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201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2782645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201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201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201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201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201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201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 2014 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 6 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4【考点】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辩证的认识论)(1)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 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对

2、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阻碍作用。(2)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 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认识的过程性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3、真理的特点性原理真理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这要求达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考点知识梳理】一、实践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 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凡是实 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 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1实践是一种 活动,它可以把

3、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2)实践的特点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 、 、 )具有能动性。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 具有社会历史性。 3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不论是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的_,还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 获得的_,都是实践的产物。【特别提醒】区分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2实践认识的

4、唯一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直接经验(通过亲身实践获得) ,二是间接经验(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 。无论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_。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_,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_。(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为什么)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认识本身不能成为判断的标准,必须超出认识的范围,从 1认识之外寻找判断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标准。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它。 2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

5、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 3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 。通过 ,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 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_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二、真理与认识过程(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_同_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_。真理最基本的属性:_。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真理面前_。(2)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

6、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_与_、_与_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是_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3)真理与谬误区别: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_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_反映。【易错判断】1、真理在发展过程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 )2、真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 )2认识过程(追求真理的过程)(1)认识的反复性含义: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_,再从_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原因: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

7、法和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3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的无限性含义: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_ _的过程。原因:认识的对象是_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 _是不断发展的。(3)认识的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4)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_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_和发展真理。【特别提醒】辩证的唯物论(物质、意识、规

8、律 )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的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否定观) 【考点过关训练】1、 “今天在实践中证明的东西就是过去在想向中存在的东西”体现的哲学道理有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 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纯意识性活动 实践是社会历史性活动A B C D2、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 升的过程 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

9、获得正确认识A B C D3、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 这体现了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A B C D4、(2013 重庆卷)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城和民间渊源,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会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实中提炼出富有张力的“民间深

10、层经验” 。这表明A、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B、文学创作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悴个人的实践活动C、 “民间深层经验”体现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性的统一D、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是对其家乡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5、(2013 广东卷)以前人们认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兼得。但某工程团队利用“电纺”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成的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具韧性。该团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 )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 B.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 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

11、盾6、(2013 全国卷)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 世纪 70 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4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A. B. C. D.7、 (2013 惠州四调)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

12、明理念” ,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 ,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需要政府、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天蓝、地 绿、水净的“美丽中国 ”,就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哲理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转变的正确性。 (12 分)化州市实验 中学 高三政治 生活与哲学复习学案(6)第 6 课 BCACB CDB4、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有重要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故 A 不选,社会实践具有社会

13、历史性特征,文学创作并不是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实践活动,故 B 不选;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具有能动性,莫言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故事融会在一起,并不是对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故 D 不选,C 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5、首先排除 D,矛盾不能消除。再看材料中最后一句设问,是要分析团队成功的原因。那么从材料中能提取到的关于团队的信息是“利用,开发,做成的材料 ”,据此排除掉 A 深化认识、C 发挥意识目的性,材料没有体现。只有 B 讲到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与材料相符合,所以选 B。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务必要抓住材料进行分析,如果对材料进行延伸,则很有可能错选。7、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中国共产党经过多次的反复才获得了上述正确的理念。 (4 分)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伴随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中不断的追寻着更顺应自然,更尊重民意的执政理念。 (4 分)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所以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党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