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化工行业)XXXX年化工信息摘要第期第期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820029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源化工行业)XXXX年化工信息摘要第期第期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能源化工行业)XXXX年化工信息摘要第期第期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能源化工行业)XXXX年化工信息摘要第期第期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能源化工行业)XXXX年化工信息摘要第期第期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能源化工行业)XXXX年化工信息摘要第期第期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能源化工行业)XXXX年化工信息摘要第期第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化工行业)XXXX年化工信息摘要第期第期(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工信息摘要 第154期扬州化工园区招商局 编 2010年4月9日专题 油价走强使石化业利弊互现 全球能源供应重心正在东移简讯 国内最大煤制天然气项目在辽宁开建 日本四家公司计划于明年设立LPG合资企业 专家称世界石化行业或在2010年进入低谷 巴斯夫在华押宝塑料市场 电石业3年内再淘汰150万吨落后产能专题油价走强使石化业利弊互现今年以来,国际油价上上下下震荡徘徊,每桶价格1月上旬一度接近82美元,创下近15个月以来的最高点。而到1月下旬,却降低到73美元。3月份以来维持在80美元左右。国际油价短期起伏波动,但长期来看还是走强,其对石化业的影响,可以说多空交织,利弊互现。资源日益紧张2010

2、年,世界石油需求将随经济回暖转为正增长,增长量在每日130万桶左右,达到8600万桶,比2009年增长1.2%。世界石油需求增长仍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等亚洲新兴经济国家和中东产油国仍将是主要需求增长国。经济复苏、通胀预期、原油需求上升、美元贬值和投机炒作被认为是2010年油价走强的主要推动因素。预计2010年国际油价运行区间大致为60至100美元,均价为7085美元。1月29日,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总部设在巴黎的国际能源署预测中国今年的原油需求为平均每天882万桶,比去年的每天846万桶增长4.3%。从长远看,石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被替代,世界经济发展仍将推动石油消费稳步增长,成为

3、支撑高油价趋势的基本因素。油价走强标志原油需求旺盛,也使原油资源日益紧张,特别是今年主要产油国纷纷调整能源政策,延伸发展炼油化工,可供贸易的原油资源逐步减少,加上新兴经济体对原油贸易格局的影响不断扩大,获取原油资源的难度越来越大。在去年底召开的欧佩克部长级会议上,与会各成员国代表决定维持现行的石油生产限额不变,以期一个“公平合理的价格区间”。受此影响,2010年的石油供给即使有所增加,增幅也不会很大。美国能源情报署预计2010年全球石油日供给量较上年增加127万桶,同比增长仅为1.5%。石化业将面临原油不仅价高,而且难以采购的局面。油品供过于求原油价格走强一般意味着成品油价格“水涨船高”,刺激

4、炼油企业扩大产能和生产积极性。事实也是如此。2009年末投产的中国石化福建炼化一体化、天津石化、镇海炼化一体化等项目,炼油能力都超过了1000万吨。再加上中国石油投产不久的新山子1000万吨炼油和今年上半年即将投产的广西钦州1000万吨炼油、中海油惠州1200万吨炼油项目,预计2010年我国炼油能力达到5.1亿吨。而根据近两年新装置的投产情况估算,2010年原油加工量约4亿吨,按照国内汽煤柴油平均收率,全国汽煤柴油产量达2.44亿吨,超过国内需求。此外,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石化武汉石化、中国石油抚顺石化等大型炼化项目和一批中型炼厂如大港石化、华北石化、呼和浩特石化、庆阳石化等炼化企业的改扩建带来的

5、增量都很大。由于多套新建和改扩建炼油及煤制油装置投入生产或提高负荷、部分炼油企业综合配套能力增加、地方炼厂生产积极性较高,在国内主要市场区域加快抢滩布点,各方对终端网络和客户的争夺更加激烈,降价促销手段更加频繁使用。这些态势清楚地表明,成品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不到位的状况难以改善。带动石化产品行情上扬石油化工产品其市场行情除了受需求影响,还受制于原油价格的波动。可以说,原油的价格走向是影响石化产品价格长期走势的根本性因素。以化纤原料PTA(精对苯二甲酸)为例,今年年初一段时间,国际原油价格曾有所回落,但很快止跌反弹,PTA也随之出现了先抑后扬的行情。作为PTA的上游产品PX(对二甲苯),其生产

6、高度依赖原油。没有原油供应作保障,PX生产就无以为继。尽管国内近年来新建好几套PX装置,似乎也出现了产能过剩问题,但产业链中间环节的产能过剩对PTA价格的影响能力与原油相比还是很有限的。也就是说,原油价格的推动作用超过了PX产能扩张的影响。这样,只要油价仍然高企,PX尽管生产多了,价格一般也不会怎么降,PTA价格仍然具备走高的条件。塑料原料即合成树脂也是如此。今年2月上旬,受原油价格一度下挫及节前备货需求减少影响,国内聚乙烯等塑料原料市场呈阴跌态势,贸易商因成本压力不愿低卖,而终端用户方面多以观望为主,期待价格的进一步探底,导致买卖双方交投僵持,成交难见放量。到了该月下旬,受春节期间原油价格大

7、幅上扬提振,节后贸易商陆续返市,一些石化企业相继调涨出厂价,市场心态较好,共同推动市场出现上升行情。石化产品无论是涨还是跌,原油价格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既然油价长期看来会走强,人们对石化产品的市场行情还是应该抱有信心。全球能源供应重心正在东移上周,全球能源部门的决策者齐聚墨西哥坎昆,出席第届国际能源论坛。他们所代表的能源行业,正面临着重大转变。如何应对这种转变,有可能决定未来许多年的全球能源供需前景。随之而来的,或许还有地缘政治的转变。首先,一些西方消费者(及其政治代表)在看待能源的来源时,开始更青睐“绿色”能源,而不是迄今为止为工业化国家提供主要能源的化石燃料。其次,或许更重要的是,石油行业

8、特别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正面临能源需求从西方向东方转移的重大变化。随着市场饱和以及环保政策使美国和欧洲逐渐远离石油,作为过去年来欧佩克的供应对象,这些客户的需求正出现停滞。然而,亚洲国家正在取代欧美的位置,这使得欧佩克重新把关注焦点转向东方。国际能源论坛秘书长霍尔斯特表示,这种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说,中东国家越来越关注东方,因为那里是(需求的)增长所在。最近,沙特阿拉伯同意将对印度的石油出口增加近一倍,目前印度已有四分之一的石油依靠从沙特进口。2000年至2008年,沙特对印度的石油出口增长了7倍。过去年来,中国从沙特进口的石油消耗量翻了一番。与此同时,沙特对美国的出口滑落至每

9、天100万桶之下。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沙特最大、也最为重要的客户。与此同时,美国不断增加从加拿大和非洲的石油进口,在华盛顿,政治家们继续致力于推动能源立法,通过建立“总量控制及交易”机制来控制碳排放。国际能源机构预计,即使没有任何提高能效或者鼓励使用生物燃料的新政策出台,未来20年内,美国的石油需求也会以每年0.7的速度下滑。在欧洲,经济萧条加之高额汽油税,以及生物燃料和排放目标等因素,使得需求在去年发生了逆转。在日本,每年下滑的速度达到1.8,西欧为0.4。如今,沙特阿拉伯石油大臣纳伊米在维也纳参加欧佩克会议时,谈得最多的内容始终离不开中国经济。纳伊米也不用再奉本国政府之命,保证沙特阿拉伯作

10、为美国第一石油供应国的地位这项政策在利雅得与加拉加斯的对抗中,曾一度导致欧佩克内部局势紧张。他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这一点不足为奇。中国需求复苏和欧佩克决定限产,成为油价回升至每桶约美元的两大关键因素。尽管出现了上述种种新型关系,但石油本质上的可替代性,将限制这种经济东移转化为地缘政治转移的程度。促成任何转变发生的因素之一,就是在中国与欧佩克之间,不存在惨痛的历史,特别是没有经历过1973年的石油禁运。那个时代,中国在石油消费上能够自给自足,它所感受到的欧佩克行动的影响,远没有美国的司机那么强烈。尽管在30多年的时间里,欧佩克和沙特阿拉伯可靠地为美国(和全球)供应着石油,但昔日的担忧挥之不去,美

11、国的政客们反复表达了要戒除对中东石油“成瘾”的雄心。不过,在欧佩克的家门口,正发生着第二种转变。这种转变可能带来更为重大的政治影响。作为欧佩克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伊拉克计划迅速提高石油产量,该国目前的产量约为每天240万桶。去年,它与一些国际石油公司签下了若干大额交易,并说服它们接受最低的收费,以便修缮伊拉克的大型油田。作为这些协议的缔造者,伊拉克石油部长沙赫雷斯塔尼表示,他相信,到2015年以后,伊拉克的石油日产量可以达到1200万桶。鉴于脆弱的安全局势,他的估算或许有些乐观,不过,其依据是那些石油公司合同中的承诺。阿尔及利亚石油部长哈利勒对伊拉克能否迅速提升产能表示怀疑。他表示:“在将产油量

12、稳定在高位以前,伊拉克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是,即使伊拉克只实现了沙赫雷斯塔尼所展望的增量的一小部分,市场仍然会供应泛滥,除非需求出现强劲反弹。目前的需求增长率仅仅在朝着更为常见的逐渐恢复。如今,市场已消化不了欧佩克的全部产能。为了支撑价格,各成员国在2008年12月承诺,每天减产420万桶,由此产生了万桶天的闲置产能。欧佩克日前重申了减产政策,并决定维持其产量上限不变。在论坛会议上,欧佩克(包括伊拉克在内,该组织产能约为2900万桶天)回避了重新接纳伊拉克这一棘手问题,但是各成员国都知道,自己最终都不得不放弃一些市场份额。伊拉克是欧佩克成员国内唯一没有生产配额的国家,因为该组织认为,由于联合

13、国的制裁、冲突以及被占领,巴格达方面很长一段时期来都无法掌控自己的石油工业。沙赫雷斯塔尼表示,欧佩克最终将讨论减少其他成员国的配额,为伊拉克挤出空间。他表示:“很明显,欧佩克必须适应伊拉克的产能增加”,并补充称,他认为伊拉克不应受到任何产量限制,直至产能增至400万桶天,这有可能在2012年实现。他的观点可能会导致与伊朗的关系紧张。自从两伊战争以来,两国都遵循一项君子协定,即在欧佩克内部保持配额相当。上周,众多成员国能源部长与来自石油消费国的部长们在坎昆举行的国际能源论坛上聚首,伊拉克问题成为议题之一,至少是以一种间接的方式讨论。将伊拉克包含在内,意味着欧佩克必须清楚自己所能期望的需求状况。产

14、油国将要求消费国增加其能源政策的透明度,尤其是那些可能会减少需求的法规。这个问题已经出现在了一份会议委托撰写的报告之中。这份报告是由前欧佩克主席和前国际能源机构主席共同起草的,作出了如下结论:“正如大多数第一代生物燃料上所发生过的情况那样,在确保可持续性之前,就设立宏大的(生物燃料)目标,会加大供应方面的不确定性。这在中期内可能会加大市场的波动。相应地,这将会增加、而非降低能源安全方面的风险。”对于欧佩克而言,中国和印度的增长也许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新机遇。但是,要把伊拉克容纳进来,欧佩克还必须确保那些老客户对石油的兴趣不要消失得太快。简讯国内最大煤制天然气项目在辽宁开建国内最大的煤制气项目之一辽

15、宁大唐国际阜新煤制天然气项目29日在阜新市开工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将年产40亿立方米天然气,有效缓解辽宁地区天然气短缺的局面。据了解,该项目由大唐集团下属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245.7亿元,建设期4年,建设规模为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日产1200万立方米),同时副产焦油等副产品。煤制天然气通过长输管线输送,将覆盖阜新、沈阳、铁岭、本溪、抚顺等城市,满足当地居民的用气需求。在开工仪式上,项目投资方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景山表示,该项目将以蒙东地区丰富的褐煤资源为原料,通过煤、电、化一体化的建设模式,生产煤制天然气,具有能源利用率高,循环经济特色鲜明的特点。我国能源结构一直呈现富煤贫油少气的特点。在常规化石能源中,煤炭资源占90%以上。近些年来,国内天然气需求量增速较快,天然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煤制气项目对于缓解石油、天然气短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将大力推动阜新等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此前,大唐国际已经在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开工建设国内首个年产40亿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总投资257亿元。该项目第一条年产13亿立方米的生产线计划将于2010年底建成,有望成为我国第一个投产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日本四家公司计划于明年设立LPG合资企业据道琼斯东京4月5日消息,日本石油、三井物产、丸红商事和三井丸红液化气公司周一联合发布声明称,四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