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诗九首》望岳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pdf

上传人:weil****i173 文档编号:127820935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6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诗九首》望岳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诗九首》望岳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诗九首》望岳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诗九首》望岳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pdf(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古诗九首 望岳 科目 语文课题 望岳 题李凝幽居 主备人审核人 学案 类型 新授课 学案 编号 学 习 目 标 1 了解并记忆每首诗的作者生平 2 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3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重点 品味语言 体味意境 背诵诗歌 难点 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知识链接 1 杜甫 712 770 字子美 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 自称少陵野老 世称杜少陵 祖籍湖北襄阳 生于河南巩县 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 但因奸臣李林甫当权 他24 岁 应试不第 漫游各地 与李白 高适一流大诗人往还酬唱 34岁开始在长安寓居近十年 755 年 自京赴奉先县 得知幼子已饿死 而皇室

2、贵族还过着荒淫逸乐的生活 强烈的 阶级对比 使诗人留下了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的千古绝唱 一度任剑南节度参 军 检校工部员外郎 世称杜工部 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 三 吏 新安吏 潼关吏 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其诗 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 被称为 诗史 明清文人推崇他为 诗圣 以古体 律诗见长 风格多样 而以沉郁顿挫为主 有 杜工部集 杜甫诗歌的四个创作历程 1 漫游时期 拥有气概和抱负 如 望岳 2 长安十年时期 由早期的积极乐观变得悲壮凄凉 形成了 沉郁顿挫 的诗风 如 兵 车行 3 任职左拾遗与流亡时期 是诗歌现实主义发展时期 三吏 三别 4 漂泊

3、西南时期 居无定所 颠沛流离 写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贾岛 779 843 唐代诗人 字浪仙 一作阆仙 范阳 今北京附近 人 曾出家 为僧 号无本 元和六年 811 谒韩愈 以诗深得赏识 传说贾岛在长安跨驴背吟 鸟 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炼 推 敲 字不决 后世乃以斟酌文字为 推敲 与孟郊并称 苦吟 诗人 后还俗 屡举进士不第 文宗时任长江 今四川蓬溪 主簿 开成五年 840 为普州司仓参军 武宗会昌三年 843 卒于普州 贾岛诗在晚唐形 成流派 影响颇大 晚唐李洞 五代孙晟等人对他十分尊崇 贾岛著有 长江集 10 卷 望岳 杜甫 一 自主学习 1 自读诗歌 初步感受诗歌节奏 2 师范读

4、把握节奏 3 同桌互读 相互点评 4 在全班朗读 其余同学点评 5 结合课下注释 你能说说诗歌大意吗 二 合作探究 1 这首诗以哪个字为线索 2 本诗写出了泰山的哪些特征 3 从哪些角度写山的 4 从泰山的形象中你体会到诗人的什么形象 5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 登泰山而小天下 但用 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 请说说你的理解 6 找出名句并赏析 装 订 线 哪个字用得做好 请说出理由 答题方法 首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释含义 然后把该字放到原句中描写景物 描 景物 最后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说效果 7 文中 割 字炼得极好 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8 望

5、 是全诗的关键 为什么 9 你还知道有关泰山的那些诗句 成语 俗语 题李凝幽居 一 预习 1 朗读指导 注意朗读的节奏 如停顿 重音 声调等 2 解释词语 3 幽居 邻并 分野色 移石 幽期 不负言 4 李凝 贾岛的友人 生平不详 导学步骤 一 自研 必做题 一 疏通诗意 要求 结合课下注释 小组合作交流 如有困难词句 可随时提出来 老师愿意帮助 你们 1 学生分组活动后提出问题 2 教师讲解 二 初步品读诗歌 1 本诗通过对李凝居处的什么描写 暗示了李凝怎样的身份 2 从环境来看 李凝的居处有什么特点 二 熟读体会 从作者的心理活动来看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表现作者对李凝什么样生活的 向

6、往 三 合作探究 1 有人说 题李凝幽居 一诗都围绕一个 幽 来写 你是否赞同 谈谈你的看法 2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为千古名句 这两句诗好在哪呢 课堂检测 望岳 1 本诗作者是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字 自号 诗风沉郁顿挫 忧国忧民 他的诗被称为 2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 热情赞美 了泰山 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首联写远望泰山 的特点 颔联写近望泰山 的形象 颈联 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 薄暮鸟归之景 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 以距离之远写泰山之高的句子 是 4 描 写 近 望 泰 山 神 奇 秀 丽 的 景 色 和 巍 峨 高 大 的 形 象 地

7、 句 子 是 5 充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成为千古名句的句子 是 6 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有人生哲理 的诗句是 7 诗 人 细 望 泰 山 而 时 间 之 久 表 现 对 祖 国 河 山 的 热 爱 的 诗 句 是 8 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 错误的一项是 A 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 全诗没有一个 望 字 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 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 诗的前六句在 望 字上下功夫 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9 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的每一联都有 望 的意思 但

8、望 的角度不同 B 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 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 登泰山而小天下 D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上句写泰山是实写 下句是虚写 10 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 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 诗的第二句 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 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 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 用笔不凡 C 第三句中的 造化 是运气 福气的意思 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 实为泰 山的运气 D 全诗格调高亢 尤其是七 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读来催人奋进 题李凝幽居 1 本诗中的 题 是 意思 幽居 的意思是 僻静的 2 前两句诗用简洁的语言画出了李凝居处的 暗示出了他隐居的身份 3 诗中 僧敲月下门 是以 衬 4 最后一句诗中的 幽期 指归隐的 不负言 表示 写出了作 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5 推敲 一词的典故源于诗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