可能走出圈子 随着视野的延展 当我把视点移向别人 移向身外的广大世界 我郁闷的心似乎八面来风了 原

12、来 地平线竟 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世阅人的产物 是一个人远眺世界的目力极限 只要这个立足点不变 就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的圈 子 以自我为中心 即使你的身躯很魁伟 看到的也仍然是一个圈子 而当你想到身外还有别人 想到别人也在审 度这个世界 你就全知道 在别人目力不及之处 你就在他的地平线之外 当你想到这星球上的芸芸众生 每一个 人都有视物极限 你就会知道 我们脚下的大地每一处都是地平线 当你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功与过的双面体 想到 儿时虽然没有追上地平线 却凭借它的诱惑 它的前导 走出了父母温暖的怀抱 看到了别处的村落 看到了吹蒲 公英的牧童和收获太阳花的村姑 河上人家的粗布帆和缓缓转动的风车木轮 还知道了

13、太阳花又叶望日莲 你又会 对地平线表示百倍的感谢了 人之所以感觉到世界环闭 人生在世如藏身巨蚌之一隅 或许 是他的思想还没有冲破牢笼 冲破思想牢笼 就要扩展自己的襟怀 就要想到这星球本是众人的星球 我不敢说 立身于圣洁的珠穆朗玛女神高入云霄的肩上 是否看得见地平线 但是我敢断定 在茫茫星际飞行的太空船上 是决然看不到地平线的 作者贾宝泉 有改动 1 文中的 地平线 指什么 走出地平线 有什么含义 2 作者所说的 周遭的地平线 是怎样形成的 下面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地平线的形成 既有地理的原因 又有视觉和心理的原因 B 地平线原来并没有 是一种视觉效果 也是一种心理上的感觉 C 以为自己的

14、立足点高于别的地方 居高临下 形成了地平线 D 地平线是大自然的产物 是天和地这两个大圆自然重合的结果 3 联系上下文 说说文章两次写儿时追赶地平线有什么用意 4 作者认为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平线 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 5 为什么说 人 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 才有可能走出圈子 下面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以地平线形成的 圈子 为喻 说明人是有局限的 看不到这一点就不能超越自我 B 人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局限性 然后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认识达到新的境界 第 6 页 共 12 页 C 这个 圈子 是不确定的 随着视野的延展 圈子 会扩大 但它永远存在 D 自己 周遭的地平线 是一

15、个 圈子 认识到了它 才能突破心理上的地平线 6 下边的诗句中可以用来揭示本文主旨的两项是 A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B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登鹳雀楼 C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题西林壁 D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登飞来峰 E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六 对比阅读 共 1 题 共 9 分 7 9 分 阅读文言文 回答问题 游黄山 徐宏祖 时夫俱阻险行后 余亦停弗上 乃一路奇景 不觉引余独往 既登峰头 一庵翼然 为文殊院 亦余昔年 欲登未登者 左天都 右莲花 背倚玉屏峰 两峰秀色 俱可手擥

16、四顾奇峰错列 众壑纵横 真黄山 绝胜处 非再至 焉知其奇若此 遇游僧澄源 至 兴甚勇 时已过午 奴辈适至 立庵前 指点两峰 庵僧谓 天都虽近而无路 蓮花可登而路遥 袛宜近盼天都 明日登莲顶 余不从 决意游天都 选自 游黄山记 注释 翼然 檐角翘起 天都 即天都峰 莲花 即莲花峰 擥 同 揽 游僧澄源 云游 的和尚澄源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乃 一路奇景 B 亦余 昔年 欲登未登者 C 四顾 奇峰错列 第 7 页 共 12 页 D 莲花可登而 路通 2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弗 适 从 3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非再至 焉知其奇若此 袛宜近盼天都 明日登莲顶 4 文段中引用庵僧的话有什么作用 七 作文 共 2 题 共 6 分 8 1 分 根据要求写一封信 作品形式书信 作品角色某校一位初中学生 读者角色受学生信任的该校校长 写作背景临近期末考试 音乐课经常被其他学科占用 于是写信向校长反映 写作目的希望校长解决此事 写作要求 目的明确 理由合理 表达得体 正确书写汉字 准确使用标点 规范运 用语言 120 字左右 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9 5 分 任选一题作文 一 晒 已经成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