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关于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人教.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7792007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数学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关于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人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二数学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关于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人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二数学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关于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人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二数学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关于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人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二数学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关于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人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数学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关于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人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数学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关于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人教.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数学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关于点 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 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关于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 直线关于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直线; 直线方程复习;二. 知识点: 1.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及证明 关于证明: 根据点斜式,直线PQ的方程为(不妨设A0) 解方程组 这就是点Q的横坐标,又可得 所以, 。 这就推导得到点P(x0,y0)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公式。 如果A=0或B=0,上式的距离公式仍然成立。 下面再介绍一种直接用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方法。 设点Q的坐标为(x1,y1),则 把方程组作变形, 把,两边分别平方后相加,得 所以, 所以, 此

2、公式还可以用向量的有关知识推导,介绍如下: 把、两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减,得 由向量的数量积的知识,知 这里n=(A,B)。所以n=(A,B)是与直线l垂直的向量。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所以,都有 因为 所以 2. 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3. 点关于点的对称点(中点坐标公式) 4. 已知P0(x0,y0)直线l:Ax+By+C=0(B0) 特别地关于特殊直线的对称点。 (x轴、y轴、直线y=x,直线y=x) 5. 直线l关于点P0(x0,y0)对称直线(三种方法) 6. 特别地直线l关于特殊直线y=x+b的对称直线。【典型例题】 例1. 解法一: c=32或c=20, 解法二:设所求直线的方

3、程为 由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 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 小结:求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可以在其中的一条直线上取一点,求这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即把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也可以直接套两平行 例2. 已知正方形的中心为G(1,0),一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3y5=0,求其他三边所在的直线方程。 解:正方形中心G(1,0)到四边距离均为 设正方形与已知直线平行的一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3y+c1=0。 故与已知边平行的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3y+7=0 设正方形另一组对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3xy+c2=0。 所以正方形另两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综上所述,正方形其他三边所在直线的方程

4、分别为: 小结:本例解法抓住正方形的几何性质,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得了正方形其他三边所在直线的方程。 例3. 解法一: 点(1,0)为两已知直线的交点。 设所求直线的斜率为k,由一条直线到一条直线的角的公式,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 解法二:由解法一知两已知直线的交点为A(1,0)。 解法三:设P(x,y)是所求直线上的任一点,P关于直线xy10对称的点为P0(x0,y0), 解法四:直线x+y1=0 k=1由x+y1=0代入x2y1=0得1y2(1x)1=02xy2=0即为所求。 小结:求直线l关于直线l1对称的直线的方程,只要在l上取两点A、B,求A、B关于l1的对称点A、B,然后写出直线

5、AB的方程即为所求。解法二和解法三中,都用到了求一个点P关于某直线l的对称点P0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法就是根据:直线P0P与直线l垂直;线段P0P的中点在直线l上,列出方程组解出x0、y0,代入x0、y0所满足的方程,整理即得所求直线的方程。 例4. 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 解法一: 两已知直线的交点为(4,3)。 当所求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都是0时,直线的横截距、纵截距相等。 因为点(4,3)在直线x+y=a上, 解法二: 小结:解法一设直线的截距式时注意了截距为0的情形。故而没有直接设成 例5. 列条件的a、b的值。 (1)直线l1过点(3,1),并且直线l1与直线l2垂直; (2)直线l

6、1与直线l2平行,并且坐标原点到l1、l2的距离相等。 分析:考查直线与直线平行及垂直的问题的处理方法。 解: 又点(3,1)在l1上, 由、解得a=2,b=2。 (2)l1l2且l2的斜率为1a。 l1的斜率也存在, 故l1和l2的方程可分别表示为 原点到l1和l2的距离相等, 小结:在(2)中由于l1l2,l2有斜率,从而得出l1有斜率,即b0。 例6. 最小值时x的值。 解: 它表示点P(x,0)与点A(1,1)的距离加上点P(x,0)与点B(2,2)的距离之和,即在x轴上求一点P(x,0)与点A(1,1)、B(2,2)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 由下图可知,转化为求两点A(1,1)和B(2,

7、2)间的距离,其距离为函数f(x)的最小值。 小结:数形结合是解析几何最根本的思想,因此本题联系图形求解,使解法直观、简捷而且准确,易于入手。 例7. 用解析法证明: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 证明: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 A(a,0),B(0,b),C(a,0),(a0,b0), 设底边AC上任意一点为P(x,0)(axa), 原命题得证。 例8. 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所在直线的方程是3xy0,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l经过点(4,2),且此三角形的面积为10,求此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的坐标。 解:设直角顶点为C,C到直线y=3x的距离为d, 例9. (1)求证:不论m

8、为何实数,直线l恒过一定点M; (2)过定点M作一条直线l1,使l1夹在两坐标轴之间的线段被M点平分,求l1的方程; (3)若直线l2过点M,且与x轴负半轴、y轴负半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最小,求l2的方程。 解: 它与x轴、y轴分别交于A(a,0),B(0,b)。 M为AB中点,由中点坐标公式得a=2,b=4, 当且仅当k2时,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最小, 【模拟试题】 1. 已知直线l经过点P(5,10),且原点到它的距离为5,则直线l的方程为_。 2. ,则点P(1,1)到直线的最大距离是_。 3. 已知点P(1,)到直线,则_。 4.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中心为E(1,0),一边AB所在的

9、直线方程为,求其他三边所在直线的方程。 5. 求平行线的距离。 6. 求过点A(1,2)且与原点的距离为的直线方程。 7. 求过点P(1,2)且被两平行直线截得的线段长为的直线方程。 8. 求过点P(0,2)且与点A(1,1),B(3,1)等距离的直线l方程。 9. 原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坐标是( ) A. B. C. D. (4,3)(1991年全国高考题)参考答案http:/www.DearEDU.com 1. 提示:(1)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可设l的方程为。 根据题意,得 所求的直线l的方程为。 (2)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的倾斜角为,即直线l与x轴垂直。 根据题意,得所求直线l的

10、方程为。 2. 提示:点P(1,1)到直线的距离为 。 最大。 3. 提示: 由得, 。 4. 解:可设CD所在直线方程为: 。 点E在CD上方,m17。经检验不合题意,舍去。 m=7,CD所在直线方程为。 ABBC, 可设BC所在直线方程为, 则,n=9或3。 经检验,BC所在直线方程为 AD所在直线方程为。 综上所述,其他三边所在直线方程为。 5. 分析:在直线上任取一点,求这点到另一直线的距离。 解:在直线上任取一点,如P(3,0), 则点P(3,0)到直线的距离就是两平行线间的距离。 因此。 注意 用上面方法可以证明如下结论: 一般地,两平行直线和间的距离为。 6. 分析:设直线的点斜

11、式方程,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出斜率k。 解:设直线方程为,则。 ,解之得 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或, 即。 7. 分析:先画图,由图形易求得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为1,则所求直线与两平行直线成45角,则由夹角公式求得所求直线的斜率。 解:易求得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为1,则所求直线与两平行直线成45角, 设所求直线的斜率为k,则, 解之得。 所求直线方程为。 注意 在寻求问题解的过程中,数形结合可优化思维过程。 8. 分析:画图分析,可知符合题意的直线l有2条。 解:画图分析,可知符合题意的直线l有2条。其一直线经过AB的中点;其二直线与AB所在的直线平行。又由AB的中点为(1,1)得所求直线为;当所求直线与AB所在的直线平行时,得所求直线方程为。 9. 解:直线,与它垂直的直线斜率为,因此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