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自学考试复习的复习知识点.doc

上传人:qingbi****02000 文档编号:127821128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摄影自学考试复习的复习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新闻摄影自学考试复习的复习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新闻摄影自学考试复习的复习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新闻摄影自学考试复习的复习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新闻摄影自学考试复习的复习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闻摄影自学考试复习的复习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摄影自学考试复习的复习知识点.doc(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摄影技术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暗箱和感光材料。 2.“针孔成像”原理,又称“暗室成像”原理,光进行直线传播,当光经过景物,再经过小孔进入暗室时,通过反射,暗室的墙上会形成一个上下颠倒的景物影像。3.最早发现“针孔成像”原理的是2300年前,战国时期的墨子,见于墨经一书。 4.含有银盐的硝酸银经过光照后会变黑,开启了感光材料之路。5.尼埃普斯的“日光摄影法” 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 塔尔博特的“卡罗摄影法”6.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景色又名鸽子窝尼埃普斯1826年 牵马的孩子1825年 7.达盖尔首张照片工作室一角1837年 巴黎寺院街1838年 8.摄影术的诞生日:1839年8月19日,法国政

2、府购买达盖尔的发明权 9.塔尔博特“卡罗摄影法”最有价值,对后世影响最大,纸作材料,成本低,负片奠定底片冲洗基础。 10.世界上第一张新闻照片汉堡大火废虚1842年5月,比欧乌、史特尔茨纳拍摄。 11.战争摄影是早期新闻摄影的重要内容。 12.克里米亚战争,芬顿,芬顿的马车1855年;死亡的山谷1855年。 13.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战地新闻摄影: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布雷迪组织的战地摄影队。 14.布雷迪作品:内战时期的林肯谢尔曼将军罗伯特李将军 15.1880年,美国人乔治伊斯曼创办了伊斯曼柯达公司; 1888年,伊斯曼参照“卡罗摄影法”发明了最早的胶卷; 1888年,伊斯曼制造出了第

3、一台轻便的方盒式柯达相机。 16.1914年,德国工程师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小型135相机,1924年投产出售,命名为“莱卡”(leica) 17.莱卡相机小巧、轻便,成为照相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开启了现代摄影的新时代。 18.1842年5月,英国伦敦新闻画报开始用照片代替绘画。 19.1880年,英国人霍根发明了照相铜版术,使得照片的印刷质量得到提高,纽约的每日镜报用这种方法印出了第一张清晰的新闻照片。 20.1902年,人们第一次用无线电波传送照片,这逐渐成为新闻行业传递信息的基本手段之一。 21.1906年,日本宾得公司前身-日本旭光学公司开发出了内测光镜头,35毫米照相

4、机从此进入自动化发展阶段。 22.1904年,英国每日镜报率先尝试刊登以新闻照片为主要内容的新闻,图片第一次取代文字。 23.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新闻摄影进入了繁荣发展的黄金阶段。 1936年,美国报业大王亨利卢斯创办生活杂志,全部使用照片进行报道,开创专题新闻摄影报道的新闻样式。 1942年,普利策新闻奖设立最佳新闻照片奖。 1947年,法国摄影大师布列松与卡帕、摩西等共同创立了冯格南图片社。 1952年,布列松出版决定性瞬间对新闻摄影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和总结。 1956年,基斯谢勒、本范米伦登克和布拉姆威斯曼3位荷兰摄影家发起并成立了“世界新闻摄影荷兰基金会”简称“荷赛”每年一次,为

5、当代水平最高的新闻摄影比赛。 24.新闻摄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能够记录客观现实世界的途径。人们发明摄影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摄影来记录现实世界,当这一本质特征与新闻本质属性-真实性相结合时,必然会推动新闻摄的快速发展。 25.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在中西交流过程中掌握了制作透镜和暗箱的基本方法。26.1844年,邹伯奇先后完成格术补摄影之器记并自制出绘画用的暗箱。27.1844年,邹伯奇在绘画暗箱的基础上研制出“摄影之器”(取景器)后来又装上了收光和弹簧装置,造出我国第一立制作的照相机。28.约翰汤姆森江西九江街头流动商贩。 29.19世纪下半叶,摄里术在中国不断发展,大中城市普遍开设了照相馆,并拥有了

6、中国自己的业余摄影爱好者,早期的摄影主要是一些人物肖像摄影,19世纪末,纪实摄影的萌芽开始在中国出现。30.19世纪80年代,中国已经出现画报,最早采用手绘新闻画。1902年,新民丛报第一次使用照片,梁启超,日本横滨。 31.1907年创刊的世界画报,由中国留学生在法国编印,是当时在国内行销的唯一一种摄画报。32.1920年6月9日,著名报刊学者戋公振创立了我国第一个报纸摄影附刊时报-图画周刊1924年,正名为图画时报1937年停刊,是我国报纸摄影附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刊物,揭开了我国新闻摄影史上新的一页。 33.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最早的新闻摄影机构“中央写真通讯社”成立,北大学生发起

7、并成立 34.1927年,“中国摄影学会新闻部”在南京成立。 35.九一八事变后,摄影机构迅速发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东北新闻影片社、国际新闻摄影社 36.1907年,上海神州日报刊登了新闻摄影记者李少穆署名的新闻照片,是中国有名可考的第一个职业摄影记者。37.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王小亭(1900-1981)英美公司电影部,1937年8月发表于美国生活杂志。他是最早从事新闻纪录电影的中国人。 38.中国新闻摄影成熟的标志:新闻理论的研究 39.1923年,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第一次提到“新闻摄影”并将其列为新闻记者必备的技能之一,是我国最早倡导新闻摄影的学者。40.邵飘萍(1886-1926

8、)中国著名记者,毕生从事新闻事业,当过通讯员、编辑、特派记者、主笔、报社及通讯社社长,京报创始人,并从事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工作,是民国初期不可多得的新闻界全才。 41.戋公振(1890-1935)中国报学史新闻学第一次把新闻摄影作为一门学科。 42.1936年,胡伯洲对新闻摄影给出了最早的定义:“凡时事性质的照片,或与时事有关的一切照片,刊登于日报或杂志上者,是为新闻照片。”43.中共领导的新闻摄影事业,诞生于抗日战争的烽火之中。 44.1939年,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建立新闻摄影科,中共领导的新闻摄影事业从此开始。 45.晋察冀画报 黎明的钟声江波1942年秋。 延安的哨兵徐肖冰1943

9、年。 46.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设立新闻摄影局。 1950年人民画报出版,新中国第一份全国性画报。 1952年,新华社新闻摄影部成立。 47.三峡工地交响曲马宁。 48.1988年,杨绍明获得第31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人物系列三等奖第二章新闻摄影第一编 第二章知识点第二章 动态新闻摄影发展简史第一节 动态新闻摄影的产生和发展卢米埃尔兄弟、爱迪生等发明家对电影的诞生作出了重大贡献,弗拉哈迪、维尔托夫和格里尔逊等推动了电影纪录片的发展。1 电影的发明过程1880年,美国人埃德沃.幕布里奇将连续拍摄的奔马照片投射在幻灯银幕上;1888年,法国生物学家艾蒂安.朱尔.马莱发明出最早的能够连续拍

10、摄的感光片,一条感光片能拍摄40张照片,从而设计出了“软片式连续摄影机”。最早的摄影机就此产生。幕布里奇将24台照相机排成一行,拍摄马,因此获得了“拍摄活动物体的方法及装置”的专利权。1894年,美国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发明自己的电影摄像机,被称为“电影视镜”体型庞大、不易操作,无法推广。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和他的哥哥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取代爱迪生,发明了手摇式电影摄影机。只有5公斤,可以在户外拍摄。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2电影纪录片的发展过程卢米埃尔兄弟拍摄影片的如:火车进站、工厂大门等,都是对现实生活场景的记录,体现了人类对于电影的最质的要求-还原现实生活。1922

11、年,美国导演弗拉哈迪拍摄了一部电影北方的纳努克。这部讲述加拿大北部爱斯基摩人纳努克一家生活的影片,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与佛拉哈迪同时期的苏联纪录片导演吉加.维尔托夫,将自己的电影冠以“电影真理报”的名称。代表作关于列宁的三支歌和在世界上六分之一的土地上等纪录片,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好评。吉加.维尔托夫提出了革命性的“电影眼睛”理论。是“真理电影”和“直接电影”两大纪录电影运动的源头。1926年,弗拉哈迪的学生约翰.格里尔逊在一篇评论中,第一次使用“纪录片”这一词语,并对纪录片的概念、形式、艺术价值和美学特征进行了阐述。他通过自己的创作,将纪录片从剧情片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

12、的电影形态。格里尔逊被人们称为“纪录片之父”。他创作的漂网渔船、夜邮等纪录片,都展现了劳动人民的价值和尊严。在约翰.格里尔逊的发起和领导下,产生了世界上第一次纪录片浪潮-英国纪录片运动。美国导演佩尔.劳伦斯、荷兰纪录片大师尤里斯.伊文斯等,也都对纪录片进行了各自的探索和研究。德国著名女导演莱尼.里芬斯塔尔拍摄的纪录片意志的胜利。这是一部在政治上极端反动,记录了1934年德国纳粹党代表大会的活动。但在艺术上具有巨大价值的纪录片,这也是最早采用同期录音的纪录片。进入20世纪60年代,纪录片进入了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随着小型便携式摄影机和同步录音设备的应用,“真实电影”代表人物是法国的让.鲁什和“

13、直接电影”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怀斯曼开始出现。“真实电影”认为,纯粹的观察记录只能得到表面真实。为了得到表面下的本质真实,创作者不应躲在摄影机后成为一个局外人,而应积极地参与到拍摄之中,介入被拍摄者之中,促使事物的本质真实显露出来;“直接电影”则认为,创作者不应去影响被拍摄者,而应该站在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去进行记录,将摄影机对被拍摄者的影响降到最低,并且让观众自己得出结论。尽管两种流派在创作方法和观念上各有不同,但都对后来的纪录片创作和电视新闻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后,纪录片的创作逐渐由电影转向了电视。作为新兴的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播媒介,电视传播享有电影所无法企及的广泛性

14、、及时性与亲和力;20世纪70-80年代,电子新闻采集设备ENG得到了广泛使用,这又使得电影摄像在轻巧便捷方面大大超过了电影摄影。3 电视的诞生1817年,瑞典科学家约恩斯.巴瑞利斯发现了一种新的元素硒,直到1873年,英国人约瑟夫.梅才无意中发现了硒的一个重要特性-光电效应。所谓光电效应,是指硒元素在接受光线照射时,会产生放电现象,而且放射的电子数量与光照强度成正比。从理论上讲,人们可以将光线变成电信号进行传播。而世界上的一切的影像都是光的作用,也就意味着人们可以把图像变成电进行传送。光电效应的发现,奠定了电视技术的理论基石。1884年,德国工程师保罗.尼普科夫发明了一种机械的扫描盘。这是世

15、界上第一个扫描盘,为日后的电视机发明奠定了基础。1925年,根据尼普科夫的扫描原理,英国人贝尔德研制出了第一台机械电视机。1906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1923年,物理学家弗拉基米尔.佐里金发明了光电摄影管,随后又制造出了光电子显像管;1930年,方斯渥茨发明了图像分析仪和新型电视扫描同声系统;1934年,更为实用的电视摄影机出现。1936年11月2日,利用贝尔德的发明,英国BBC广播公司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以一场盛大的歌舞开始了电视播出,这一天被公认为电视的诞生日。不久,德、美、苏、法等国也相继开办了自己的电视台。4 美国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1946年6月7日,BBC从7年前停播的米老鼠节目的中断处开始复播,宣告了英国电视的新生。1951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开办了新闻类的公共事务专栏节目现在请看,由原来的广播明星爱德华.默罗主持。讨论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和事件。二次大战期间,爱德华.默罗凭借“这里是伦敦”的报道成为美国民众心目中的英雄。他的言行和思想为美国新闻界树立了一个标尺。1953年美国人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加冕典礼的12个小时之后,收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