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习论-第二讲 格式塔心理学与化学学习.ppt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27759357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学习论-第二讲 格式塔心理学与化学学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化学学习论-第二讲 格式塔心理学与化学学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化学学习论-第二讲 格式塔心理学与化学学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化学学习论-第二讲 格式塔心理学与化学学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化学学习论-第二讲 格式塔心理学与化学学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学习论-第二讲 格式塔心理学与化学学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学习论-第二讲 格式塔心理学与化学学习.ppt(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早期认知学习理论 格式塔 场论以及对化学学习过程的认识 第一节格式塔早期学习理论与化学学习策略 GestaltPsychology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韦特海默 格式塔 Gestal 理论由魏特海默 M Wetheimer 于1912年提出的 考夫卡 K Koffka 和苛勒 K Kohler 也是重要的代表人物 其核心理论基础整体论思想对以构造主义为代表的元素主义心理学形成强有力的冲击 同时成熟之后它也反对行为主义 产生背景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一 古代整体论的思想传统格式塔心理学最大的特点是强调研究心理对象的整体性 整体性思想的核心是有机体或统一的整体大于各部分单纯相加之和 这是一种和原子

2、论思想相对立的观点 整体论思想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 但真正体现是在黑格尔 G W F Hegel 的哲学之中 黑格尔用有机体的整体论来解释人类的历史 认为人类历史的基本单位是国家和民族 历史事件不能简单还原为个人行为 二 科学背景格式塔心理学家们接受和利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已被科学界普遍接受的物理学中 场论 的思想对心理现象及其机制作出全新的阐释 从而开创了心理学的新天地 三 心理学背景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主要受马赫的理论和形质学派理论的启发 1865年 马赫撰文证明 经验的整体不只是知觉部分之和 在近 现代心理学的著作中 马赫被列为格式塔心理学的先驱者之一 当代心理学史界基本认同形质

3、学派是格式塔心理学的直接前驱 直接影响到其整体论思想的形成 形质学派倡导研究事物的形 形质 形质 是知觉中存在的由感觉成分派生出但又不是感觉简单复合的新成分 它最终决定着知觉的结果 这是一种朴素的整体观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一 马克斯 惠特海默 M Wertheimer 1880 1943 惠特海默最大的贡献是于1912年在德国法兰克福在研究似动现象的基础上首创格式塔心理学 Gestaltpsychology 对思维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主要著作 创造性思维 1945 二 沃尔夫冈 苛勒 W Kohler 1887 1967 顿悟说 人猿的智慧 1917 心理学中的动力学 1940 三

4、 库特 考夫卡 K Koffka 1886 1941 著作最多产的一位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1935 儿童心理学的经典著作 心灵的成长 儿童心理学引论 1924 格式塔学派反对把心理还原为基本元素 把行为还原为刺激 反应联结 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 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 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 其主要观点是 思维是整体的 有意义的知觉 而不是联结起来的表象的简单集合 学习是在于构成一种完形 是改变一个完形为另一完形的过程 一 格式塔的基本观点 一 似动现象似动现象是指 两个相距不远 相继出现的视觉刺激物 呈现的时间间隔如果在1 10秒到1 30秒之间 那么我们看到的不

5、是两个物体 而是一个物体在移动 似动现象是形成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 它把重点放在整体系统上 在这个系统中 各个部分是以一种能动的方式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也就是说 仅根据各分离的部分 无法推断出这个整体 例如 漩涡之所以会那样 并不是由于它所包括的那些具体水滴的原因 而是由于水的运动方式 如果把漩涡分解成水滴 就无法理解漩涡这种现象了 除此之外 动画片 小时候玩的动画书 霓虹灯广告等都是似动现象的应用 二 整体与部分格式塔心理学家把重点放在整体上 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承认分离性 事实上 格式塔也可以是指一个分离的整体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 一个人的知觉场始终被分成图形与背景两部分 图形 是一个格式塔 是

6、突出的实体 是我们知觉到的事物 背景 是尚未分化的 衬托图形的东西 人们在观看某一客体时 总是在未分化的背景中看到图形的 重要的是 视觉场中的构造是不时地变化着的 一个人看到一个客体 然后又看到另一个客体 也就是说 当人们连续不断地扫视环境中的刺激物时 种种不同的客体一会儿是图形 一会儿又成了背景 说明这种现象的一个经典性例子是图形与背景交替图 见下图 当你注意白色部分时 图形是一只高脚酒杯 黑色部分成了背景 而当你注意黑色部分时 图形则是双人侧面像 白色部分便成了背景 事实上 这种图形一背景交替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 图形 背景交替图 教学反思 在化学学习中我们也常遇到这种情况 所谓的

7、图形 和 背景 其实就是 目标 和 背景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 最基本的知识点不是很清楚 往往目标和背景混乱不清 例如 找出下列物质CuO CO2 SO2 CaCO3 NO AgCl中金属氧化物有哪些 这时 学生就要根据已学的知识 从金属氧化物的概念来判断这个题目 金属氧化物就是学生要找的 图形 即 目标 其他的干扰项就是 背景 二 学习律与遗忘律 一 知觉律或学习律韦特墨提出的一条最基本的知觉律是孕含律 lawofpregnant 又译包含律 这就是说 人们有一种倾向 尽可能把被知觉到的东西呈一种最好的形式 完形 如果一个人的知觉场被打乱了 他马上会重新形成一个知觉场 以便对被知觉的东西仍然有一

8、种完好的形式 这个过程 也就是知觉重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伴随着有五条知觉律即接近律 相似律 闭合律 连续律 成员特性律 1 接近律人们对知觉场中客体的知觉 是根据它们各部分彼此接近或邻近的程度而组合在一起的 各部分越是接近 组合在一起的可能性就越大 例如图3 2中 a 中的线条被组合成5对 b 中的线条组合发生了变化 现在看上去是4个方框 两边各多一条边 图3 2 2 相似律人们在知觉时 对刺激要素相似的项目 只要不被接近因素干扰 会倾向于把它们联合在一起 换言之 相似的部分在知觉中会形成若干组 例如图3 3中的40个字母 各字母间纵横的距离是相等的 但在知觉中看上去是4行同样字母 而不是

9、10列不同字母 3 闭合律闭合是指一种完成某种图形 完形 的行动 我们在知觉中 往往趋向于把图3 4中不完整的图形看成是完整的图形 三角形和正方形 4 连续律在知觉过程中 人们往往倾向于使知觉对象的直线继续成为直线 使曲线继续成为曲线 在看图3 5 a 时 很容易在知觉上把它看做是一条直线和一条曲线 几乎不会有人把它看做是像图3 5 b 那样的7个半圆形 图3 5把连续作为组合因素的例证 5 成员特性律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 一个整体中的个别部分并不具有固定的特性 个别部分的特性是从它与其他部分的关系中显现出来的 例如 一幅画中某种颜色的鲜明性 是根据它与其他部分的关系 即根据周围的色彩与图案来

10、确定 而不是根据它本身固有的特性来确定的 如图3 6所示 画面中的几个小正方形的颜色实际上是一样深 但在不同的背景里 有的看上去深一些 有的浅些 图3 6把成员特性作为组合因素的例证 学习的格式塔研究 顿悟与猿的智慧 苛勒于1913 1920年间在特纳利夫岛进行的黑猩猩研究 他在那里研究了黑猩猩在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智慧 这些研究都是在动物居住的笼子里或者在笼子周围的地方进行的 所涉及的仅仅是一些简单的实验用具 苛勒根据整个情境和刺激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解释这些动物实验结果 其解释与知觉的格式塔观点是一致的 他认为问题解决的关键是对情景和刺激之间整体关系的顿悟 在一项研究中 一只香蕉被置于笼子之

11、外 一根绳子连着香蕉 可以把香蕉拉进笼子里 黑猩猩毫不犹豫地拉动绳子 把香蕉拉进了笼里 苛勒得出结论认为 在这一情境中 作为整体的问题很容易为动物知觉到 然而 如果有几根绳子都通向香蕉 黑猩猩就不能很快地辨别出拉动哪一根绳子可以获得香蕉 苛勒认为这一个不能立刻完全清楚地看出的问题 在另外一项研究中 水果放在了笼外黑猩猩恰恰拿不到的地方 如果一根棍子放在栏杆前靠近水果的地方 棍子和食物就被知觉为同一情境的部分 因此 动物很快就会使用棍子把食物拖进笼子 但是如果棍子被放在笼子的后面 那么棍子和香蕉就不太容易被知觉为同一问题的部分 在这种条件下 黑猩猩就必须重新建构知觉领域 才能解决问题 另外一个实

12、验涉及是把香蕉放在笼子外黑猩猩拿不到的地方 并且在笼子里放了几根空的竹竿 每根竹竿都太短 不足以达到笼子外的香蕉 要解决这个问题 就必须把两根竹竿接起来 一根的末端插进另一根的另一端 以便使得竹竿变得足够长 因此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动物必须在两根竹竿之间看出一种新的关系 其他一些实验利用一些箱子 这些箱子可供动物攀爬 以获取从天花板上悬挂下来的水果 在上述实验中 黑猩猩的学习表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黑猩猩经常表现出迟疑不决 行为出现长时间的停顿 第二 停顿往往成为前后行动的转折点 停顿前是盲目行动 犹豫和困惑 停顿之后似乎目的明确 行为按部就班 顺序前进 第三 停顿之后出

13、现了一个不间断的动作序列 形成了一个连续的整体 正确地解决了问题 取得了目的物 这说明停顿之后动物在认识上有了一个飞跃 对情境中各种事物的关系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 了解了自己的行为与目的物之间的关系 所以苛勒认为学习过程并非盲目的尝试 而是由于对情境有所顿悟而获得成功的 所谓的顿悟就是理解和领会情境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对情境有了新的认识 用格式塔心理学家的话来说就是形成了一个新的格式塔 因此 格式塔心理学家不同意桑代克把学习看成是尝试错误的观点 他们认为学习乃是一种智慧行为 是一种顿悟的过程 顿悟学习有四个特点 第一 从问题解决前阶段到问题解决阶段的过渡是突然的 飞跃式的 它不是一种渐变的过程

14、 而是突发性的质变过程 第二 在问题解决阶段 行为操作通常极为顺利 很少出现错误的行为 第三 由顿悟而产生的问题解决方法通常能在记忆中保持较长的时间 第四 由顿悟而获得的学习原则通常易于应用到其他类似的学习情境 格式塔心理学的传播 到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 格式塔运动已经成为德国居于支配地位 强有力的思想学派 当时 格式塔运动以柏林大学的心理学研究所为中心 吸引了来自许多国家的学生 这一研究所自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心理学实验室 其中的设备可以用于来自格式塔观点的各种问题的研究 格式塔心理学的杂志 心理学研究 发行范围很广 且受人尊重 1933年纳粹窃取德国政权以后 他们的反学术主义 反犹太主义及其

15、镇压活动迫使包括格式塔学派建立者在内的许多学者离开了德国 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转到了美国 但是由于几个原因导致接受格式塔心理学传播速度比较缓慢 首先 行为主义正处在其发展的颠峰 其次 存在着语言的障碍 格式塔的主要出版物都是德语的 翻译的需要延缓了格式塔观点快速的传播 第三 就像前面指出的 许多心理学家不正确地认为格式塔心理学仅仅研究知觉 第四 惠特海默 考夫卡和苛勒都定居在美国的一些小的学院 这些学院没有培养研究生的博士点 因而很难吸引信徒来贯彻他们的观念 第五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 美国心理学已经远远超越了冯特和铁钦纳的观念 而这些观念是格式塔心理学正在反对的东西 美国心理学家相信 格式塔心理

16、学与之战斗的是已经被他们打败的敌人 格式塔心理学家来到美国抗议着某种人们已经不再关心的东西 后来 格式心理学找到了新的的靶子 开始攻击行为主义 如果说攻击已经从美国心理学中消失的冯特心理学是没有意义的 那么他们可以攻击行为主义思想学派的还原论性质 因为行为主义研究的同样是人为的抽象物 格式心理学的贡献 1 反对心理学中的元素主义 倡导了整体论方法论观点 影响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2 强调了知觉 思维等认知过程的研究 促进了认知心理学的产生 3 反对对心理现象进行人为的 机械的分析 强调了心理现象的自然 整体特征 以及方法论上以问题为中心 持开放态度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观点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 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谢谢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