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陵口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里山纪行》学案(1)(无答案)(新版)苏教版.pdf

上传人:weil****i173 文档编号:127822136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丹阳市陵口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里山纪行》学案(1)(无答案)(新版)苏教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丹阳市陵口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里山纪行》学案(1)(无答案)(新版)苏教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丹阳市陵口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里山纪行》学案(1)(无答案)(新版)苏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丹阳市陵口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里山纪行》学案(1)(无答案)(新版)苏教版.pdf(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八 阿里山纪行 1 学习目标 1 欣赏阿里山的如画美景 2 学习本文移步换景的写法 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移步换景的写法 课前预习 1 写出字音字形 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风靡 一泓 莽莽 溢 出 镶嵌 静谧 d 听 孕 生 2 解释词语 匹敌 骤然 恍如隔世 山岚 静谧 庞然大物 堪称 谛听 课堂助学 一 整体感知课文 理清文章思路 二 分析课文内容 欣赏阿里山如画风景 三 小结 本文通过移步换景 形象地描绘了游览阿里山所见的迷人风光 抒发了 次 数 27 家长 签字 教师 评价 作者独特的感受 由衷地赞美 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课后作业 1 精读课文 3 9 段 把握文段内容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

2、空 课文第 3 段作用是 这一段先用设问句承接上段 然后交代进入 神木的经过 第4 段 写潭水清澈 第5 段 写 第 6 段 写山间的青苔路 第7 段 写 第 8 段 描写看到的神木 第 9 段 写 2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 完成问题 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 潭无鱼鳖 林无鸟兽 偶或有如蝉 如蝇 如蚊的声音 侧耳谛听 分辨 捕捉 却又没有 那是静谧的世界 净洁的世界 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 偶有人声也是静悄悄的 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 同行者 都在深深地吸气 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 不再吐出来 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 茸茸的 毛毛的 蒙蒙的 这是浓阴遮 蔽下的青苔路 离开了那森森万树

3、离开了那浓浓团阴 决计长不出这么密 这么 厚的青苔 它真像一条条绿地毯 紧紧地贴在地表上 台阶上 甚或依附在树干上 森林恰似一片汪洋 无边无际 其盘曲之势 如幢顶 如伞盖 又如古 寺宝塔 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 树身有多么高 它们排列之整肃 如孙武之军阵 秦皇之兵马 树干都是湿漉漉的 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 虽是盛夏亭 午时分 正是骄阳喷焰 却透不进日光来 我们的身上也分明有点薄湿 忽然间 我觉得 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 入云深处亦沾衣 吗 1 第 段描绘的阿里山林区有什么特点 请用一个双音节词加以概括 作者写 偶或有如蝉 如蝇 如蚊的声音 对表现以上特点有何作用 答 2 仔细品读文章 根据

4、第 段中划横线句分析人们的思想感情 答 3 请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 比较下面一组句子在语言运用和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 离开了那森森万树 离开了那浓浓团阴 决计长 不出这么密 这么厚的青苔 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 离开了万树 离开了团阴 决计长不出这么密 这么厚的青苔 答 4 请 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 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 知识链接 1 作者介绍 吴功正 当代作家 文学评论家 美学家 1997 年 7 月初 他应一批台湾学者的邀请 赴台湾讲学 交流两岸文化 之后 他游览了 台湾著名的风景区阿里山 作者被迷人的阿里山风光深深陶醉 他想把阿里山描绘 出来 介绍给大陆读者 让更多的人知道它 于是回国后写下了此文 2 关于阿里山 阿里山在台湾嘉义县东北 是大武恋山 尖山 祝山等十八座山的总称 主峰 大塔山海拔 2663米 东面靠近台湾最高峰玉山 阿里山的森林 云海和日出 誉称 三大奇观 阿里山列为 台湾风景区之 一 美景纷呈早为人所知道 因此有 不到阿里山 不知阿里山之美 不知阿里山 之富 更不知阿里之伟大 的说法 由于山区气候温和 盛夏里依然清爽宜人 加 上林木葱翠 是全台湾最理想的避暑胜地 后记 教师 评价 家 长 签 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