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生物六上的复习知识点.doc

上传人:qingbi****02000 文档编号:127825384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生物六上的复习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鲁教生物六上的复习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鲁教生物六上的复习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鲁教生物六上的复习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鲁教生物六上的复习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生物六上的复习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生物六上的复习知识点.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生物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特征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2.我国大陆上第一个试管婴儿的缔造者是张丽珠。 3、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4、生物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5)生物能 生长和 繁殖(6)生

2、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第二节调查周围环境中的生物1.调查: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调查过程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森林资源清查和人口普查都属于调查。数量过多时,要抽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抽样调查)。2.生物的归类方法:按形态结构归类:动物、植物、其他生物(细菌和真菌)。按生活环境分:陆地生物和水生生物等。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等)和非生物

3、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等。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合作关系。4.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以疏松土壤,说明的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说明的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5.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的实验叫对照实验。6.探究实验的基本思路: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关键: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

4、论 6)表达和交流7.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实验装置: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一横轴中线为界,一层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现象:鼠妇选择阴暗的环境。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8. 课本22页实验:蚯蚓对环境的影响。问题答案:为什么要设置甲乙两套装置?乙装置有什么作用?为了形成对照实验;起对照作用。沙与土分界是否明显?甲明显,乙无变化。得出的结论:生物能影响环境。9、根据同种或异种的关系,生物因素可分为两种:1)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搬食)、种内斗争(两豹争夺羚羊、争夺栖息地) 2)种间关系:寄生(蛔虫)、竞争(狮子

5、和豹争夺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鸟)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P21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第三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组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其中,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

6、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生产者。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3.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食物链的书写要求:起始环节是生产者(植物)箭头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没有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食物链的长度3且7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链状顺序,叫做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链接,形成食物网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会

7、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进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并以有机物的形式储存在植物体内。5.物质流动的特点:循环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6.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如果外界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7、人类活动是影响生态系统的最大因素。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

8、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第四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1、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海洋生态系统(海洋植物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氧量的70%)、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园林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生物圈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以海平面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10千米,向下可深入10千米。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

9、的“立足点”2.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2. 生物圈是个统一的整体,各个生态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的。表现在方方面面: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会通过不同形式的运动或者被携带到达不同的生态系统。从非生物因素来说,阳光、大气、水会影响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多分布在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种类也很

10、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第二单元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1. 正确识别课本44页显微镜结构,看图说出各部分名称。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11、;细准焦螺旋。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2.操作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2、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3、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观察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3.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物镜上有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上没有螺纹,

12、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离玻片越远,放大倍数越小。4.从目镜内看到的像是倒像(上下倒、左右倒)。当物像不在视野中央时,物像在哪边标本就往哪边移。5.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6. 常用的玻片标本:切片,涂片,装片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1.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过程:擦,用洁净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往装片上滴一滴清水以维持细胞正常形态;撕,取生物材料,把观察材料放在载玻片水滴中;展,用镊子把材料展平;盖,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再缓缓放下,避免出现气泡;染,滴稀碘液染色;吸,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另一侧吸碘

13、液,使碘液浸润标准的全部。2. 常见玻片标本:切片(切下标本)、涂片(液体材料,涂抹)、装片(撕下或挑取)。按保存时间分:临时的、永久的。3.看课本53页植物细胞图,说出各部分结构。细胞结构各部分的功能、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质里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液泡贮藏营养物质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细胞核控制生物的

14、发育和遗传4. 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5)碘液染色。(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1 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步骤:擦、滴(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2 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3)把牙签上附着的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

15、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4)盖上盖玻片。(5)碘液染色。(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3看课本56页动物细胞结构图,说出各部分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第二章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1.细胞中含有的物质: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不含碳的小分子叫无机物,这种物质不能燃烧,包括水和无机盐;另一种含碳的大分子叫有机物,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3.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4.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DNA,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5、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