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行业)我们生活的生物圈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766128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2.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科技行业)我们生活的生物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物科技行业)我们生活的生物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物科技行业)我们生活的生物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物科技行业)我们生活的生物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物科技行业)我们生活的生物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科技行业)我们生活的生物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科技行业)我们生活的生物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Http:/单元我们生活的生物圈 第1章生物与环境 一、知识结构 二、内容简介 课程标准构建了“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确立“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在内容标准的十大主题中,与本章密切相关的就有二项:科学探究、生物与环境。所有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环境,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可以增强我们采取正确的措施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的意识。人类只有在有利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学习、工作、生活、生产与发展。因此,学习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知识也就成为学生学习生物的首要内容。而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必须讲究科学性和方法论,为此,学习科学探究

2、的基本方法显得尤其重要,课标把“科学探究”列为一级主题中的第一主题,可见其重要性。学会科学探究,也是今后不断学习与探究生命科学的基本能力。 本章教材包括五节:生物生存的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前四节侧重于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学生能举例说明生物生活的环境,描述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从而辩证地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念。后一节侧重于学习常用的实验仪器如显微镜,以及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在整个章节的学习过程中,贯穿着观察、调查、测量、模拟等科学探究的活动,学生在

3、各具特色又有不同侧重的探究活动中,有助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以不断激发,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素养得以学习和培养。本章重视科学探究的基本训练与学习,重点安排了3项探究活动,目的是要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如第2节探究光照和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侧重于指导 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第3节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侧重于训练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数据;第5节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则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讨论交流六个环节上完整地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这三项探究活动就地取材、简便易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再通

4、过本章设计安排的其他探究活动,促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意识到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意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同时,在观察分析、调查研究和探究实验等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教师应指导学生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通过学生的辐射作用,不仅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要提高家长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形成“保

5、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风尚。 第一节、生物生存的环境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举例描述生物生存的环境。并尝试对生物生存的环境进行归类。2、能力目标:学会观察,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关爱生物,从保护生物生存环境做起。二、教材分析自然界中生活着成千上万形形色色的生物,它们分布在广泛的自然环境中,以各自独特的生活方式生活着,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本节教材从图片资料入手,展示了六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学生比较熟悉的生物如企鹅、珊瑚虫、雪莲、鼠妇、豹、大象的生存环境,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图片资料,以及引导学生联系

6、生活实际,分析生物生存的环境,并尝试对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行归类。此外,教材在DIY中安排了观察校园植物的生存环境的活动,教师可有目的地组织这项观察活动。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是发现问题,认识事物的起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同时还可组织学生利用其他一些途径,如网络、报刊杂志等,收集、展示、交流有关各种生物所处的生存环境的资料,从而让学生对生物生存的环境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在各种形式的观察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爱护一草一木的环保意识。本节的重点是:描述生物生存的环境并归类。难点是:对学生观察能力、收集资料能力的培养。课时建议:本节教学安排1课时。安排策略

7、如下表方案1 方案2在绪言课上预先布置学生课外调查。本节课直接交流,结合游戏活动,讨论分析生物生存的环境。 (1) 资料分析(2) 分组,提出调查任务。(3)由各小组组长带领成员在校园内进行调查。老师随行,及时指导。(4)剩余时间交流等。(或下节课交流以引入新课)三、活动指导:本节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积极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活动1:观察校园植物的环境针对学生刚从小学到初中,而且是第一次组织调查活动,所以老师应该在组织好调查活动上下一些功夫,为今后的调查打下基础。建立调查小组(35人比较适宜),做到分工明确,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相互合作等。明

8、确调查的主题、内容,让学生充分讨论,确定调查的步骤、方式、线路等。引导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调查表。并尝试把生物生存的环境进行归类。对于调查过程中不认识的植物,要提示学生正确的采集的方法,以便带回来向老师请教或通过其他方式查询结果,在调查过程中要提醒学生不能随意破坏树木和花草。对学生的评价除了知识方面,还应该包括学生合作的态度,查寻资料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爱护校园内植物的情感等。组织部分学生利用其他一些途径,如网络、报刊杂志等进行调查。也可利用社区资源,观察所在社区(村庄)生物的生存环境。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联系生活实际,扩大调查范围。活动2: 为生物寻找自己的家在课堂教学中可

9、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如“为生物寻找自己的家”。先由教师和学生准备不同的生存地点“家”(可以是一片草地、一个池塘、一座高山、一片海洋、一块沼泽地、一片沙漠、一片蓝蓝的天空或是一张具有更多不同环境的地图等)以及写着各种生物名称的小纸片,然后让学生为这些生物找自己的“家”,分析这个“家”的环境特点以及这个“家”如果遭到破坏的可能后果,从而更深刻地了解生物生活的环境。为了更好地组织这样的游戏活动,可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派代表进行比赛,为指定数目(如10个)的生物找“家”,看谁最先找到自己的家。然后结合学生提供的生物种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鲸、扬子鳄、燕子、兔子、鹰、松树、蚂蚱、珊瑚虫、水稻

10、、紫菜、蘑菇、仙人掌、骆驼的“家”有什么特点?尝试对生物生存的环境进行归类,如水中、陆地(沙漠、赤道、极地、高山、森林、草原)、空中等。限于学生的认识水平,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非生物成分组成的环境和生物成分组成的环境两大类。第二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举例说明生物之间有制约和联系。2、能力目标:初步体验实验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生物的生存依赖着环境,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二、教材分析“做中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第一节的学习过程中,主要安排了观察的活动

11、,使学生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本节通过探究光照和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并且从实验中培养学生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方面的技能。同时学生在种植作物的过程中,对生命的体验与感受将更深刻,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直接灌输知识的弊端。由于探究光照和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是本书的第一个实验探究活动,教师要在怎样控制实验变量和怎样设置对照实验上多加指导,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在探究光照和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结合图片资料以及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的资料,分析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认识环境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理解

12、生物的生存依赖着环境。教材还体现了课标中“STS”的要求,特意安排了科学技术社会板块现代温室,以帮助学生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了解人类是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来控制环境因素,以求得农作物的高产,从而让学生树立学好生物,今后为生产服务的意识。本节的重点是:能举例说出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本节的难点是:实验探究中实验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课时建议:本节教学安排2课时。安排策略如下表方案1 方案2第一课时 (1)交流分析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2)设计探究实验:光照和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开展实验。 第一课时 (1)交流讨论调查的有关植物的生存环境的内容,引入新课,分

13、析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2)设计探究实验:光照和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3)开展实验。第二课时 (3)交流实验结果,总结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4)分析总结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第二课时 (4)交流实验结果。总结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5)分析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备注 探究光照和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的实验需要观察一定时间(1周10天),教师还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三、活动指导:探究光照和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为了保证第一次实验探究活动的成功,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指导。可提供一些植物的种植资料。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组织单一因素、多组重复探究为宜。例

14、如:光照充足、适量浇水与遮光、适量浇水为一实验对照组,由几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同时开展实验探究。根据实验结果寻找共同规律。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观察记录。表达与交流是学生总结与反思探究过程,展示探究成果的重要环节,老师应鼓励学生正确、如实表达其探究结果,并与其他同学充分交流。 不管实验成功与否,对学生积极探究的态度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要做的只是:帮助学生找出成功(失败)的原因,并加以改正,引导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掌握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分析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活动的讨论题参考答案:讨论1:图1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图2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温度),图3

15、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图4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光、温度等。讨论2:自然界的生物主要受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阳光,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会,以它为食物来源的动物和人类就会无法生存。如果没有空气,植物、动物与人类就不能呼吸。水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如果缺少水分,植物、动物和我们人类都会死亡。每一种生物都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生活,超过这个温度范围都不能生存。DIY-1:菊花是短日照植物,日光照时间短于一定时间才有利于开花,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与10的夜温适于花芽发育。我们只需在培育过程中适当缩短日光照时间,如进行遮光处理,就能促进菊花提早开花。DIY-2: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耳朵小,有利于防止热量过分散失。生活在非洲沙漠的大耳狐耳朵大,有利于及时散失体内的热量。这主要受到温度的影响。 生态因素 环境中一些重要因素的改变能够直接影响生物的生活,这些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类。它们对生物生活的影响与作用往往是联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