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cbx****17 文档编号:127824565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雅礼中学202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云南喀斯特地貌区进行野外科考,绘制出图中主要河流和等高线图(左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 某风电企业准备在图中多处设立风力发电机组,该学习小组发现甲地并不适宜。据图中信息,推测甲地最可能是A. 天坑B. 湖泊C. 顶部平坦的山峰D. 火山口2. 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相关地质部门资料绘制出丁到戊的地质统计图(右图),曲线上各数据表示各测量点地下同一岩层的埋藏深度,由此可以判断出沿该剖面线为A. 背斜谷B. 向斜山C. 地堑谷D. 地垒山3. 下列是该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区域的发展提供的参考意见,其中最合理的

2、是A. 大力发展旱地小麦生产,提高粮食总产量B. 利用水资源丰富的特点,发展立体化农业C. 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旅游业D. 加大当地人口生态搬迁,扩大环境承载力【答案】1. B 2. A 3. C【解析】【1题详解】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和分布可以判断出,甲地为海拔较低的地方,不可能是山峰,C错误;火山口比周边的地区海拔高,而甲地位于海拔较低地方,因此不可能是火山口,D错误;图中乙、丙两条河流流入甲地,可能积水成湖,天坑的海拔明显降低,则等高线应是密集分布并向里数值减少,A错误,B正确。故选B。【2题详解】根据题目,曲线上各数据表示各测量点对应的地下某相同岩层的深度,数值越大,表示某相同岩

3、层埋藏越深。根据地表各点向地下埋藏深度值得到的对应点的连线,就可以得到该岩层是向上拱起的,即是背斜构造。根据丁到戊沿线出现河流,因此丁到戊之间是山谷,该处地貌是谷地,BD错误。所以是背斜谷,A对,C错。故选A。【3题详解】该地位于我国的西南云贵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并不适宜大力发展旱地小麦生产,A错误;当地多喀斯特地貌,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表水资源短缺,B错误;西南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山区交通不便,应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旅游业,C正确;加大当地人口生态搬迁,虽然利于保护环境,当不能扩大环境承载力,D错误。故选C。海滨地区沉积物的沉积位置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

4、相关。下图为某河流入海口沉积物在不同时期位置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 图A所示时期沉积物1、沉积物2、沉积物3所对应的岩石正确的是A. 石灰岩 页岩 砂岩B. 页岩 砂岩 石灰岩C. 页岩 石灰岩 砂岩D. 砂岩 页岩 石灰岩5. 图A到图B时期海平面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A. 水稻分布北界南移B. 高山雪线下降C. 厄尔尼诺频率减小D. 大陆海岸线变短【答案】4. D 5. D【解析】【4题详解】流水的分选作用使得颗粒物大的先沉积,颗粒物小的后沉积,砂岩主要由砂砾构成,页岩主要由黏土小颗粒物构成,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所以沉积物1、2、3分别是砂岩、页岩、石灰岩。D正确,A

5、BC错误。故选D。【5题详解】图A到图B时期海岸线再向陆地深入,所以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增多,因此A应为南半球水稻分布北界南移,北半球水稻分布北界北移,A错误;温度升高,蒸发量增加,雪线上升,B错误;厄尔尼诺现象属于极端天气,全球变暖会导致其频率增加,C错误;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陆地,所以海岸线变短,D正确。故选D。十九世纪以来,德国境内的河流被大规模裁弯取直和渠化,使河流失去正常的河道功能,严重影响沿岸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近十几年来,德国恢复河流水文形态特征工程日益兴起,工程要重塑自然河道的凹岸和凸岸、浅滩和深潭、沙洲和沙滩,发挥河流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环境和生态效益,实现人类与环

6、境的和谐共处。下图为“某河流水文特征工程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 河流被大规模裁弯取直和渠化有利于A. 航运和行洪B. 水质改善C. 发电和航运D. 鱼类生产7. 关于河流深潭的描述,正确的是A. 深潭常位于河流凸岸一侧B. 深潭常伴随浅滩出现C. 深潭常由河流侵蚀而成D. 深潭处泥沙淤积严重8. 河流的生态修复使河流A. 生物栖息地扩大,有利于多样性恢复B. 河道摆动空间减少C. 河道形态标准化D. 侵蚀作用明显增强【答案】6. A 7. C 8. A【解析】【6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河流被裁弯取直和渠化后,使河流失去正常的河道功能,失去良好的生态效益,严重影响沿岸城乡居民的生产生

7、活,因此水质会变差,不利于鱼类生长,B错误,D错误;“工程要重塑自然河道的凹岸和凸岸、浅滩和深潭、沙洲和沙滩”,结合图片可知当地落差较小,河流沉积作用明显,因此不是为了发电,C错误;德国城乡河流大多位于平原地区,裁弯取直和渠化,缩短流程,加深河道可以提高河流流速,减少泥沙淤积,是了航运和行洪,A正确。故选A。【7题详解】凸岸流速缓慢,沉积为主,多沙滩、沙洲和浅滩;凹岸为侵蚀岸,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强,水深,一般形成深潭,不会形成浅滩和沙滩,A错误,B错误,C正确,D错误。故选C。【8题详解】“工程要重塑自然河道的凹岸和凸岸、浅滩和深潭、沙洲和沙滩,发挥河流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环境和生态效益”目

8、的是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减少人类的干预,利于生态环境恢复,生物栖息地扩大,有利于多样性恢复,A正确。裁弯取直和渠化使河道摆动空间减小,河道形态标准化,生态恢复使河道形态多样化,河道摆动空间增大,BC错误;河流恢复自然河道,河道弯曲,水流速度减慢,沉积作用明显增强,侵蚀作用减弱,D错误。故选A。读“华北地区冬小麦开花日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 2000年与1980年相比,华北地区冬小麦开花日期的变化特点是A. 普遍推迟5天左右B. 普遍提前5天左右C. 普遍推迟10天左右D. 普遍提前10天左右10. 甲地等值线呈闭合状的原因可能是A. 甲地为平原,地形平坦B. 甲地山地,气温低C. 甲地

9、为城市,城市热岛效应强D. 甲地为谷地,气温高11. 导致华北地区1980年与2000年冬小麦开花日期不同的原因是A. 月均温升高B. 月均温降低C. 霜冻影响D. 干旱缺水【答案】9. B 10. D 11. A【解析】【9题详解】全球气候变暖,作物开花日期提前,AC错误;由图可知,同一纬度两条等值线接近或部分重合,而时间相差5天,据数值可知开花时间提前约五天,B正确,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根据等值线的判读规律,甲地2000年平均开花日期为5月10日,1980年为5月15日,甲地等值线显示的开花日期比周边较早,因此说明甲地温度比周围气温较高,从地形影响气温来说,该地应该地势较低,气温

10、较高,等值线呈闭合状,谷地符合题意,D正确;平原海拔低,但等值线一般不呈闭合状,A错误;山地海拔高,气温低,B错误;城市不会种植小麦,C错误。故选D。【11题详解】由第一题判断可知2000年华北地区开花日期提前,说明春季气温较高,导致开花日期偏早,A正确。月均温降低、霜冻影响、干旱缺水导致开花日期推迟,B、C、D错误。故选A。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某日12时到18时0C等温线位置变化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 图示季节以及甲地的天气特征主要是A. 秋季升温转晴B. 春季升温降雨C. 冬季风力减小D. 冬季气温下降13. 图中西部等温线位置变化小的原因最可能是A. 西部为山地,地形对冷空气的

11、阻挡明显B. 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C. 西部有大型水库或湖泊,调节作用明显D. 西部为平原,地形对冷空气阻挡作用小【答案】12. D 13. A【解析】【12题详解】我国一月0C等温线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一线,南方一般气温大于0C,图中我国南方某地气温出现小于0C现象,说明此时为冬季;AB错误;从图中的气温变化看甲地12时比同纬度气温高,再以后气温逐渐与同纬度接近,最后比同纬度地区气温还低,所以说甲地区气温在下降,D正确;图中是等温线反应甲地气温下降,数目受到来自偏北风的影响,北风增强导致气温下降,C错误。故选D。【13题详解】我国一月0C等温线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一线,南方一般气温大于0C,图示地区应

12、该接近秦岭淮河一线。冬季海边气温变化小,甲地东部地区气温变化大,说明甲地东部地区不临海。该地区最可能是甲地位于淮河附近,甲地西部地区位于秦岭以南,冬季秦岭阻挡冬季风,使西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变化小,甲地东部为平原地形,对冬季风阻挡作用弱,因此东部温度变化快,A正确;城市热岛效应影响范围较小,据比例尺判断图示地区范围较广,B错误;秦岭淮河一线西部没有大的湖泊、水库,且图示区域范围较大,湖泊、水库调节作用不明显,C错误;若西部为平原,地形对冷空气阻挡作用小,西部降温应该大,D错误。故选A。【点睛】秦岭淮河一线地形图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充足,气温较低时,大气中的水汽容易饱和凝结形成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使

13、地面水平能见度降低,这种天气现象就是雾。2017年12月13日到14日南京市出现一次特殊的双层浓雾天气现象。下图为此次浓雾出现前后不同高度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斜线柱表示2点前后雾的高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示时间内,地面最低气温约为 ()A. -0.5 B. 0.5 C. 4.5 D. 5.5 15. 据图推测,上层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地面气流上升,水汽冷却凝结而成B. 大气逆辐射强,水汽冷却凝结C. 弱冷空气侵入,水汽冷却凝结而成D. 地面辐射冷却带动上层大气降温16. 两点钟后,上层雾和下层雾的变化应是 ()A. 上层雾上升,下层雾浓度变小B. 上层雾下沉,下层雾浓度增

14、大C. 上层雾上升,下层雾浓度增大D. 上层雾下沉,下层雾浓度变小【答案】14. A 15. C 16. B【解析】【14题详解】雾的形成条件是有逆温现象,图示时间内,2点后出现浓雾。根据气温等值线的递变规律,出现逆温现象后,地面最低气温值应位于8点附近的地面,温度范围约为-1-0,可能是-0.5,A对。B、C、D错。【15题详解】据图推测,上层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弱冷空气侵入,水汽冷却凝结而成,属于平流雾,C对。地面气流上升,水汽冷却凝结而成,易形成降雨,不是雾,A错。大气逆辐射强,地面降温慢,水汽不易凝结,B错。地面辐射冷却带动底层大气降温,是从地面开始出现,而不是上层的大气,D错。【16题

15、详解】上层才是冷空气侵入形成的平流雾,随着冷空气下沉,两点钟后,应是上层雾下沉,A、C错。上层雾和下层雾叠加到一起,下层雾浓度增大,B对,D错。点睛:雾的形成条件是有逆温现象,根据气温等值线的递变规律,判断出现逆温现象后,地面的温度范围。上层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弱冷空气侵入,水汽冷却凝结而成,属于平流雾。冷空气下沉,两点钟后,应是上层雾下沉,与下层雾叠加。锡尔河源于天山山脉,注入成海。图a为锡尔河流域示意图,图b为该河某地多年平均径流量和降水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 锡尔河流域冬春季节降水较多,主要原因是A. 地表径流处于丰水期,蒸发量大B. 西风活动频繁,输送水汽量较多C. 沙尘暴活动强度大,凝结核较多D. 亚洲高压增强,偏北风湿润多雨18. 该地的径流量与降水量相关度较小,其主要自然原因是A. 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B. 上游支流众多C. 降水分布平均D. 沿岸植被较多【答案】17. B 18. A【解析】【17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