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名皇帝在位期间大事总结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7825562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著名皇帝在位期间大事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著名皇帝在位期间大事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著名皇帝在位期间大事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著名皇帝在位期间大事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著名皇帝在位期间大事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著名皇帝在位期间大事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著名皇帝在位期间大事总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著名皇帝在位期间大事总结 汉朝(公元前202公元220年)汉武帝在位时期的主要大事汉武帝后期,开始实行一套严密的监察制度刺史制度。为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建立起选拔人才的选官制度,包括察举和皇帝征召,使汉武帝时期出现人才鼎盛的局面。依靠强盛的国力,对匈奴展开了长达十年的军事反攻。其中,卫青、霍去病率兵与匈奴进行了三次大战,匈奴受到重创,被迫迁徙漠北。此后,双方争夺的重点转移到西部。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细君公主远嫁西域乌孙王。在西南夷地区设郡,派唐蒙经略西南夷。以夜郎为郡,封夜郎侯为王,赐王印。滇池地区的滇王,归附汉朝。朝廷在其地设郡。武帝赐予“滇王之

2、印”。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进行有效的管辖。会见朝鲜半岛南部三韩派来的人员,加强了双方的联系。日本有30多个国家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于汉”。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董仲舒对儒学加以发挥,提倡大一统,儒学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统一铸造五铢铜钱,通行全国,从汉至隋,历时700多年,基本上行用不废。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写出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汉宣帝在位时期的主要大事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保护商旅往来。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汉元帝在位时期的主要大事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作为公主,远嫁呼韩邪单于。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关系,互市兴旺起来

3、,文化往来增多。40多年间双方和睦相处。光武帝在位时期的主要大事以“柔道”治天下。采取安抚的统治方法,社会安定,经济恢复,户口增加,史称“光武中兴”。会见朝鲜半岛南部三韩派来的人员,加强了双方的联系。汉明帝在位时期的主要大事东汉班超开始经营西域,西域与内地联系加强。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管辖西域。派使臣到西域求佛法,请来两位高僧,还用白马驮来佛经。明帝让两位高僧在洛阳传教,还为他们建造了白马寺。汉桓帝在位时期的主要大事后汉书记载,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出的使者,终于到达东汉,将象牙、犀角等礼物赠给东汉皇帝。这是正史中关于中国同欧洲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唐朝(618907年)唐高祖在位时期的主要大

4、事618年,李渊称帝,即唐高祖,国号唐,定都长安。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从此,开元通宝成为唐朝通用的货币。唐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唐太宗在位时期的主要大事贞观之治。在隋朝三省六部制基础之上,进一步明确划分了三省的职权,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改革科举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增加数量、兵将分离、自备武器粮食。大败厥,俘获颉利可汗,厥灭亡。北方各族纷纷入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置安西都护府,统辖高昌故地。任归附唐朝的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并开辟从唐朝通往回纥的大道。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

5、普松赞干布,唐蕃自此结成姻亲之好,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多次。玄奘为探求佛学,到达天竺,在那烂陀寺钻研佛学,到许多国家周游、讲学,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还奉唐太宗之命将老子的道德经译为梵文,介绍到天竺。史书记载东非索马里使者,在唐太宗时来到中国,受到很好的接待。唐高宗在位时期的主要大事派兵大破西突厥,西突厥灭亡。大食开始与中国通使。义净浮海到天竺研究佛学,后来又到今天的印度尼西亚。编修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武则天在位时期的主要大事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当权半个世纪,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

6、上升。“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乾陵的无字碑。改革科举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于洛阳引漕渠开新潭,使船进入市内,史载洛阳“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设置北庭都护府,管辖西突厥故地,后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义净回国,带回大量佛经,并撰写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等书,记录了许多国家社会、宗教、文化的状况。唐玄宗在位时期的主要大事开元之治。改革科举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并成为定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有利于唐诗的发展。府兵制崩溃,开始实行募兵制。8世纪中期,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统一各部,唐玄宗册封他为怀仁可汗。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都督

7、府,任命其首领做都督。黑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图。7世纪末,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建立政权,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统辖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从此,粟末靺鞨以渤海为号。渤海正式划入唐朝版图。8世纪前期,南诏首领皮罗阁在唐玄宗的支持下,统一六诏。唐玄宗封其为云南王。创作霓裳羽衣舞,高出众舞以上。唐肃宗在位时期的主要大事开始同回纥可汗和亲。唐德宗在位时期的主要大事将第八个女儿嫁给回纥合骨咄禄可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唐穆宗在位时期的主要大事吐蕃与唐会盟。盟约里说:“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史称“长庆会盟”。明朝(13681644年)明太祖在位时期的主要大事1368年正月,朱元璋即帝位,

8、定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以应天为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对中央和地方官制进行了调整。制定了大明律。为加强皇权,授权“锦衣卫”掌管缉捕、刑狱之事,监视、侦查官民的不法行为。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明成祖在位时期的主要大事设立特务机构东厂,由宦官统领,皇帝直接控制。发动“靖难之役”,1402年攻破京师。即位,就是明成祖。1403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令人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了北京城,1421年北京城全部主体工程建成,正式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永乐年间,鞑靼和瓦剌的首领先后接受明朝封号,北方相对安定。永乐年间,西南地区的两个宣慰司叛乱,明朝政府派兵平定以后,改

9、设贵州布政使司,从此贵州成为省一级的行政单位。为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派郑和出使西洋。明成祖时,由解缙主持编纂了一部庞大的类书永乐大典。全书20000多卷,辑入七八千种图书,装成1100千多册。清朝(16441911年)顺治帝在位时期的主要大事1644年迁都北京,祭告天地祖宗,表示他已是全中国的君主。兴文字狱7次。清军入关后,五世达赖来京朝贺,正式赐予五世达赖以“达赖喇嘛”的封号。在位期间,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华。康熙帝在位时期的主要大事亲政后在宫内设南书房,从此,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削弱。又把中枢权力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互相制约,

10、最后集权于皇帝手中。兴文字狱12次。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669年,宣布原来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叫做“更名田”。朝廷接受江南机户的请求,废除“织机不得逾百张”的限制,丝织业兴盛起来。南京出现拥有五六百张织机的丝织工场。清初,朝廷多次颁布禁海令。康熙帝时曾一度开海禁,但由于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非法活动猖獗,清政府只留广州一处海关通商,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公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的一切事务。实际上清政府仍然实行闭关政策。赐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采取剿抚兼用策略平定“三藩之乱”,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创造了条件。1683年,清廷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台湾。澎湖一

11、战,郑军大败,台湾纳入清朝版图。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685年和1686年,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俄军伤亡惨重。俄国政府被迫同意谈判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正式签订了第一个中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重用传教士南怀仁等修订历法、铸造火炮。雍正帝在位时期的主要大事为了加强皇权,设立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兴文字狱17次。推行“摊丁入亩”的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1726年,在云南、贵州、广西和四川等地,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实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1723年,下令禁止传教。西学东渐的势头衰落下来。乾隆帝在位时期的主要大事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兴文字狱130余次。1757年粉碎噶尔丹叛乱,统一天山北路。清朝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直接掌管蒙古各部的军政大权。1757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1762年设伊犁将军,统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1771年土尔扈特部在渥巴锡率领下回到祖国,受到乾隆皇帝的热情接待。建立金瓶掣签制度。纪昀主持编纂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乾隆南巡图描绘了北京前门外的商业繁荣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