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课件1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7825828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史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中国文化史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中国文化史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中国文化史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中国文化史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史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史课件1(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发祥 一中国人的起源 旧石器时代1 早期 元谋人 北京人 血缘家庭时期 使用天然火2 中期 大荔人 丁村人 族外群婚 摩擦生火3 后期 山顶洞人 制作工具 石镞 骨器 原始宗教 母系氏族公社形成 一中国人的起源 新石器时代1 母系氏族公社 氏族就是一个确定的 内部不能通婚的血缘亲属集团 恩格斯 代表 仰韶文化 裴李岗文化 马家窑文化 山东大汶口文化等 黄河中下游 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 长江流域特点 出现农业 图腾崇拜 组成部落 实行对偶婚 一中国人的起源 2 父系氏族公社代表 龙山文化 黄河流域良渚文化 长江下游特点 锄耕农业发展 家畜饲养 形成部落联盟 私有制产生 一夫一妻制

2、出现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农业和畜牧业经济分开 二初民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 原始宗教自然崇拜 图腾崇拜 生殖崇拜 祖先崇拜 二初民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 原始文化文字 符号 半坡遗址刻画符号 象形类符号 三传说时代 世界任何民族最初的历史 总是用 口耳相传 的方法流传 古文献中保存的古代传说 都是因当时没有文字而流传下来的史料 用这种史料所记述的时代 被称作 传说时代 古代的传说 如用现代严密的科学方法去检验 大都是像梦一样平凡地消逝了 但是奇怪的是 这种像梦一样的传说 往往是一个半醒半睡的梦 预示着真实 赫胥黎 三传说时代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 氏族部落的不断迁移和相互交往的扩大 各个部

3、落之间在某些时候 某些地方形成相反的利益 而在另一些时候和另一些地方又形成了相同的利益 由此引起了各个部落的分化和组合 战争和联盟 逐渐形成为不同的民族 郭沫若 三传说时代 三大文化集团1 华夏集团 发祥于黄土高原 位于仰韶文化 河南龙山文化分布区 内部分为两支 姬姓的黄帝氏族 姜姓的炎帝氏族 三传说时代 2 东夷集团 在黄河下游 属大汶口文化 山东龙山文化等分布区 蚩尤 后羿 三传说时代 3 苗蛮集团 主要活动于今湖北 湖南 江西一带 即大溪文化 河姆渡文化等 伏羲 女娲 三传说时代 三大集团之间矛盾冲突 最后华夏集团取胜 多民族融合发展 华夏 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称号 黄帝 成为中华民族共同

4、祭奠的人文始祖 禅让 尧 舜 禹 家天下 第二章青铜时代 一文明的初现 文明起源 的标志 文字的使用 城市的出现 青铜器的使用 国家的出现等 中华文明起源论 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 中华文明西来说 一种是 黄河流域中心论 文明发生的一元论 根据李学勤先生的研究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 把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国家形成划分为三大阶段 大体平等的农耕聚落形态 含有初步分化和不平等的中心聚落形态 都邑国家形态 一文明的初现 一文明的初现 夏 商 周三代的政治继承制度和国家发展 同一发展阶段 大同小异 二青铜器及三代物质文明 金属器的发明和使用通常被视为文明时代出现的重要标志 而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器主要是青

5、铜器 夏 商 周三代的青铜器主要是用于祭祀神灵的礼器和作战的武器 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 青铜器具被赋予了政治权力和等级地位的象征意义 青铜器主要分类 饮食器 酒器和水器 兵器 生产工具 乐器等 二青铜器及三代物质文明 二青铜器及三代物质文明 二青铜器及三代物质文明 都城 宫殿政治控制 军事攻防和神圣崇拜 是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功能 三文字的早期形态 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 又称为 殷墟文字 殷契 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或牛肩胛骨上的文字 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 是中国商代后期 前14 前11世纪 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 或写 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三文字的早期形态 三文字

6、的早期形态 三文字的早期形态 四三代的天命观念和人文传统 殷商时代 殷人尊神 率民以事神 先鬼而后礼 先罚而后赏 尊而不亲 殷商时代 据甲骨卜辞和青铜器而言 神巫明显处于文化的中心地位 上帝 之称 最早见于卜辞 殷商的祖先神祭祀 也已相当成熟 西周继承了殷商的祖先崇拜与上帝观念 出现了 天 的观念 神本走向了人本 占卜 殷人笃信龟卜 周人则多用占筮 五礼乐制度 宗法制 基本内容是确定继统秩序和家族内部依血缘关系区分尊卑亲疏 规定各自不同的义务和权利 礼乐文明 礼起源于原始宗教信仰 礼的产生 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也是人类由愚昧走向文明的产物 周礼 周公 制礼作乐 周代形成的礼仪制度 实际是一

7、个囊括了国家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一切典章制度以及个人的伦理道德修养 行为准则规范的庞大概念 五礼乐制度 礼仪制度是为处理人与神 人与鬼 人与人三大关系而制定的 礼分别代表了神权 族权 君权 周礼奠定了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基础 第三章解放的时代 一礼崩乐坏 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 史为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6年 和战国 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转折时期 这一时期 铁器出现 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 农业生产跨上新的台阶 此时期争霸战争 兼并战争愈演愈烈 政治上的争权夺利 破坏了周朝的宗法礼仪制度 出现了孔子感叹的 礼崩乐坏

8、的局面 二士阶层的兴起和私学 学术下移 私学兴起1殷商 西周时代 学在王官 巫史掌管文化教育 P63 有关 巫 史 祝 卜 的介绍 只有贵族及其子弟才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东周时期 周天子权力旁落 公室衰微 原先设立的国学及乡学难以为继 学在王官 的局面被打破 这使得世守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纷纷出走 学术下移成为大势所趋 二士阶层的兴起和私学 2 天子失官 学在四夷 士人散落民间 凭借掌握的六艺知识 或聚徒讲学 或著述立说 学术授受从官府转向私门 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并且文化知识渗透到社会的不同阶层 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如孔子倡导 有教无类 春秋战国时期 私学规模已相当可观 孔子以诗 书 礼

9、 乐教 弟子盖三千焉 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 孔子世家 孟子 后车数十乘 从者数百人 以传食于诸侯 孟子 滕文公下 聚徒讲学成为时尚 各家立派建说 终致百家争鸣之势 二士阶层的兴起和私学 士的崛起1士的来源 原先贵族的最低等级 士 一批丧失了世卿世禄生活得贵族子弟 庶人中的佼佼者 2统治阶层的 重士 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混战 争霸图强的政治环境 突出了人才问题的重要性 做为拥有专业知识的人才 士成为王侯公卿竞相招揽的对象 蓄士 养士 蔚然成风 如战国四君子 二士阶层的兴起和私学 3士的品格 胸襟博大 以天下为己任 政治参与意识强烈 道德自律严格 主要反映在士对 道 的追求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

10、重而道远 子曰 笃信好学 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 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 无道则隐 邦有道 贫且贱焉 耻也 邦无道 富且贵焉 耻也 论语 泰伯 这个时期的士人群体 应时而生 才俊辈出 使中国文化出现了群星璀璨的一页 三百家争鸣 春秋末年 儒 墨号称显学 战国时期 则是诸子并起 百家争鸣 四区域文化 周统治时期 王室掌握主流文化 但在更广大的社会领域内 土著文化各有其传统 并没有被周文化同化 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春秋 战国时期 周王室的统治近乎崩溃 诸侯国各自为政 文化各异 各具特色 李学勤综合文献和考古成果 认为春秋 战国时期带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文化 大致可以划分为七大文化圈 四区域文化 中原文化圈

11、黄河中游 以建都洛阳的东周为中心 北到晋国南部 南到郑国 卫国 华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其重要国家是晋国 是法家学说的重要发源地 北方文化圈 中原北部 包括赵国北部 中山国 燕国以及更北的方国部族 原居住游牧民族 后被中原文化同化 四区域文化 齐鲁文化圈 鲁国 周公封国 保留周文化传统最多的国家 鲁文化的内容 是以儒家思想为宗 以礼乐文化为中心 在保存传播古文化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齐国 经济发达 文化呈现出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 稷下学宫 楚文化 杂糅中原文化和长江南北众多土著文化而成 道家思想 四区域文化 吴越文化 巴蜀文化 秦文化 吸收了周文化和戎狄文化 尚武 变法彻底 法家思想 第四章帝

12、国时代的文化大一统 一大一统的历史观念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的统一 标志着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初步形成 国家统一 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和力度加强 而整合后的一统文化 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又反过来增进政治一统 经过秦汉四百余年的文化建设 树立了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观念核心 早就了全社会强烈的文化认同心理 统一是合理的 正常的 分裂是违理的 反常的 成为中华民族的心理定势 先秦诸子学说中的大一统观念 儒家学说 两汉谶纬学说等等 二秦汉制度层面的整合举措 秦始皇统一六国 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王朝 其确立的统一国家的专制集权制度与整合文化的努力 为后世列朝所沿袭 秦始皇实

13、施的政治举措 确立皇帝名号 实行郡县制 三公九卿制 乡里制等 文化举措 书同文 车同轨 度同制 统一度量衡 货币 行同论 五德终始说 地同域 迁六国富豪于咸阳 开发边疆 二秦汉制度层面的整合举措 汉汲取秦亡的教训 实行较为宽松的政治措施 并加大了文化整合的力度 汉承秦制 初年实行 黄老学说 郡国并行 王朝巩固后 加强中央集权 分封诸侯 削藩 七国之乱 推恩令 确立儒家文化的核心地位 经济改革 实施盐铁专营 军事上 发动对外战争 开拓疆土 二秦汉制度层面的整合举措 二秦汉制度层面的整合举措 汉代文化整合的重要工作是 制礼 汉代的制礼活动 主要集中在创制适应于新的封建统一王朝和政权结构的礼仪 建封

14、禅 兴太学等 汉代礼制的特点 确立了用儒家经典的内容作为衡量是否合 礼 的标准 确立 三纲五常 作为中国封建礼制和伦理规范 社会秩序的最高准则 通过儒家经典 三礼 的整理诠释 进一步将中国礼制系统化 规范化和细致化 汉代重建礼制 将 礼 改造成社会各阶层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许多传统节日形成定制 如重阳节 清明节等 三统一思想的确立 秦统一之后 采用了倡导绝对君权的法家学说 焚书坑儒 汉初 黄老之术 后发展儒家学说 汉武帝时 设立太学 置五经博士 董仲舒继承孔孟思想 发展儒学 提出了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主张 礼法并治 德行兼用 经今古文之争 四中外交流 东亚 1 朝鲜 108年 汉灭卫氏朝鲜

15、 置乐浪 玄菟 真番 临屯四郡 82年 乐浪并有全部四郡之地 东汉末公孙氏据辽东 分乐浪南部为带方郡 西晋末年 乐浪 带方郡于313年左右被高句丽 37 668 都国内城 今吉林集安市 攻陷 日本 徐福东渡 后汉书 倭传 建武中元二年 57年 倭奴国奉贡朝贺 使人自称大夫 倭国之极南界也 光武赐以印绶 四中外交流 匈奴1秦汉时期的发展概况公元前209年冒顿单于建立奴隶制国家 以阴山以南和鄂尔多斯草原为中心 控制了东 西往来的草原之路 2秦汉帝国对匈奴的措施 长城 御胡 文化融合的交流线 秦长城 西起临洮 东到辽东 汉长城 从敦煌到辽东 四中外交流 和亲与交战 1 汉初和亲政策公元前201年冒顿

16、发兵围攻马邑 今朔州 次年攻晋阳 汉高祖亲率30万大军迫战 被围白登山 后用陈平之计 才得脱险 汉初 由于多年战乱 国家百废待兴 政权尚未稳固 只好采用 和亲 政策 缓和匈奴侵扰 2 汉武帝反击匈奴战争 元光二年 前133 马邑之谋 虽未成功 但拉开了反对匈奴的序幕 元朔二年 前127 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 设朔方郡 五原郡 元狩二年 前121 浑邪王投降 置 河西四郡 武威 酒泉 张掖 敦煌 元狩四年 前119 匈奴主力被歼 四中外交流 3 昭君出塞 昭帝时 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 宣帝甘露三年 前51 南部呼韩邪单于降汉 后统一匈奴 元帝竟宁元年 前33 昭君出塞 4 东汉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 建武二十五年 49年 南匈奴称臣 要求内附 东汉政府将其安置在并州 河西郡 永平十六年 73年 到永元二年 90年 东汉对北匈奴的战争 永元二年 大破匈奴 北匈奴主力西迁 大约到四世纪初出现在东欧顿河流域 四中外交流 西域1含义 狭义 天山南北 南塔里木盆地 北准葛尔盆地 葱岭以东 后来西域都护府统领的地区 广义 除上以外 还包括葱岭以西的整个世界 2 丝绸之路 张骞 班固通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