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第四单元练习试题(复习课件).ppt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27822008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4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第四单元练习试题(复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第四单元练习试题(复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第四单元练习试题(复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第四单元练习试题(复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第四单元练习试题(复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第四单元练习试题(复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第四单元练习试题(复习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 知识梳理整体感知 1 政权的分立 3 经济的发展 4 民族的融合 5 科技文化的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 2 军事战争 问题链接自学点拨 一 政权并立 1 朝代更替示意图 东汉 2 朝代建立 3 历史上的多朝古都 东周 洛邑 东汉 曹魏 西晋 北魏 洛阳 吴国 建业 东晋 宋 齐 梁 陈 建康 西周 镐京 秦朝 咸阳 西汉 长安 隋朝 长安 唐朝 长安 4 少数民族政权 前秦 氐族 北魏 鲜卑 5 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二 经济的发展 1 三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表现 原因 1 三国建立 结束了地方混战局面 完成了局部的统一 社会较为安定 2 各国重视发展经济 提高国家

2、实力 表现 魏国兴修水利 农业发达 蜀国丝织业发达 蜀锦畅销各地 吴国造船业发达 加强了和夷洲的联系 2 江南经济的开发的原因 表现 影响 启示 原因 1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2 战乱较少 社会安定3 北民南迁 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表现 农业 手工业 商业影响 为经济中心南移奠定基础 对社会产生了全面的影响 启示 1 保护自然环境 2 维护社会安定3 要引进人才和科技 三 民族的大融合 1 东汉末年以来 民族融合的原因 1 西晋末年以来 少数民族内迁中原 2 北魏孝文帝迁都和改革 更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2 人口迁徙的类型有 1 西晋末年以来 少数民族内迁中原 2 东汉 魏晋以来中原汉族迁徙江

3、南 目的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巩固统治内容 1 迁都洛阳 2 实行汉化政策 说汉话 穿汉服 用汉姓 通汉婚 用汉制 行汉礼 作用 1 促进了民族融合 增强了北魏实力2 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3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 内容 作用 四 科技文化的发展成就 综合训练 一 单项选择题 1 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的作战双方是 A 刘备与孙权B 袁述与袁绍C 董卓与孙权D 袁绍与曹操2 三国时 第一个称皇帝的是 A 曹 曹丕C 刘备D 孙权 3 下列各项与曹操无关的是 A 控制汉献帝B 在官渡大败袁绍C 在赤壁被打败D 废汉献帝 自称皇帝4 下列各项中 属于刘备的政治活动是 三顾茅庐 联孙

4、抗曹 挟天子以令诸侯 成都称帝A B C D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 恢复北方农业生产B 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C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 巩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2010 宜宾 下列史实 可以通过右图所示著作了解的有 秦始皇统一货币 文字 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 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技术 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赵州桥A B C D 2010 南京 有一书法作品 全篇324字 凡重复的字 写法各不相同 笔法之玄妙 似有神助 有 天下第一行书 的美誉 该作品是A 兰亭集序 B 九成宫碑 C 颜氏家庙碑 D 玄秘塔碑 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 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极命运 北

5、魏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 毅然进行改革 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A 说汉语B 穿汉服C 改汉姓D 以法治国魏主欲变北俗 右图人物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 他的著作是A 齐民要术 B 水经注 C 九章算术 D 伤寒杂病论 安阳历史悠久 文化遗存丰富 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图一司母戊鼎图二甲骨文图三殷墟宫殿复原图A 图一反映了商朝的冶铁业十分发达B 图二说明商朝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C 图三表明安阳曾经是商朝统治的中心D 上述三幅图支持安阳是我国著名古都的景点 孝文帝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 若有违者 免所居官 对于诏令内容理解准确的是A 在朝廷必须说汉语 违反者免其官职B 采用汉

6、族的法律 惩治违法的官员C 朝廷令所有的鲜卑人都说汉语D 朝廷有权惩处违法官员 改革是兴利除弊 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 以下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A 颁布 推恩令 加强监察制度B 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C 统一度量衡D 禁止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 5 蜀国丞相诸葛亮说 今民困国虚 决敌之资 唯仰锦耳 这表明 A 蜀锦已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B 蜀锦是打败魏 吴的主要武器C 蜀锦制造业耗费国家资财 使国库空虚 D 蜀锦生产技术落后 难与敌人生产相配 6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最主要的因素是 A 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 南方自然条件较好C 北方农民大量南迁D南朝统治者施仁政 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过多次迁都

7、 其中以接受先进文化而进行的迁都是 A 盘庚迁殷B 周平王迁都洛邑C 孝文帝迁都洛阳D 刘备迁都成都 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使少数民族在语言 服饰 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B 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C 使三国鼎立局面结束D 促进了民族融合 12 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A 黄河流域的统一B 北方政权的更迭C 三国鼎立局面结束D 北方民族大融合13 下列关于 齐民要术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介绍了农作物 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方法B 记载了畜牧 捕鱼 食品酿造和加工技术C 总结了我国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D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我国

8、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其中 至今还存在的少数民族是A 匈奴族B 羌族C 鲜卑族D 氐族 2010 东营 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A 民族融合B 中外交往C 国家统一D 经济发展 14 要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 城镇 物产 矿藏 风土人情 建筑名胜 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情况就要阅读 A 齐民要术 B 史记 C 三国志 D 水经注 15 被人们誉为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的艺术作品是 A 龙门石窟的雕塑B 云冈石窟的浮雕C 王羲之的书法D 顾恺之的绘画16 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时曹植的书房场景 其道具有四样 根据你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 其中不应出现的是 A 书桌上有笔 纸

9、张B 书桌上有一摞书籍C 墙上挂有临摹的 洛神赋图 D 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魏主引见朝臣 诏断北语 一从正音 年三十以上 习性已久 容或不可卒革 三十以下 见在朝廷之人 语音不昕仍旧 若有故为 当降爵黜官 这段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 A 迁都洛阳B 实行官吏俸禄制C 颁布均田令D 讲汉语 17 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B 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发展起来的C 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D 凿窟造像之风主要盛行于南方18 下列关于顾恺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精于绘画 以人物画最为突出B 对绘画理论有精深研究C 主张画人物要 以

10、形传神 D 现存画作有摹本 女史箴图 和 兰亭序 下列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的是 编钟 书圣 王羲之 顾恺之的 女史箴图 兵马俑 石窟艺术A B C D 2010 湖北宜昌 4 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这是对三峡的描述 它的作者是A 郦道元B 张衡C 张仲景D 贾思勰 4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开凿于A 西汉时期B 东汉时期C 三国时期D 南北朝时期 下列名画中 是东晋画家顾恺之作品的是 步辇图 清明上河图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B C D 2010 广西贵港 3 下列关联错误的是A 华佗 医生B 李冰一一都江堰C

11、 郦道元一一农学家D 小篆一一秦朝通用的标准字体 19 中国古代史曾有多少次迁都 其中为接受先进文化进行的迁都是 A 盘庚迁殷B 孝文帝迁都洛阳C 周平王迁都到洛D 明成祖迁都北京20 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表述正确的是 A 实现了黄河流域的统一B 为统一全国作好了准备C 促进了民族融合D 抑制了佛教发展 下列战役按时间发生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涿鹿之战 城濮之战 赤壁之战 长平之战A B C D 2008年5月12日 四川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灾害 请问 在三国时期这一带地区主要属于下列那一政权管辖 A 魏B 蜀C 吴D 西晋 二 材料解析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自董卓以来 豪杰并起

12、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 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 以弱为强者 非惟天也 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 挟天子以令诸侯 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 已历三世 国险而民附 贤能为之用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请回答 1 这是什么朝代谁对当时形势的分析 2 跨州连郡者 指的是什么 3 然操遂能克绍 是指哪一年的什么战役 4 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 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魏主曰 国家兴自北土 徙居平城 虽富有四海 文轨未一 此间用武之地 非可文治 移风易俗 信甚为难 崤函帝圣 河洛王里 因兹大举 光宅中原 引自 魏书 材料二 孝文帝曰 今欲断北语 一从正音 其年三

13、十以上 习性已久 容不可卒草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 语言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 当加降黜 各宜深戒 引自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 两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2 材料中的 平城 是今天哪个城市 魏主 是谁 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 3 结合所学知识 你认为迁都的原因是什么 4 说明材料二 北语 正音 各指什么 5 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一三国和西晋时期 北方的匈奴 羯 氐 羌 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 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 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 为躲避战乱 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 形成了南迁浪潮 材料二东晋南朝时 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 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 水稻里开始使用绿肥

14、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 水稻产量提高 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 还普遍实行麦稻兼种 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材料三太和十八年 公元494年 十二月 革衣服之制 十九年下诏 不得以北俗语言于朝廷 若有违者 九月庚午 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十二月 引见群臣 班赐冠服 按官位不同赐给汉官服装 材料四北魏时期 出现了 胡人汉服 和 汉人胡食 的现象 1 材料一中 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 与材料二中 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有着怎样联系 材料二中 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对我国经济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2 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3 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三 四之间有什么联系 4 材料四中的现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例子很多 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 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