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计划总结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7766810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计划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年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计划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年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计划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9年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计划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9年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计划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计划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计划总结(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总结2019年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总结全省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攻坚行动开展以来,盐湖区立足中心城市区位特点,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大运城”总体构想,坚持中心城区和美丽乡村同步建设、从严治理和规划引导同步实施、基础设施和文明素养同步提升、开展集中治理和建立长效机制同步推进的“四个同步”,按照“全面铺开、攻克难点、打造精品、建立机制”的推进思路,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区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观。一、城乡环境集中整治主要做法及成效(一)明确推进思路。一是全面铺开。全区22个乡、镇、办279个村庄和88个社区全面起动,在260余条1150公里的六级道路上摆开战场,不留空白,消除

2、死角,全面打响环境整治攻坚战。7月26日,运城经济开发区把35个村移交我区后,我区立即进行重点安排,强调步调一致,始终与全区各项工作保持同频共振。全区314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工作全面铺开,城乡共累计清理垃圾17.1万处13.3万余吨,整修道路588公里,美化墙面2901处48.4万平米,拆除残墙断壁、废弃建筑、违章建筑5506余处2.9万多平米,整理林带绿化用地9万多平方米。二是攻克难点。由于城市飞速发展、中心城市不断扩张以及市区两级城市管理职能转换中存在的客观原因,城乡结合部违法乱搭乱建、城市建筑垃圾随处倾倒造成灾害转移的现象,成为影响城市环境的两大“顽疾”。针对乱搭乱建,我们通过各种媒体途径

3、,发布了关于拆除违法建筑的公告,要求全区范围内违法建筑,10日内自行拆除,逾期未拆除的,将依法进行强制拆除。依法对全区791处近2万平米的违章建筑进行了强制拆除,其余的已经进入司法程序。针对垃圾乱倾乱倒问题,发挥交警、治超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治保会、民调会、巡逻队“一队”作用,划分责任片区,加强巡逻监控,合理疏导治理,城市垃圾特别是建筑垃圾无序倾倒问题得到有效扼制。同时,坚持把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作为重点,建立整改方案和措施清单,逐一进行“回头看”。对督查组转办的37个案件进行了及时查办、按时办结。三是打造精品。整治行动中,我区坚持把实施全域旅游与城乡环境整治结合起来,用景区标

4、准推进城乡环境整治行动,以游客视角审视环境整治成效,树立精品意识,打造精品工程。针对事关中心城市形象的运临路、运稷路、运永路、运风路、运金路和运城南出口等六大“城市出入口”,聘请专业公司规划设计,一口一特色,精心打造,确保面貌焕然一新。确定了解州、龙居、三路里3个示范小城镇,聘请专家分别设计重点示范镇街道立面改造方案;对全域旅游规划的郭店、牛庄、雷家坡、西张耿、苏村等15个“文化体验村”,设计了乡村墙体改造参考方案。对以上3镇15村,进行重点整治提升,按照“一村一镇一特色”要求,分别采取不同风格,加快路面、墙面、田面“三面改造”,各乡镇街道都确定23个示范村进行精心打造,为全区农村环境整治作出

5、示范。各产业园区、集聚区,突出产城融合、城乡融合、人与自然融合的理念,高标准实施整治和开发。四是建立机制。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是攻坚行动,决不是一阵风的运动。我区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每年投资7200多万元,引进启迪桑德、龙澄环保和美洁达3家公司,承担城乡主街主巷的垃圾清扫清运,与城乡群众自清门前形成无缝对接机制,实现了全区城乡环卫工作一体化全覆盖。政府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龙澄、启迪桑德、美洁达三个专业环卫公司,进行专业评价监督,评估结果与承包金挂钩。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若干监督检查组,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一方面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处置;另一方面,检查结果进行排队,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开通城

6、乡环境卫生投诉举报渠道,强化社会监督,设立举报电话和邮箱,举报投诉核实后,挂牌督办,限期整改。(二)通力合作攻坚。一是广泛动员,全员参与。省、市两级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攻坚行动任务部署后,我们立即召开了千人动员大会,对整治行动进行全面部署安排。区四大班子领导分别深入到各自所包乡镇街道,督促指导。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层层发动,精心组织。党员干部带头,群众人人参与,在全区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攻坚战。二是压实责任,强力推进。区委把城乡环境整治工作,作为检验干部攻坚能力的一场大考,作为“三基建设”的试金石,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全域旅游的重大举措。区四大班子领导包乡镇街道,职能部门包段,

7、乡镇干部包村,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南城街道等单位专门出台了环境整治问责机制。全区上下,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三是强化督查,狠抓落实。由区人大副主任、区政协副主席牵头,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的四个督导组,每周开展三轮督导检查,发现问题,下发督办函,限期完成整治任务;对城乡环境卫生投诉举报电话、邮箱渠道举报的问题,第一时间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对领导重视、整治成效明显的单位,及时通报表扬;对推诿扯皮、持徘徊观望态度、整治不到位的单位,通报批评,督查问责。四是开展竞赛,争创一流。建立了包括区四大班子领导、各乡镇办事处书记和区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内的微信圈,各单位都把整治情况及时上传,比亮点、

8、赛进度,形成了争先恐后、争创一流的良好局面。7月31日、8月1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组织区四大班子、各乡镇街道书记、相关区直单位负责人、四个督查组成员,对22个乡镇街道的环境集中整治情况,进行了一次大观摩,有效促进了整治工作。(三)巩固冬季行动。按照运城市委办公厅和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市开展“四治六化一创”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冬季行动的通知(运办发电201747号)有关要求和市委书记刘志宏、市长朱鹏在全市农村环境整治观摩推进会上的讲话精神,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脏、乱、差、污、绿”五个字要求,结合加快幸福盐湖建设、不断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的目标任务,我们区委、区政府于2017年10

9、月2018年3月,在前一阶段城乡环境集中整治的基础上,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冬季行动,把集中整治不断推向深入。通过近四个月的冬季行动,各乡(镇、街道)在继续巩固前一阶段环境整治工作的基础上,点面结合、持续攻坚,明确主攻方向,切实解决深层次问题,我们的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城乡累计共清理垃圾4556处2155余吨,整修道路600公里,美化墙面419处11万平米,拆除残墙断壁、废弃建筑、违章建筑893余处7996平米,整治乱搭乱建884处6693平米,整理林带绿化用地6万多平方米,治污水123处、减少污染面积220平米。一是健全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农村环境治理

10、的各项制度,从组织领导、工作推进、经费支撑、考核奖惩、共建共创等方面加强保障,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尤其是深入探索村民自治机制和成效奖惩机制,并进一步积极探索污水收集处理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公共财政、村级集体、农民群众共同承担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农村换届完成后,我们314个村都将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到村规民约当中,真正使环境集中整治的成效在广大群众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成为自觉。二是提升整治标准。我们始终以创建全市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先进县为引领,认真对照市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标准,从提升思想认识、完善管理制度入手,再次查找差距和问题,确保环境整治不断取得新成效。突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过程严管、科

11、技支撑、标本兼治,做到“三个统筹”,即统筹问题、效果、目标三大导向,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底色、特色、绿色三大重点,并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职责,提升整治标准,采取有效措施,继续深化集中整治行动。三是强化宣传发动。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力度,增强宣传效果,印发各类宣传材料2万1千余份,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宣传,在全区形成支持、参与整治工作的强大舆论氛围。通过在电视台设立“解决环境问题攻坚行动”、“争创卫生家庭、建设美丽家园”、“城乡环境大整治、干干净净过两节”等新闻、专访、专栏的形式,在重点时段、重要版面播放54期,及时报道整治工作动态。发挥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

12、的作用,最大程度发动广大青年、妇女和志愿者积极投身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四是加大督导考核力度。区政府六个副区长亲临一线,带领攻坚组,开展冬季行动。增强了督导检查的密度和力度,每月进行不定期督查,对督查发现的问题要求责任单位进行整改“回头看”,对没有整改、整改效果不佳、整改中敷衍了事的,全部列为重点整改内容,指定专人逐一跟踪问效,实行线上、线下督查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强化评价考核,加大问责力度,充分发挥督办系统的作用,确保整改落实全覆盖、无盲区。同时,将在年终和两节期间进行全区大检查,并将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年终考核范围,进行全区通报。五是加大曝光力度。宣传媒体和督导组针对各乡镇办的工作进展情况,加大

13、了曝光力度,共计曝光“脏乱差”问题98个,让脏乱差和违规陋习在媒体上亮相,通过曝光、亮相、出汗,形成了对脏乱差和违规陋习“零容忍”的社会氛围,确保环境整治冬季行动出实效。六是加大树立典型力度。强化典型选树,及时发现整治行动中的成效做法及好事迹、好干部、好群众、好机制。近期共树立典型19例,通过大力宣传,我区形成了注重弘扬正气、注重树文明新风,向先进学习、向先进看齐、争创先进的环境整治之风。(四)建设美丽乡村。认真执行市政府关于做好规划示范美丽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贯彻十九大精神、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努力打造一批规划引领、实施到

14、位、各具特色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样板村、“一村一品”产业龙头村、乡村文化旅游名村、生态园林绿化村、美丽宜居示范村。截至目前,我区的8个创建规划示范美丽乡村正在进行详细的大数据摸底调研。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原有的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攻坚行动工作领导组和领导机构不变,成员单位不变,组长调整为区委副书记主抓此项工作,区直有关单位成立的领导机构不变,相关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具体负责,进一步强化力量配备,压实工作责任,扎实推进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冬季行动工作重点乡镇的规划打造工作。二是打造精品规划。具体的规划设计由区住建部门负责,聘请有资质的的规划单位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实施。借鉴外地经验,在

15、充分彰显自身特色上做出亮点,建设中要加强精细化管理,力争打造同类美丽乡村建设的精品。三是确定实施主体。各个乡村为创建规划示范美丽乡村的实施主体,突出“绿色、生态、山水、人文”为主题,将统一按照编制好的规划进行美丽乡村的创建。四是整合项目资金。整合加强涉农资金和政策,把资金集中起来,捆绑使用,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涉农资金使用,确保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共建,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新机制。(五)建立长效机制。为了切实提高我区的乡村公共环境水平,巩固“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攻坚行动”的成果,实现乡村环境治理制度化、规范化和常

16、态化,营造干净、整洁、舒适的乡村公共环境,对标市委“改革抢先机,发展站前列,各项工作创一流”的总要求,建立城乡环境长效机制。一是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经过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讨论和在试点试行,制定了运城市盐湖区乡村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试行)运城市盐湖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管理办法(试行)运城市盐湖区全区通道绿化带林木管护管理办法(试行),现三个试行办法正在各乡(镇、街道)进行征求意见当中。二是完善各村的村规民约。抓住农村两委换届的契机,在农村将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村规民约建立起来,将完善农村环境村规民约工作、提升村民文明卫生意识作为检验农村新上任的两委干部工作能力的大考,全方位的做好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工作。现在,全区314个村都已将环境卫生工作纳入到村规民约中。二、存在的问题尽管目前我区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区城乡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但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在群众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