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对我市煤矿结构调整的调研与思考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818382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行业)对我市煤矿结构调整的调研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冶金行业)对我市煤矿结构调整的调研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冶金行业)对我市煤矿结构调整的调研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冶金行业)对我市煤矿结构调整的调研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冶金行业)对我市煤矿结构调整的调研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金行业)对我市煤矿结构调整的调研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行业)对我市煤矿结构调整的调研与思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我市煤矿结构调整工作的调研与思考“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学发展促赶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市安监局 鄢礼俊(2008年7月) 我市所属煤矿均属小煤矿,即:年生产能力30万吨及以下的煤矿。小煤矿是我国煤炭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特别是南方缺煤地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小煤矿存在的规模小、布局不合理、安全条件差、管理基础薄弱、事故多发等突出问题也严重制约着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此,2005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国务院确定了“争取用三年左右时间,解决小煤矿问题”,要求各地通过开展煤矿整顿关闭攻坚战,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调整煤炭产业结构,到2010年力争将全国小煤矿数量控制在1万处以内。 目前,我

2、市以减少矿井数量、提升单井规模、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为主要内容的煤矿结构调整工作已全面展开。在工作有序推进的同时,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主要是如何正确处理好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问题。在当前全市上下深入开展 “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学发展促赶超”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本人就煤矿结构调整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煤矿结构调整工作进行了思考。 一、我市煤矿基本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自2001年开展煤矿安全生产秩序专项整治以来,我市煤矿呈现出矿井数量大幅减少、煤炭产量稳步增长、安全事故明显下降、矿井防灾抗灾能力显著增强的良好局面。2007年末,全市共有煤矿144处,比2000年末刚

3、好减少一半。2007年,全市原煤产量455.37万吨,比2000年增长115.37%;事故死亡人数20人,比2000年下降65.52%;原煤百万吨死亡率4.39,比2000年下降84%;连续五年杜绝了重大以上事故。2007年,我市矿井数量、原煤产量、保有地质储量均居全省首位。 但是,我市煤矿仍存在着许多制约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 一是事故总量偏高,安全压力大。我市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仍然偏多,原煤百万吨死亡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全国平均1.485)。 二是矿井规模过小,产业集中度低。全市煤矿单井平均生产能力和实际产量分别为3.26万吨/年、3.16万吨。 三是矿权设置不合理,

4、矿井布局混乱。一些矿区在同一区域内矿井分布密集,有限的资源被分割给了几个煤矿,采矿范围小、矿界犬牙交错、布局不合理、煤炭储量少、服务年限短的情况十分严重。全市煤矿平均采矿范围仅0.3km2左右,平均保有地质储量和平均可采储量分别约40万吨、20万吨,相当部分矿井采矿范围不足0.1km2,保有地质储量不足20万吨。 四是开采工艺落后,安全条件差。绝大多数煤矿无正规壁式采煤工作面,基本靠巷采,采煤方法落后;不少矿井机电设备保护装置不完备,或者运行不正常。 五是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我市煤矿采掘机械化率为零,基本依靠人工的强体力劳动进行生产,劳动生产率水平低下;采掘大巷、采区运输基本靠人力推车;

5、倾斜井巷没有安装机械运送人员装置,工人上下班完全靠步行,生产环境和条件亟待提高。 六是人员素质低,安全管理基础薄弱。技术力量薄弱,在职的技术人员平均每个煤矿仅1.86人,其中绝大部分担任矿长和技术负责人,具有专业学历的专职技术员相当缺乏。从业人员基本上是农民工,大多为初中、小学学历,人员流动性大,业务素质和自我保安能力低下。 七是废渣废水排放量大,影响生态环境。据调研,一个煤矿每天排出的井下水,少则几十吨,多则近千吨;每年排放的废弃矸石,少则几千吨,多则几万吨,大量废渣废水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影响。 二、我市煤矿结构调整工作遇到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市在实施煤矿结构调整中遇到的主要

6、矛盾和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矿主存在抵触情绪,一旦处理不好将影响社会稳定。从矿主来看,目前144处煤矿都是合法矿井(其中3万吨/年及以下的101处),经过2001年以来近七年的连续整治,都按照国家这些年来的一系列要求,投入了大量资金完善系统和装备,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据调研,几年来一个小煤矿平均投入了约800万元进行整治,高的达2000多万元。而国家近年来对煤炭产业政策变化过于频繁,前段时间是符合产业政策的,现在又不符合了。在关井上,大部分地区以行政手段为主,政府补偿很少,甚至不予补偿,矿主损失较大。加之煤矿涉及投资人众多,关闭一个矿井,社会稳定压力很大。从从业人员来看,在大部分主要产

7、煤地区,煤矿仍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就业渠道之一。我市煤矿从业人员约1.6万人,平均每个煤矿约110人,基本上都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这些人员文化程度低,难以在工业园区、沿海城市等要求较高的企业就业,即使在这些企业就业,工资待遇也很低,而选择在煤矿从事井下采掘工作,月均收入一般能达到2500元以上。二是部分基层干部认识不到位。我市煤矿分布较广,涉及6个县(市、区)、31个乡(镇、街道)。一个年产4万吨的煤矿一年可向当地提供200万元左右的税费,部分产煤县财政收入的1/51/4、少数乡(镇、街道)财政收入的60%来自于煤炭,煤炭开采在部分县、乡目前仍是经济发展的支柱。因此,煤炭工业对产煤地区,尤其对

8、有些财源单一的资源型乡镇财政,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部分基层干部担心调整煤矿结构影响地方经济发展速度和劳动力就业,希望“长期靠煤吃煤”,少数干部还存在“要发展就会有牺牲,挖煤死个把人、影响点环境正常”的错误思想。 三是对煤矿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不高。错误地认为结构调整只是关几处矿井,对投资改造矿井、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投资改造的积极性不高,等待观望,推一下走一步。 三、对推进我市煤矿结构调整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准确定位我市煤炭行业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对我市煤炭行业今后一段时期

9、的主要任务,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促进宜春经济社会赶超式发展的大局来思考、定位。 客观地分析,全市煤炭行业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有以下三项: 第一,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保护广大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煤炭工业必须走科技含量高、安全有保障、资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道路。我市煤炭开发条件尤其是安全生产条件较差,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煤层不稳定,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灾害俱全,煤矿安全基础较差,安全压力极大。力争不出大事故,努力减少事故总量,为我市赶超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不给我市赶超式发展进程添乱,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是我市煤炭行业的首

10、要任务。 第二,保障结构调整进程中的社会稳定。我市煤炭资源赋存分散,以小块居多,先天不具备规模发展煤炭工业的条件。无论是从资源方面、安全生产压力方面,还是从保护我市青山绿水的优良环境方面分析,从长远看,我市煤矿是应该逐步淘汰的,这既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的需要,也是实现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客观因素决定的,更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也应看到,淘汰必然是渐进的,淘汰的进程应注意协调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注意把握好社会的承受力,避免大范围的不稳定现象出现。 第三,增强特殊时段煤炭供应尤其是电煤供应的保障能力。煤炭是我市一次能源消费的主体,约占70%,这种主体地位在今后较长时

11、期内难以改变。随着全国、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需求尤其是电煤需求将大幅上升。在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特殊时段,受全国、全省煤源紧张和入省运输能力制约的影响,煤炭供需矛盾更为突出。在一定时期内,维持和稳定我市的煤炭产量,对我市经济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二)准确定位我市煤矿结构调整的工作目标 我认为,我市煤矿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应是“一个趋于合理,两个大幅减少,四个明显提高,一个基本稳定”,即:矿井布局趋于合理,矿井数量和事故总量大幅减少,矿井单井规模、装备水平、防灾抗灾能力、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煤炭产量基本稳定。矿井布局趋于合理。单井采矿范围平均增加一倍左右,基本消除因矿权设置不合理而引发的

12、越界开采现象;淘汰零星、边远矿井,减少产煤乡(镇、街道)数量。矿井数量和事故总量大幅减少。到2010年底,矿井数量和事故总量争取比2007年减少20%以上。矿井单井规模、装备水平、防灾抗灾能力、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矿井单井平均能力提高到6万吨/年左右,单井平均产量提高到5万吨左右;按69万吨/年的能力装备矿井主要设备,完善安全设施和设备。同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依靠管理强矿,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煤炭产量基本稳定。力争在10年内,全市原煤年产量稳定在400万吨左右。 (三)把握好煤矿结构调整的的几个关键环节 第一,结构调整必须以资源为基础。煤炭行业是资源性行业,是否有资源和资源是否可靠是发展的

13、基础。在结构调整中,首先必须补上查清资源这一课。整合、改造的矿井,必须聘请地质勘探队伍开展资源调查与补勘,查清资源赋存状态、主要开采条件,必须具备与整合、改造后能力相对应的资源储量。 第二,调整方式上尽量采取资源、资产整合的模式。要总结经验教训,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尽量避免以行政手段强行推进,更多地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引导煤矿企业实施资源和资产整合,统筹处理好调整与稳定的矛盾。第三,注重矿井综合能力的提升。首先是生产能力的提升。煤炭行业是高危行业,煤炭开采过程中存在着瓦斯、自然发火、煤尘爆炸、透水、冒顶、跑车等重大危险源。要治理这些重大危险源,消除事故隐患,就要投入大量资金,采取大量技术措

14、施,规模过小的煤矿往往没有这个资金和技术实力。煤炭行业的发展不能也不可能建立在规模过小的煤矿基础上,地方经济的发展、富余劳动力的就业也不能依赖于不能保障安全、不符合产业政策的煤矿。矿井生产能力的提升,必须严格把握一个矿井只能有一个法人主体、一套生产系统的原则,通风、排水、提升、运输、供电、采掘等各环节的能力必须同步提升。其次是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通过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推广巷道锚喷支护、回采工作面单体液压支柱支护、岩巷掘进扒岩机装载、采区刮板运输机和皮带运煤等技术装备的应用。第四,严格控制新建矿井。在今后较长的时期内,继续严格按照“只做减法,不做加法”的原则,控制矿井总量,不批准新

15、开煤矿,主要通过对现有矿井实施扩建、改造,稳定全市煤炭产量。第五,避开目前技术上难以解决的难题。如何有效防范采掘活动中的煤与瓦斯突出,是目前世界上正在探索的难题;如何安全地开采受强含水层威胁的煤层,也是正在探索的课题。小煤矿技术力量薄弱,开采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和在水体下采煤,危险性极大。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煤矿开采限制条件,即“五个严禁一个必须”:严禁开采煤与瓦斯突出煤层;严禁开采受长兴灰岩、茅口灰岩等强含水层威胁的煤层;严禁在水库、河流等大型水体下开采;严禁在重要建筑物、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等重要设施下开采;严禁在自然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重要水源地等区域内开采;煤矿间必须垂直划定采矿范围,并按照规定留设隔离煤柱。 第六,管理强矿同步推进。要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继续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注重以技术负责人为核心的煤矿技术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安全生产的技术保障能力;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特殊工种和井下采掘一线工人的技术知识、自我保安能力的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