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4 地球上的水环境(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27763130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4 地球上的水环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4 地球上的水环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4 地球上的水环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4 地球上的水环境(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4 地球上的水环境(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4 地球上的水环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4 地球上的水环境(含解析)(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4地球上的水环境01水循环考查角度1以区域水体为背景,考查影响水循环速度的因素(2018年全国卷)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题。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及其影响。影响水体更新的因素有降水量、水流速度、水量等。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湖泊水量巨大,故湖水更新缓慢。答案D考查角度2结合示意图考查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2017年全国卷)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

2、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2题。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000毫米B.约为2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解析第1题,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气温、风力、湿度等。蒸发能力与气温、风力呈正相关,与湿度呈负相关;而实际蒸发量还与当地可被蒸发的水量多少呈正相关。“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盐湖多年平均入湖水量与出湖水量(蒸发量)相差不大,则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相当;而材料中提到“年均降水量

3、仅为210毫米”,C项正确。第2题,图中只有坡面海拔最高、坡度最大,降水后绝大部分的雨水快速转化为地表径流,流向其他地势较低处,而在坡面存储水量最少,故此处可供蒸发的水量最少,所以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坡面。答案1.C2.A考查角度3结合图文资料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2016年全国卷)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

4、大D.河道淤积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降水量增加坡面径流增加蒸发(腾)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加A.B.C.D.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解析第1题,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较多的季节下渗量减少,从而使更多的降水转化为坡面径流,使河流汛期径流量增加;汛期地下水减少使其在枯水期补给河流的水量也减少,进而导致枯水期水位下降,所以河流径流量的年内波动强烈。降水变率主要取决于该地的气候,小范围森林

5、植被遭到破坏,对降水影响较小;河道淤积是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雨水冲刷地面,河水含沙量增加的结果,而不是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的原因。第2题,森林植被恢复后,植被覆盖率增加,植物蒸腾作用会明显加强,但是山地绿化只是小范围的植被变化,对降水影响较小,说法错误,说法正确;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说法错误,说法正确。第3题,森林植被恢复后,蒸发(腾)量增加,所以甲、乙两河径流总量会减少;根据图中岩层倾斜状况可知,同一岩层的海拔在甲河流一侧高于乙河流一侧,因此降水时甲河流一侧山体的降水转化形成的地下水就会成为乙河流的补给水源,导致甲河流径流量减少,乙河流径流量增加。答案1.B2.C

6、3.D考查角度4结合示意图考查水循环原理的应用(2015年全国卷)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3题。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种植土层和砂层C.砂层和砾石层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A.提供园林观赏景

7、观B.保护生物多样性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调节局地小气候解析第1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在种植土层上部铺设树皮覆盖层,能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因此起到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第2题,读图可知,组成种植土层和砂层的颗粒物质较小,雨水下渗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对下渗雨水的净化作用较强。第3题,由材料可知,雨水花园模仿浅凹绿地,“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因此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答案1.D2.B3.C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3)影响降水的因素(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影响因素对地

8、表径流的影响年降水量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流域面积(支流数量)与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植被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地质条件(土壤质地)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会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蒸发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人类活动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5)影响下渗的因素(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大量的地下水。2.水循环原理的运用水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其循环过程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其他自然要素产生重要影响

9、。常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湖泊性质湖泊根据湖水性质可分为淡水湖和咸水湖。从水循环过程看,注入湖泊的河水从陆地上带来盐分,如果没有河水或者地下水的排盐作用,湖水经过强烈的蒸发之后就形成咸水湖;如果有河水或者地下水常年流出,起到排盐作用,就形成淡水湖。(2)分析水土流失强弱水土流失强弱与水循环的地表径流有着直接关系。受地表植被、地形坡度、降水量的大小等影响,如果地表径流水量大、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就重,相反就轻。如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平整土地等人类活动,都是为了减小地表径流的水量和流速,以达到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3)分析沼泽湿地的形成影响沼泽湿地的环节有降水、蒸发、下渗

10、和地表径流等,例如高纬地区沼泽地的形成原因一般包括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有河水、季节性积雪融水等的汇入,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存在地下冻土不易下渗,蒸发量小等。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人类主要通过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来影响水循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分析时可从四个角度进行:分析角(尺)度内容时间尺度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如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空间尺度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生态环境角度大面积排干沼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所以应保护沼泽地;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陷、海水倒灌;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汇集,河流径流变化

11、幅度增大,易造成旱涝灾害水资源角度人类对水资源加以利用时,应充分了解水循环的规律,如果开发利用的速度超过了水资源循环的速度,则会出现水资源枯竭。人类生产或生活中直接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也会加剧对水资源的破坏,使世界大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危机读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天然林区多年平均径流深度与森林覆盖率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曲线依次代表()。 A.年径流量、地表径流、地下径流B.年径流量、地下径流、地表径流C.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年径流量D.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年径流量2.在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可以()。A.增加地表径流量B.增加径流总量C.减少地下径流量D.控制土壤侵蚀解析第1题,读图,

12、径流深最大,基本等于之和,故为年径流量。随着森林覆盖率提高,森林调蓄径流能力增强,地下径流会增多,地表径流会减少,故为地下径流,为地表径流。第2题,在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可以提高森林覆盖率,再读图可知,随着森林覆盖率增加,年径流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增加、地表径流量减少,土壤侵蚀得到控制。答案1.B2.D图甲为祁连山地区水循环示意图,为境外水汽输入量,P为总降水量,E为本地蒸发量,O为输出水汽总量,R为径流量;图乙为该地区由水汽输送和蒸发引起的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3.与2002年相比,2009年祁连山地区()。A.一定增加B.P一定增加C.O一定减小D.R一定减小4.与2002年相比,

13、2009年祁连山降水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输入水汽增多B.输入水汽减少C.蒸发水汽增多D.蒸发水汽减少解析第3题,由图乙可知,2009年由水汽输送和蒸发引起的总降水量大于2002年,则P一定增加。材料信息不能确定其他要素的变化。第4题,由图示可知,2002年和2009年由水汽输送引起的降水没有差别,但因蒸发引起的降水2009年大于2002年,则可能是蒸发水汽多而降水多。答案3.B4.C 新疆的坎儿井是人工开挖可自流引水的古代水利工程,是绿洲农业及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它由竖井、暗渠(含集水段与输水段)、地面输水的明渠道和储水用的涝坝等部分组成(如图)。近几十年来,坎儿井水量衰减或干枯等

14、现象威胁绿洲。读图,回答57题。5.坎儿井水冬季不断流,其主要原因是()。有地下水补给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化增多暗渠输送,受气候影响小山地阻挡冬季风,冬季不易结冰A.B.C.D.6.绿洲位于坎儿井的()。A.竖井周围B.明渠两侧C.坎儿井上游D.涝坝下游7.近几十年来,坎儿井水量衰减的主要原因是()。A.超采地下水导致区域地下水位下降B.城市化使硬覆盖增多,下渗减少C.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强烈D.沙砾石层,使井水下渗,水量变少解析第5题,冬季该区域气温在0 以下,所以可以排除,该区地下水受外界影响小,可以补给坎儿井。第6题,绿洲主要分布在坎儿井水露出的地方,即图中的涝坝下游。第7题,坎儿井衰退,主要与其补给水源的减少有关,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减少,水位下降,补给坎儿井的水量随之减少。答案5.C6.D7.A下渗率指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由地表渗入地下的水量,常用mm/h计。在某种情况下,降雨渗入地下时的最大下渗率,叫“下渗容量”,不同的下垫面其下渗容量不同。降雨损失量包括地表的截留、下渗、填洼与蒸发等。图为下渗率随时间变化图,图为不同地表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变化图。读图,回答810题。8.在同一区域中,图中四个时间点降雨累积损失量最大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