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招商银行战略环境分析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800926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48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略管理)招商银行战略环境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战略管理)招商银行战略环境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战略管理)招商银行战略环境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战略管理)招商银行战略环境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战略管理)招商银行战略环境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略管理)招商银行战略环境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略管理)招商银行战略环境分析(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招商银行战略环境分析 目录一、 PESTEL模型分析2(一)政治(Political)因素3(二)经济(Economic)因素4(三)社会(Social)因素5(四)技术(Technological)因素6(五)环境(Environmental)因素8(六)法律(Legal) 因素10二、 五力模型10(一) 竞争对手间的竞争强度10(二)新进入者的威胁较大11(三)替代品的威胁:12(四)买方议价能力13(五)卖方议价能力13三、 内部环境分析14(一) 资源14(二) 能力17(三) 核心竞争力18四、SWOT分析19五、发展战略20(一)差异化战略20(二)国际化战略24(三)合作战略

2、26六、 发展趋势与建议28(一)扩大农村人口业务策略28 (二)银行业实体经营转型虚拟经营策略32(三)多元化战略33(四)银发系列业务发展34(五) 跨行合作发展策略361、 PESTEL模型分析政治(Political)因素1. 国家总体发展环境:国家稳定 经济发展迅速2. 在政治环境方面:国家对金融业监管较严格3.在银行业监管机构方面:各种监管从央行分离出来4.在监管方式上:银行业监管体系逐渐完善5.在法律方面:我国银行业监管法规日益完善经济(Economic)因素 1. 经济周期:世界经济处于经济复苏的阶段2. 宏观经济:宏观经济发展态势良好3. 居民财富:居民财富不断增加4. 储蓄

3、率:中国居民储蓄率较高5. 汇率:人民币升值社会(Social)因素 1. 权力距离:中国权力距离较大2. 不确定性避免:中国人激励避免不确定3.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中国是集体主义国家4. 男性度与女性度:中国是男性度国家技术(Technological)因素 1. 金融业鼓励创新2. 政府积极研究金融新技术3. 金融行业信息化,政府重监管,行业重规划4. 金融新技术产品的发明和应用环境(Environmental)因素 1. 人口环境(1)老龄化问题突出,导致金融环境恶化(2)存在大量农业人口,农村金融服务仍待完善2. 地理环境(1)城镇化为金融业带来机遇(2)东西部差异明显(3)地区资源

4、优势促进金融业发展(4)配套服务影响金融业的发展法律(Legal) 因素 1. 反垄断法是双刃剑2. 金融类法规完善维护金融秩序(一)政治(Political)因素 1.国家总体发展环境:国家稳定 经济发展迅速 中国是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稳定,积极发展迅速。党领导人民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各个五年计划。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康庄大道上迅速前行。特别是2013年换届以后新的党中央狠抓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信会给金融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2.在政治环境方面:国家对金融业监管较严格 囿于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首要目标,政府谨慎对待金融开放步骤,从而导致了目前我国银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

5、经营模式单一的格局。不仅存贷款利率必须以人民银行公布基准利率为纲,银行只能单向浮动,而且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下的结售汇制度、金融项下的严格管制以及人民银行对于外汇市场的干预,也大大限制了银行的业务发展空间。此外,虽然金融混业经营的试点已经从银行集合理财产品、银行保险产品等业务开始,但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分业监管的格局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发生改变,而绝大多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低于10%的格局使得我国银行业距离国际上成熟商业银行的差距还相当之大。2007年,花旗集团非息净收入占比高达42.5%,而我国非息净收入占比最高的招商银行仅达到17.2%。然而,从发展趋势上看,我国金融业开放的脚步正在逐

6、步加快,这也就意味着我国银行业未来十年甚至数十年的发展空间将相当巨大。 3.在银行业监管机构方面:各种监管从央行分离出来 2002年以前的该项职能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履行。而2003年银监会成立后,则将银行监管的职能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成为我国银行业的监管主体,而中国人民银行从此便专心致力于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除此以外,国家外汇管理局、证监会和保监会也分别在外汇业务、基金托管业务和银行保险产品代理销售业务等方面执行对银行的监管。 目前银监会监管的内容主要包括行业准入、对商业银行业务的监管、产品和服务定价、运营要求、资本充足率、信贷风险和公司治理与风险控制等方面。4.在监管方式上:银行业监管体系

7、逐渐完善 在监管方式上,我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于2007年正式运行。银行业金融机构须根据自身类型的不同在月、季、半年和年的不同频率上向银鉴会上报财务报表,包括基础报表和特色报表两类。前者重点反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基本业务情况和主要风险状况,后者则主要反映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专项业务的风险以及各类别机构的特有业务。由此,以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为核心的银行监管体系正式建成。 5.在法律方面:我国银行业监管法规日益完善 我国银行业目前适用的监管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以及根据这些法律所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二)经济(Economic)因素 1.

8、 经济周期:世界经济处于经济复苏的阶段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 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经济学家把它分为繁荣、衰退、萧 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世界经济经历了2008年的大萧条之后,开始走出萧条,缓慢的复苏。到2013年复苏的速度开始加快。可以说中国的经济发展近两年处于上升态势。2. 宏观经济:宏观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CPI 下降与 PPI 上升形成的剪刀差,使缺乏避险手段的企业面临原料成 本上升,生产利润下滑的问题。对于传统依赖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来说,也面临用户违约 形成的呆坏账比例上升的问题。中国金融

9、体系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从单一银行体系向 多元化市场体系过渡,这将进一步刺激中国银行业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发展。同时中国GDP连年破八,保持了告诉的增长。这些都给金融业的发展提供契机。3. 居民财富:居民财富不断增加 2008 年底,中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已达 21.8 万亿元。随着居民财富的增加,银行业的资本来源也越来越广泛。银行业发展面临新的很大的机遇。4. 储蓄率:中国居民储蓄率较高 中国由于传统观念和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完善,储蓄率较高。这就给金融业提供了充足的资产。5. 汇率: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状态。人民币成为世界最坚挺的货币之一。中国也积极争取人民币的世界货币地位。虽然人

10、民币币值上升有好处也有坏处。可是人民币的坚挺说明了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上升。(三)社会(Social)因素 霍夫斯泰德模型:1. 权力距离:中国权力距离较大 即在一个组织当中,权力的集中程度和领导的独裁程度,以及一个社会在多大的程度上可以接受组织当中这种权力分配的不平等,在企业当中可以理解为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社会距离。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并且在民众的接受程度来看,中国的权力距离也是非常大的。中国民众可以接受权力分配的不平等。当然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以为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权力距离在缩小。2. 不确定性避免:中国人激励避免不确定 不同民族、国家

11、或地区,防止不确定性的迫切程度是不一样的。相对而言,在不确定性避免程度低的社会当中,人们普遍有一种安全感,倾向于放松的生活态度和鼓励冒险的倾向。而在不确定性避免程度高的社会当中,人们则普遍有一种高度的紧迫感和进取心,因而易形成一种努力工作的内心冲动。 中国与日本相似,对于不确定性的避免性较强。人们不愿意去承担太多的风险,即使有的时候高风险伴随而来的是高收益。可是由于稳打稳的传统观念,中国民众在风险方面都显现出极度的厌恶表现。3.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中国是集体主义国家 “个人主义”是指一种结合松散的社会组织结构,其中每个人重视自身的价值与需要,依靠个人的努力来为自己谋取利益。“集体主义”则指一

12、种结合紧密的社会组织,其中的人往往以“在群体之内”和“在群体之外”来区分,他们期望得到“群体之内”的人员的照顾,但同时也以对该群体保持绝对的忠诚作为回报。 中国属于集体主义。中国和日本都是崇尚集体主义的社会,员工对组织有一种感情依赖,容易构建员工和管理者之间和谐的关系。当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影响,新一代的孩子不断的显现出强烈的个人主义。4. 男性度与女性度:中国是男性度国家 男性度与女性度即社会上居于统治地位的价值标准。对于男性社会而言,居于统治地位的是男性气概,如自信武断,进取好胜,对于金钱的索取,执着而坦然;而女性社会则完全与之相反。 中国是男性度的国家。这一点从各大法人企业

13、的领导层以及各级政府领导层的男女比例可以看出。 (四)技术(Technological)因素 1. 金融业鼓励创新 国际金融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导致了新产品与业务生命周期缩短,进而促使金融机构不断地致力于新的产品开发,并由此加速了金融工具和金融创新产品的发展。“没有金融创新,金融市场将失去推动效率和活力,但缺乏有效制衡的金融创新很可能产生更大风险。”坚持金融服务和实体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实现金融创新和防范风险相统一,加强创新与完善监管相协调,成为全球金融业的共识。2. 政府积极研究金融新技术 自2011年以来,人民银行按照“凝聚共识、谋求合作、统一标准、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研究规划移动支付

14、标准体系,形成中国移动支付技术标准体系报告并正式对外发布。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并于2012年12月正式发布。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涵盖了应用基础、安全保障、设备、支付应用、联网通用5大类35项标准,满足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技术需求,有利于增强我国移动支付安全管理水平和技术风险防范能力,为业务拓展、产品创新和与国际市场接轨预留出广阔的空间。3. 金融行业信息化,政府重监管,行业重规划 2010年中国金融行业信息化投入为465.3亿元,在经历了2009年的适度紧缩后,增长率由2009年的-0.4%上升到2010年的3.3%,金融行业IT投入

15、恢复增长。金融信息化开始重视规划和引导。 首先,监管层开始加大对金融机构IT应用的监督、规划和指引的力度,近年来相关的文件层出不穷,并且越来越细致具体。监管层对金融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将起到重要指导作用,甚至可能影响到金融行业IT应用的方向。其次,金融机构开始重视自身的IT规划。如中国银行正在研究其“十二五”规划、中信银行刚完成未来3-5年IT规划制定工作、邮政储蓄银行已经启动IT总体规划等。4. 金融新技术产品的发明和应用 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推动了金融服务10年的高速发展。如果要看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有多快,支付体系这10年的发展可谓是一个缩影。 10年前,央行推出的国库会计核算系统; 2005年央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在全国的推广,国库资金的划拨已基本实现“零在途”;2010年,央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建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