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地表形态变化(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27763135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地表形态变化(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地表形态变化(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地表形态变化(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地表形态变化(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地表形态变化(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地表形态变化(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地表形态变化(含解析)(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5地表形态变化01内 力 作 用考查角度1结合地质剖面图,判断地质构造类型(2018年海南卷)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下题。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蚀B.岩层褶皱C.风沙侵蚀D.岩层断裂解析据图可知,断层是X区和Y区的界线,两区存在的主要差异是X区各个岩层的海拔整体低于Y区,但X区和Y区地下岩层的沉积序列(泥岩、砂岩和砾岩)和厚度却高度一致,可推知两区在地质历史上的沉积环境也高度一致。后来在内力作用下岩层整体出现断裂,同时X区岩层整体相对下沉,而Y区岩层整体相

2、对上升,从而导致图示区域出现分异。答案D考查角度2以地质剖面图为命题背景,解析地质活动过程(2018年北京卷)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图中()。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解析本题以地质剖面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据图可知,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图中侵入岩(花岗岩)侵入了断层的上覆岩层(如砂岩、页岩、石灰岩),说明岩浆侵入发生在砂岩、页岩、石灰岩形成之后,而

3、这些岩层又是在断层之后形成的,说明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岩浆侵入会提供高温高压条件,可能导致接触部位乙处的岩石变质;丙处的溶洞景观是因石灰岩岩体受到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答案C 1.地壳物质循环(1)三大岩石的特点、形成及用途类型形成常见岩石用途特点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没有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花岗岩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致密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玄武岩矿物结晶不明显,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形成岩石石灰岩、砂岩、

4、砾岩、页岩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变质岩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岩石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片理构造(2)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不管形式怎么变,判读都应把握“一、二、三、四、五”原则。 “一”指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岩;“二”指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三”指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四”指四种作用,即岩浆活动、外力作用、变质

5、作用、重熔再生;“四”也指四种物质,即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五”指五种外力作用形式,即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2.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应结合图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1)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岩石圈与板块;板块内部与边缘。(2)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3)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裂谷、海洋、岛屿等地形的形成与分布,地震、火山、地热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等。3.地质构造的判断与构造地貌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判断方法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体,常成为山岭或高地

6、,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体,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背斜成谷)向斜轴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向斜成山)地质剖面图判断技巧(1)确定岩层及其新老关系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存在的岩层类型及其新老关系,也可以通过岩层之间的关系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一般岩层平行分布,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若为背斜(如图c乙处),则两翼新、中间老;若为向斜(如图c丁处),则两翼老、中间新;若有侵入岩体(如图b),侵入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2)判断地质构造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中的地质构造特征

7、,分析图示是向斜(如图a中M处)还是背斜;结合岩层的断裂和移动特点判断出断层构造(如图c中丙处)。(3)判断地表起伏状况及地貌类型图a河流发育在背斜,M处的地形为向斜山,该处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图c甲处有石灰岩分布,结合地表形态可知该地喀斯特地貌发育,图中乙处为背斜山,丁处为向斜山。(4)判断岩层的特定情况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有沉积作用或已经形成了沉积岩,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或沉积岩被剥蚀;三是当时当地的气候发生了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

8、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在地质学里围岩的意思是矿物或矿石周围的岩石)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形成的侵入岩晚于围岩形成时代。下图为某一出露地表的岩石,为沉积岩、为花岗岩、f为断层。岩层中有三叶虫(距今5.6亿2.4亿年)化石,岩层中有恐龙(距今2.3亿年6500万年)化石,层中有火山灰层T,T层中矿物的形成距今约300万年。读图,回答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花岗岩侵入在火山喷发T之后B.断层f发生在花岗岩侵入之前C.a处岩石年龄最老,b处岩石年龄最新D.花岗岩的地质年龄可能为1400万年解析图示花岗岩侵入到了层中,但没有侵入到层,说明其形成年

9、代晚于层、早于层,结合各层的年代,可判断D项正确。断层f破坏了、T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于、T之后,则B项错误;b位于层,而均为沉积岩,上面的沉积岩应年龄较新,则处岩层年龄要新于b处。答案D山东青岛的马山石林是由直径约1米,高30余米的柱状玄武岩组成,笔直挺拔,排列紧密,恰似一片密林(图)。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序号表示地质作用,甲、乙、丙、丁表示三大类岩石。读图,回答12题。1.马山石林的主要岩石类型是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2.马山石林在地表易受到的地质作用是图中的()。A.B.C.D.解析第1题,由材料“马山石林是由直径约1米,高30余米的柱状玄武岩组成”可知,马山石林为玄武

10、岩,玄武岩是喷出型岩浆岩;由图可知,甲是侵入型岩浆岩,乙是喷出型岩浆岩,丙由沉积物形成,故判断丙为沉积岩,则丁为变质岩。第2题,根据图中已给信息可以判断,甲、乙为岩浆岩,丙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为冷却凝固,为外力作用,是固结成岩,为变质作用,为重熔再生;岩石在地表会受到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马山石林出露在地表易受到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答案1.B2.C读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34题。3.图中()。A.断层形成时间早于地层B.形成的内力作用相同C.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D.断裂之后岩层相对下降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的储油气条件B.b处

11、岩石致密坚硬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D.d区的石灰岩形成雅丹地貌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地层形成后发生了断裂,因此断层形成时间晚于地层;形成的地质作用为变质作用,形成的地质作用为冷却凝固;是岩浆喷发形成的山地;断裂之后岩层相对下降。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地质构造为背斜,具有良好的储油、储气条件;b处为喷出岩,有气孔构造,质地不致密;c处位于断层处,不适宜建坝蓄水;d区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答案3.D4.A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和部分50米高程沉积岩年龄(单位:距今百万年)分布图。读图,回答56 题。5.M处的构造地貌属于()。A.向斜谷B.向斜山C.背斜山D.背斜谷6.M

12、处构造地貌形成过程顺序最有可能为()。侵蚀作用褶皱隆起固结成岩作用沉积作用A.B.C.D.解析第5题,根据图例等岩龄线可知,M处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构造。根据等高线数值可判断M处数值小于4650米,其两侧相邻等高线数值为4650米,可判断为谷地地形,为背斜谷。第6题,M处首先在沉积作用的影响下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然后在造山运动过程中褶皱隆起,形成山地,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地。答案5.D6.C02外 力 作 用考查角度1以区域地貌变化为背景,考查外力作用的类型、对地表形态及环境的影响(2019年全国卷)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

13、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13题。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D.风2.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3.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解析第1题,霍林河上游流经大兴安岭,流速快、泥沙搬运能力强,在出山口位置因地势变得低平,水流速度减慢,从上游挟带的泥沙、碎石在此堆积形成山前平原(冲积扇),因此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

14、要是流水;山前平原地势平坦,而构造运动常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该地纬度较低且大兴安岭海拔较低,山前地带没有大规模的冰川活动;修建水库前,山前地区因有河流流经,水资源较丰富,气候较湿润,受风力侵蚀、沉积等作用影响小。第2题,山前平原位于大兴安岭西侧的内蒙古高原东部,属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风力作用强;在风力的侵蚀作用下,山前堆积的泥沙不断被吹蚀、搬运,形成风蚀洼地;随着风力的不断侵蚀,洼地不断增多、增大。地面沉降通常规模较大、发生的速度快,并且塌陷是从地下向地面传播的,与该地洼地慢慢由地表向地下不断侵蚀、加深的特征不符;此时河流断流,流水侵蚀作用极微弱;地下冻土冻融塌陷应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夏季气温高,地面冻融塌陷,冬季气温低,土壤结冰,则不再冻融塌陷,并不会使洼地一直变大、变深。第3题,洼地增多增大,反映了该地风力侵蚀作用加剧,被风力吹蚀、搬运的泥沙在周边地区沉积,使周边地区的土地更容易沙化;河流断流,地面径流短缺,水流难以搬运泥沙,水土流失问题少;河流断流,水资源短缺,形成沼泽需有稳定、丰富的水源条件;周边地区泥沙不断沉积,使其地势抬高,造成地下水埋藏深度增大、地下水位下降,不易出现土地盐碱化。答案1.B2.C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