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对称优化解题学法指导不分本.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7777635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用对称优化解题学法指导不分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巧用对称优化解题学法指导不分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巧用对称优化解题学法指导不分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巧用对称优化解题学法指导不分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巧用对称优化解题学法指导不分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用对称优化解题学法指导不分本.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巧用对称 优化解题http:/www.DearEDU.com李忠贵 对称,顾名思义,就是两个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相对而又相称。如果A、B是具有对称性的两个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那么把A、B交换顺序,其结果不变,这就是对称原理。纵观近年来的高考,笔者发现不少试题隐藏着对称性,在解答它们时,若能挖掘潜在的对称性,充分利用对称原理求解,则能在纷繁的困惑中求得简捷的突破,获得问题的最优解。 一、利用函数图像中的对称性 例1 (2005年全国高考江苏卷)函数的反函数的解析式( ) A. B. C. D. 解析:由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知,若A(a,b)在函数y=f(x

2、)的图像上,则点必在其反函数图像上;反之亦成立。观察结构,知其图像过点(1,4),因此反函数必过点(4,1),只有(A)满足(4,1)的坐标,故选(A)。 例2 (2005年江苏高考模拟题)如果函数对任意实数t都有,那么( ) A. B. C. D. 解析:由知,二次函数f(x)的图像关于x=2对称 所以f(x)在2,)上是增函数 因为f(1)=f(3)且f(2)f(3)f(4) 所以 故选A 评注一:直接求其反函数虽也能做对,但属于小题大做,相当于隐性失分。 评注二:(1)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2)y=f(x)是偶函数f(x)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 (3)y=f(x)与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

3、称; (4)若,则f(x)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等这些性质是挖掘对称性的重要依据。 二、利用数列中项的对称性 例3 (2000年北京春招)已知等差数列,则有( ) A. B. C. D. 解析:因为是等差数列 所以 所以 又因为 所以 故选(C) 例4 (1992年全国高考题)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已知, (I)求出公差d的取值范围; (II)指出中哪一个值最大,并说明理由。 解析:(I)(解答略) (II)由等差数列的对称性,得 又由(I)知,为递减数列,故最大。 评注:等差(比)数列的项具有对称性,当时,有。利用此结论解题,可简化运算环节。 三、利用数列中隐含的对称关系 例5 (2005年

4、高考复习题)已知的值。 解析:因为 所以原式。 评注:直接代入显然计算太繁,若找出隐含的一组基本对称式,问题便简捷得多。 例6 (2004年江苏数学竞赛题)已知方程组,有唯一的一组解(x,y,z),求实数m及原方程组的解。 解析:方程组是关于x,y对称的,若(x,y,z)是一组解,则(y,x,z)显然也是方程组的一组解。由方程组有唯一解知x=y。故原方程组可化为,消去z得。 由=0得 故原方程组的解是 评注:某些数学命题所涉及的数式是呈现对称的结构,若能围绕它展开联想性思维,则能帮助我们发现解题捷径。 四、利用图形中隐含的对称性 例7 (1992年高考题)已知椭圆,A、B是椭圆上的两点,线段A

5、B的垂直一部分线与x轴相交于点P(,0),证明。 证明:设弦AB的中点为M(m,n)(n0),作椭圆 关于点M对称的椭圆,则其方程为 因为AB使两椭圆的公共弦,所以由即可得AB所在直线方程为。 若m=0,则,结论显然成立; 若m0,则由题意得 又因为,因为点M在椭圆内,所以,故原命题得证。 评注:这是一道灵活性较强的压轴题,按标准卷上的方法证明,过程曲折,运算繁复。而利用“曲线对称性法”来推证,技高一筹,别具一格。 五、利用排列中元素位置的对称性 例8 (2005年广东高考模拟题)A、B、C、D、E、F六个人并排站成一列,若C必须在B的左边(B、C可以不相邻),则不同的排法有多少种? 解:对六个人的全排列仅有两种情形:C在B的左边或C在B的右边,而这两种情形的机会均等,故由对称性原理得所求排列数为种。 总之,在解题数学中,教师要引导同学用对称的眼光去审视问题,深入挖掘题中潜在的对称性,不仅为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捷径,而能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对称美。使学生在“美”的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增强创新意识。用心 爱心 专心 119号编辑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