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粮各项检测项目方法步骤及计算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769824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粮各项检测项目方法步骤及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原粮各项检测项目方法步骤及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原粮各项检测项目方法步骤及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原粮各项检测项目方法步骤及计算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原粮各项检测项目方法步骤及计算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粮各项检测项目方法步骤及计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粮各项检测项目方法步骤及计算(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一般粮食(小麦、稻谷、玉米)杂质及不完善粒(1)检验杂质的试样分大样、小样两种,大样是用于检验大样杂质,包括大型杂质和绝对筛层的筛下物;小样是从检验过大样杂质的样品中分出少量试样,检验与粮粒大小相似的并肩杂质。不完善粒:指有缺陷但尚有食用价值的粮食油料颗粒的统称。比如:虫蚀粒、病斑粒、生芽粒、霉变粒、破损粒、冻伤粒、烘伤粒或末熟粒。(2)操作步骤:按质量标准中规定的筛层套好(大孔筛在上,小孔筛在下,套上筛底),按规定取试样放入筛上,盖上筛盖,放在电动筛选器上,接通电源,打开开关,选筛自动地向左向右各筛1min(110r/min120r/min),筛后静止片刻,将筛上物和筛下物分别倒入分析

2、盘内。卡在筛孔中间的颗粒属于筛上物。表1杂质、不完善粒检验试样用量规定表粮食、油料名称大样用量/g小样用量/g小粒:粟、芝麻、油菜籽等约500约10中粒:稻谷、小麦、高梁、小豆、棉籽等约500约50大粒:大豆、玉米、豌豆、葵花籽、小粒蚕豆等约500约100特大粒:花生果、仁,蓖麻籽,桐籽,茶籽,文冠果,大粒蚕豆等约500约200其他:甘薯片、大米中带壳稗粒和稻谷粒检验约5001000大样杂质检验从平均样品中,按照规定分取试样表1规定的大样用量(m),精确至1g,分两次进行筛选(特大粒粮食、油料分四次筛选),然后拣出筛上大型杂质和筛下物合并称量(m1),精确至0.01g(小麦大型杂质在4.5mm

3、筛上拣出)。小样杂质检验从检验过大样杂质的试样中,分取试样至表1规定的小样用量(m2),小样用量不大于100g时,精确至0.01g;小样用量大于100g时,精确至0.1g,倒入分析盘中,按质量标准的规定拣出杂质,称量(m3),精确至0.01g。矿物质检验质量标准中规定有矿物质指标的(不包括米类),从拣出的小样杂质中拣出矿物质,称量(m4),精确至0.01g。不完善粒检验在检验小样杂质的同时,按质量标准的规定拣出不完善粒,称量(m5),精确至0.01g(3)结果表示计算公式A. 大样杂质含量(M)以质量分数(%)表示M =式中: m1-大样杂质质量,g;m-大样质量,g。B. 小样杂质含量(N)

4、以质量分数(%)表示N =式中: m3小样杂质质量,g;m2小样质量,g。C. 矿物质含量(A)以质量分数(%)表示A =式中: m4矿物质质量,g;m2小样质量,g。D. 杂质总量(B)以质量分数(%)表示B=MNE. 不完善粒(C)以质量分数(%)表示C =式中: m5不完善粒质量,g;m2小样质量,g。重复性在重复性条件下,两次独立测试获得的大样杂质含量(M)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3%,求其平均值,即为测试结果。测试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在重复性条件下,两次独立测试获得的小样杂质含量(N)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3%,求其平均值,即为测试结果。测试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在重复性条件

5、下,两次独立测试获得的矿物质含量(A)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1%,求其平均值,即为测试结果,测试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在重复性条件下,两次独立测试获得的不完善粒结果的绝对差值:大粒、特大粒粮不大于1.0%,中小粒粮不大于0.5%,求其平均数,即为测试结果,测试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2. 稻谷出糙率(1)出糙率指一定数量的净稻谷经脱壳后所得糙米的质量占试样质量的百分率(其中不完善粒按折半计算)。一般出糙率高的稻谷,籽粒成熟、饱满,极少受病、虫害的影响,因此,加工出米率高,食用品质也较好。出糙率直接反映了稻谷的工艺品质,所以稻谷出糙率是稻谷定等分级的基础项目之一。(2)操作步骤:从平均样品中

6、,称取净稻谷(除去谷外糙米)试样20g。拣出生芽粒和生霉粒,单独剥壳,称重。糙米的称重:将剩余试样用龚谷机脱壳,除去糠杂,糙米称重。不完善粒的称重:拣出不完善粒,称重。(3)结果计算计算公式糙米质量和不完善粒质量分别加上生芽粒、生霉粒质量,即为糙米总质量和不完善粒总质量。即:糙米总质量=糙米质量+生芽粒、生霉粒质量 不完善粒总质量=不完善粒质量+生芽粒、生霉粒质量稻谷出糙率(%)= 式中: m1生芽、生霉粒剥壳后糙米质量,g;m2糙米质量,g;m3糙米中不完善粒质量,g;m试样质量,g。重复性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5%,求其平均数,即为检验结果。检验结果取小数点后一位。3. 整精米率(1)

7、整精米指糙米碾成精度为国家标准一等大米时,米粒产生破碎,其中长度仍达到完整精米粒平均长度的五分之四以上(含五分之四即4/5)的米粒。整精米率指整精米占净稻谷试样质量的百分率。(2)操作步骤:糙米称重:称取净稻谷试样,经脱壳后称重糙米总量;整精米粒的称重:从中称取一定量的糙米,用实验碾米机碾磨成国家标准一等大米的精度,除去糠粉,再拣出整精米粒,称重。(3)结果计算计算公式整精米率(%)=式中: m0稻谷试样总质量,g;m1糙米总质量,g;m2验碾米机的最佳碾磨质量,g;m3整精米粒质量,g。重复性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1.0%,求其平均数,即为检验结果。检验结果取整数。4. 糙米裂纹粒(1)糙米

8、裂纹粒指糙米粒面出现裂纹,俗称爆腰粒。裂纹粒率对稻谷的出米率和米的品质均有影响,是进行稻谷干燥是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和检验项目。(2)操作步骤:检验稻谷出糙率后,不加挑选的取整粒糙米100粒,用放大镜观察,挑出有裂纹的米粒,拣出的粒数即为裂纹粒的百分率。5. 稻谷黄粒米(1)黄粒米指米粒胚乳呈黄色,与正常米粒的色泽明显不同的颗粒。(2)操作步骤:稻谷经检验出糙后,将其糙米试样碾磨至近似国家标准规定二等精度的大米。筛除糠粉和小碎米,再用洁净棉布揉搓,除去粘附在表面的糠粉,称量(m)。按规定拣出黄粒米,称量(m1)。(3)结果计算计算公式黄粒米(%)=式中: m试样质量,g;m1黄粒米质量,g;6.

9、 大米黄粒米(1)黄粒米指米粒胚乳呈黄色,与正常米粒的色泽明显不同的颗粒。(2)操作步骤:称取大米试样约50g或在检验碎米同时,按规定拣出黄粒米(小碎米中不检验黄粒米),称重(m1)(3)结果计算计算公式黄粒米(%)=式中: m试样质量,g;m1黄粒米质量,g;7. 碎米率(1)碎米含量是大米、小米和高粱米等米类等级标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标准项目。(2)操作步骤:称样:各类米均从检验过杂质的样品中,称取试样50克。筛选:按下列规定的筛层筛选试样中碎米。大碎米:留存在直径2.0mm圆孔筛筛层上米粒中,不足正常整米2/3的碎粒,为大碎米小碎米:通过直径2.0mm圆孔筛留存在直径1.0mm圆孔筛筛层上

10、的碎粒,为小碎米。分别称重,计算。(碎米总量=大碎米率+小碎米率)8. 垩白粒(1)垩白程度的指标:白粒率:垩白的米粒占整个米样粒数的百分率垩白大小:将垩白米粒平放,米粒中垩白面积占该整粒米投影面积的百分率。垩白度:垩白面积总和占试样米粒面积总和的百分率。(2)操作步骤:垩白粒率:从稻谷精米试样中随机数取整精米100粒,拣出有垩白的米粒,求出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在按上述方法拣出的垩白米粒中,随机取10粒(不足10粒者按实有数取),将米粒在聚光灯平放,正视观察,逐粒目测垩白面积占整个籽粒投影面积的百分率,求出垩白面积的平均值。(3)结果计算计算公式垩白粒率(%)=垩白度(%)=垩白粒率垩白大小9

11、. 一般粮食容重(1)谷物选筛:不同粮种选用的筛层如下规定: 小麦:上筛层4.5mm,下筛层1.5mm; 高粱:上筛层4.0mm,下筛层2.0mm; 谷子:上筛层3.5mm,下筛层1.2mm。(2)操作步骤:从平均样品中分取试样约1000g,按规定的筛层分几次进行筛选,取下层筛筛上物混匀作为测定容重的试样。称容重筒和排气砣的质量。取下容量筒,倒出排气砣,将容量筒安装在铁板底座上,插上插片,放上排气砣,套上中间筒。将制备的试样倒入谷物筒内,装满刮平。再将谷物筒套在中间筒上,打开漏斗开关,待试样全部落入中间筒后关闭漏斗开关。握住谷物筒与中间筒接合处,平稳地抽出插片,使试样与排气砣一同落入容量筒内,

12、再将插片准确地插入豁口槽中,依次取下谷物筒,拿起中间筒和容量筒,倒净插片上多余的试样,抽出插片,将容量筒称重。(3)结果表示 仪表显示即为该粮食容重。重复性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3gl,求其平均数,即为测定结果。10. 小麦硬度指数 (1)在规定条件下粉碎小麦样品,由留存在筛网上样品质量与样品比例决定小麦的硬度。即在一定的粉碎时间内,不同硬度小麦穿过筛网粉粒质量是不同的,用留存在筛网上粉粒质量占测试小麦样品质量的百分比值表征小麦的硬度,简称HI。小麦硬度指数数值越大,表明小麦硬度越高,反之表明小麦硬度越低。(2)操作步骤:即分取试样250g,经规定筛层除去筛下物后再检出所有杂质。取已除杂和检去

13、破碎粒的净麦样品,按GB/T5497规定要求测定水分,计算出水分含量。首先将仪器粉碎部分和称量部分连接起来,通电预热30分钟。然后对天平校准进行校准。输入测试样品水分,将空称量杯放在天平上称量,再将待测小麦样品用角匙挑入称量杯中,分别称取两份25.000.05g取下,去皮归零。打开进料斗,将杯中已称重25.00g被测样品倒入进料斗,盖上进料斗盖;按启动按钮,50秒后仪器将自动停止;打开粉碎室端盖,双手水平方向拉出接料斗和筛网座,用清理刷顺着一个方向轻轻刷去筛网上物料和筛网座周围粘附物料。将接料斗中的筛下物和筛网座放在天平上称重,按结果键显示屏立即显示硬度指数,并打印出第一次测定结果(3)结果表示 仪表显示即为该小麦硬度指数。重复性双试验误差不超过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