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个体差异塑造健康人格(1)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7769677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尊重个体差异塑造健康人格(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尊重个体差异塑造健康人格(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尊重个体差异塑造健康人格(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尊重个体差异塑造健康人格(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尊重个体差异塑造健康人格(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尊重个体差异塑造健康人格(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尊重个体差异塑造健康人格(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总编号: 年度编号:11 2011年诸暨市教研课题申报表课题名称 尊重个体差异,塑造健康人格 学科类别 初中德育 拟结题时间 2012.3 成果形式 调查报告及研究论文 课题负责人 徐燕 职务及职称 中教一级 课题组成员 徐燕,楼铁锋,王学丽 所在学校或单位 诸暨市牌头镇中 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 诸暨市牌头镇中 311825 联系电话 13575574728 Email 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一、基本情况课题组其它成员的有关情况姓名课题内分工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楼铁锋参与或指导牌头镇中政教主任王学丽参与调查及研究牌头镇中中教一级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名):2011年 月 日教

2、研员意见教研员(签名): 2011年 月 日教研室意见负责人(签名):2011年 月 日尊重个体差异,塑造健康人格一、课题的现实背景这是一个以分数论英雄的时代,倡导多年的素质教育依仍无法改变“一卷定终生”的考试制度。在中高考的指挥棒下,家长时刻关注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全社会把学生的学业成绩当作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当成绩成为学校生存的根本,各级各类学校不得不过分重视学科成绩,从而导致学校德育工作被忽视,人格教育被弱化,学生综合素质不容乐观。高分低能现象屡见不鲜,问题学生比比皆是。在这个本该朝气蓬勃的花样年龄,我们却无法感受到他们积极向上的张力。如今的青少年,普遍存在懒惰、狭隘、自私、冷漠、

3、惟我独尊、好占上风的心理,校园暴力、学生敲诈勒索、偷窃、抽烟、喝酒、赌博、上网成瘾等现象时有发生,他们的行为表现触目惊心,令人担忧。班主任是学生的直接负责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力量。出于一种积极的工作热情和负责态度,班主任往往把学生“规范”到一个整齐划一的模式中去,以至于在班级学生的教育标准、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和途径方面出现“一刀切”现象,久而久之,我们的热情工作反而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班级学生在思想和学习上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问题学生不断增多。这些问题学生的存在,立足眼前,影响了班风学风,影响了学校的安全与稳定;从长远看,一些社会不安定因素正处于萌芽状态。问题学生的产生当然是多方面的

4、,社会,家庭,孩子自身都可能成为原因,但是作为教育者,在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问题上是否如同学科成绩一样的重视,是值得考虑和深思的。二、课题的意义我党提出“三个代表”,在教育方面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为了人,为了一个个具体的人成为合格的公民,各自有自己的生活前途和人生幸福。如果面对这么多“问题学生”而不加关注,就缺少了对人的终极关杯,也背离以人为本的宗旨。作为教师,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是相比较而言,人格的教育更符合人性的发展,我们始终都不能忘记“育人”的天职。时常要记得“转化一个问题生要比培养一个优秀生更值得称道”。我们的学生正处在成长变化期,一时的问题不可能是恒定的,任何人都

5、在变化和发展着。他们的思想、大脑、身体各部分均未完善,在变化最大的时刻,成为问题生,如果以恒定视之,则消极地将他抛弃,使之朝更差方向下滑;如果认真教育引导,便会朝好的方向上进。忽视问题学生的教育,无异于向社会推出一个危险品。因此关注问题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问题学生”是值得全社会深入探讨的一个话题,学校的德育工作刻不容缓。许多的教育专家、学校领导、优秀班主任都在关注学校的德育工作,致力于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研究中。著名教育家叶澜说:“我们不再把教育简单当作现存知识直接传递的过程,而是看作生命交往和沟通的过程,只有有了这种生命

6、的沟通,才能深刻地实现对生命发展的影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可见,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对促成学成健康的人格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南昌二十一中“促进问题学生全面转化的实践和研究”实验课题,是江西省教科所“十五”规划的重点课题“提高中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教性”的子课题。经历了课题设计,班级实验,全面推广等三个阶段,研究步骤严谨,研究方法有效,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从教育和转化问题学生的方法和途径方面着手,具有科学的可操作性。德育教育不仅是认识活动,也是情感活动。情感是推动师生双边活动的强大动力,它贯穿于德育教育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教育

7、效果。因此,在德育教育中对“问题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是迫切和紧要的。三、课题研究的内容班集体作为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由班主任教师直接负责管理。班主任既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领导者和校纪校规的执行者,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力量。班主任工作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育秩序,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更是在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说的就是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影响之大。因此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和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本课题主要围绕目前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并加以实践。以下是班主任工作中较为常见的存

8、的不足:(一)、没有彻底克服应试教育的思想。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我们的班主任对学生的感知过程偏重于“智”的能力,忽视德、体、美等方面的发展,忽视了学生在思想、意志、情绪等方面的特点,在不知不觉中就把学生从学习成绩方面分成“尖子生”与“落后生”,并且把这种划分与“表现好”和“表现不好” 对应起来。同时,有些学校仍在热衷于追求“升学率” ,这样也势必导致班主任在工作中把重心都放在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从而使学习落后的学生失去关心与激励,这样导致这些学生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表现情绪化,这样既不符合素质教育对学生发展的要求,也给班级工作带来很大负担。(二) 、在对学生的评价上缺乏全面性、整体性 班主任

9、在工作中往往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从而把本来没有可比条件的学生之间主观地按优劣排队,而这种排列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把学生在不同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优缺点混淆起来,评价既笼统又不科学。这样即使“落后生”有好的一面也很难被班主任认识和发现,好学生即使有落后的一面,班主任也能“不以小慎掩大德”常常忽略不计了。 (三)、对学生的外在表现缺乏客观的分析和研究 班主任在具体工作中如果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把学生的表现与家庭背景及社会环境割裂开来,用统一的形式、统一的方法去要求学生达到统一的“规格”,而学生一旦达不到就加以批评责备,否定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且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无端的伤害

10、。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班主任工作中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差异当作学生发展个性的基础条件已成为一种教育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在加强班级建设上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真正使学生全面发展起来,而要达到这一点,班主任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转变教育观念,承认差异的客观存在,“因人施教”。班主任要从根本上做好学生工作,必须先在思想上转变观念,把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教育的目标,尊重学生的人格需要,“因人施教”。其次,班主任要克服应试教育的狭隘性,为学习落后的学生在其它方面提供表现发展的条件和机会,积极关心爱护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兴趣爱好和求职欲,是班级学生达到人人快乐成长,健康

11、发展。 (二)、发挥班主任“爱”的力量,用心去观察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变个性差异为个性特长。同时,还要善于捕捉发现落后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经常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也能像好学生一样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三)、注重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对学习落后的学生重点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最主要的是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发现他们最强的一面,找他们作为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在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展他的天赋素质的事情上,达到他的年龄可能达到的最卓越的成绩。”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在工作中注意把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资源来开发,发掘学生的发

12、展潜力,培养学习落后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创设“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发展环境。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期望通过对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摸索与实践,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出发,做好教育、启发、引导工作,有目的的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特点及发展方向,自觉参与学习与发展,减少班级问题学生的数量,让孩子在学校能真正体会到快乐与成功,培养健康的人格,为其今后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五、课题研究的步骤1、准备阶段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确定有待研究的问题学生,观察并记录其现有表现。2、实施阶段对确定的有待研究的问题学生进行定期的谈话,及时调整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其变化,并加以记录。并做好相应的问卷调查。3、 总结阶段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心得,研究体会调查问卷等材料,撰写成果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