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766204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试题及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什么是微生物?主要特点,举例说明。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特点:a.体积小,面积大:典型的菌株体积仅1m3左右,比面积却有6104 b.吸收多,转化快:发酵乳糖的细菌1小时可分解其自重1000-10000倍的乳糖 c.生长旺,繁殖快:大肠杆菌每分裂1次时间为12.5-20.0分中,每昼分裂72次,后代4722366500亿万个。 d.适应强,易变异:某些硫细菌可在250甚至300高温下生存。 e.分布广,种类多:人体肠道中聚居着100-400种不同微生物,个数大于100万亿。试述G+菌和G-菌细胞壁的特点,并说明革兰氏染色的机理及重要意义?2、 试述G+菌和G-

2、菌细胞壁的特点,并说明革兰氏染色的机理及重要意义? G-菌细胞壁的特点是厚度较G+菌薄,层次较多,肽聚糖层很薄(仅2-3nm),故机械强度较G+菌弱。 机理:通过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G+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而G-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较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

3、成无色,这时,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G-菌呈红色,而G+菌仍为紫色。 意义:通过这一染色过程,可把几乎所有细菌分为G+和G-两类,是分离鉴定菌种的重要指标。同时证明了G+和G-主要由于其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差异而引起了物理特性(脱色能力)的不同,正由于这一物理特性的不同才决定了最终染色反应的不同试比较G+和G-在一系列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3、 试比较G+和G-在一系列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比较项目 G+细菌 G-细菌革兰氏染色反应 能阻留结晶紫而染成紫色 可经脱色而复染成红色肽聚糖 厚,层次多 薄,一般单层磷壁酸 多数含有 无外膜 无 有脂多糖(LPS) 无 有类脂和脂蛋白含量 低(仅抗酸性细

4、菌含有类脂) 高鞭毛结构 基体上着生两个环 基体上着生4个环产毒素 以外毒素为主 以内毒素为主对机械力的抗性 强 弱细胞壁抗溶菌酶 弱 强对青霉素和磺胺 敏感 不敏感对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 不敏感 敏感碱性染料的抑菌作用 强 弱对阴离子去污剂 敏感 不敏感对叠氮化钠 敏感 不敏感对干燥 抗性强 抗性弱产芽孢 有的产 不产细胞芽孢有何实践重要性,产芽孢的细菌有哪几类?4、 细胞芽孢有何实践重要性,产芽孢的细菌有哪几类?芽孢是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壁厚、含水量低、抗屈性强的休眠构造。无繁殖功能,芽孢有极强的抗热抗辐射,抗化学药物和抗静水压等特性。芽孢具有极强的

5、休眠能力,可以保存几年至几十年而不死亡,芽孢的有无、形态和位置,在细菌分类和鉴定中是重要的形态学指标,实践上芽孢的存在亦利于菌种的筛选与保藏,有利于对各种消毒、杀菌措施优劣的判断等。产芽孢的菌有:革兰氏阳性菌:芽孢杆菌属,梭菌属,芽孢八叠球菌属 革兰氏阴性菌:脱硫肠状菌属7、列表比较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细胞结构、群体特征及繁殖方式的异同点。 细胞结构 群体特征 繁殖方式细菌 单细胞原核生物,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内含物,核区组成,少数含有特殊结构,如鞭毛、荚膜等。革兰氏染色有G+、G- 菌落一般呈现湿润较光滑,较粘稠,易挑起,质地均匀,菌落正反面及边缘中心部位颜色一致 主要为裂殖

6、少数为牙殖放线菌 单细胞多核原核生物,革兰氏染色显阳性,细胞壁的成分主要为肽聚糖,细胞呈丝状分枝,形成基内菌丝,气生菌丝 干燥、不透明、表面呈致密的丝绒状,上有一层彩色“干粉”难挑起,菌落正反面颜色不一致 多数进行孢子繁殖,少数以基内菌丝分裂,形成孢子状细胞进行繁殖霉菌 由菌丝构成,直径3-10m,与酵母菌细胞类似,细胞壁主要有几丁质构成,少数含有维生素 菌落的形态较大,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松或紧的蛛网状、绒毛状、棉絮状,与培养基结合紧密,不易挑起 气生菌丝转化成各种子实体,子实体上或里面产生无性或有性孢子,进行繁殖。酵母菌 细胞直径为细菌10倍,是典型的真核微生物细胞主要由细胞

7、壁,细胞膜,细胞核构成。细胞壁分为三层,成分为酵母维生素 较湿润,较透明,表面较光滑,容易挑起,菌落知底均匀,正反面以及边缘与中央部位的颜色一致。 无性繁殖:牙殖,裂殖,无性孢子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孢子如何获得细菌(G+、G-)、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原生质体?G+菌原生质体获得:青霉素、溶菌酶G-菌原生质体获得:EDTA鳌合剂处理,溶菌酶放线菌原生质体获得:青霉素、溶菌酶霉菌原生质体获得:纤维素酶酵母菌原生质体获得:蜗牛消化酶营养类型 能源 氢供体 基本碳源 实例光能无机营养型(光能自养型) 光 无机物 CO2 蓝细菌、紫硫细菌、绿硫细菌、藻类光能有机营养型(光能异养型) 光 有机物 CO2及

8、简单有机物 红螺菌科的细菌(即紫色无硫细菌)化能无机营养型(化能自养型) 无机物 无机物 CO2 硝化细菌、硫化细菌、铁细菌、氢细菌、硫磺细菌等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异养型) 有机物 有机物 有机物 绝大多数细菌和全部真核生物试分析麦康开培养基的各组分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该培养基属于什么培养基?A 功能蛋白胨 氮源乳糖 碳源NaCl 无机物牛胆酸盐 生长因子PH7.4 适宜菌生长1%中性红 指示剂发酵管 判断是否产气属于半组合培养基是否所有的微生物都需要生长因子?如何满足微生物对生长因子的需要? 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须,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但并非任何微生物都需

9、要从外界吸收生长因子。如:多数真菌、放线菌和不少细菌。E.Coli等都是不需要外界提供生长因子的生长因子自养微生物。生长因子异养微生物,如乳酸菌,各种动物致病菌、原生动物、支原体等。 在配置微生物培养基时,如配置天然培养基,可加入富含生长因子的原料酵母膏、玉米浆、肝浸液、麦芽汁等;如配置组合培养基,可加入复合维生素溶液。测定微生物的繁殖数常用那些方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一)、直接法: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细胞并进行计数的方法,所的结果包括死细胞。 比例计数法:很粗的计算方法 血球计数板法:可以数出死菌和活菌的数目较精确,但亦有一定误差。 (二)、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 液体稀释法(MPN):不

10、准确 平板菌落计数法:不能全面反映样品中的活菌数,技术要求较高。测定微生物的生长量有那些方法?比较优缺点? (一)、直接法: a.测体积:很粗的方法,用于初步比较用。 b.称干重:可用离心法或过滤法测定。 (二)、间接法: a.比浊法:可用目测观察未知浓度菌的浓度高低,精确度低,方便;精确测定可用分光度计,方法简单,可随时测出菌体生长情况。 b.生理指标法: 测含氮量,含碳量等,精确度很高,但测定技术要求高。列表比较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发酵的异同点。呼吸类型 氧化机制 最终电子受体 产物 产能 呼吸链有氧呼吸 有机物 O2 CO2、 H2O 多 完整无氧呼吸 有机物 无机氧化物延胡索酸 CO2

11、、 H2ONO、N2 次之 不完整发酵 有机物 氧化型中间代谢产物醛酮 还原型中间代谢产物 少 无,底物水平磷酸化诱变育种的基本环节有那些?整个工作的关键是什么? 工作关键:选择简便有效的诱变剂 挑选优良的出发菌株 处理单孢子悬液 选用最适诱变剂量充分利用复合处理的协同效应利用和创造形态,生理和产量相关指标设计和采用高效的筛选方案方法。创造新型筛选方法。试述艾姆氏(Ames)法检测致癌剂的理论依据,一般方法和优点。 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在基本培养基的平板上不能生长,如发生回复突变成原养型后能生长。方法大致是在含待测可疑“三致”物(例如黄曲霉毒素、二甲氨基偶氮苯、“反应停”或二垩

12、英等)的试样中,加入鼠肝匀浆液,经一段时间保温后,吸入滤纸片中,然后将滤纸片放置于平板中央。经过培养后,出现三种情况:在平板上无大量菌落产生,说明试样中不含诱变剂;在纸片周围有一抑制圈,其外周围出现大量菌落,说明试样中有某种高浓度诱变剂存在;在纸片周围长有大量菌落,说明试样中有浓度适当的诱变剂存在。 优点:快速、准确和费用省等。为什么在进行诱变处理时,要把成团的微生物细胞或孢子制成充分分散的单细胞或孢子悬液? 一方面分散状态的细胞,可以均匀的接触诱变剂,另一方面又可避免长出不纯菌落。在某些微生物中,由于许多微生物细胞内同时含有几个核,即使用单细胞悬浮液还是易长出不纯菌;有时虽处理了单核的细胞或孢子,由于诱变剂只作用DNA双链中某的一条单链,故某一突变还是无法反映在当代的表型上。只有经过DNA复制、细胞分裂后,这一变异才在表型上表述,出现不纯菌落。不纯菌落的存在,是诱变育种中初分离的菌株经传代后很快出现生产性状“衰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