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 刘世隆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7757184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愈 刘世隆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韩愈 刘世隆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韩愈 刘世隆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韩愈 刘世隆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韩愈 刘世隆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韩愈 刘世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愈 刘世隆(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韩愈 刘世隆 韩愈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苏轼曾对他有一个很高的评价 文起八代之衰 而道济天下之溺 忠犯人主之怒 而勇冠三军之帅 八代 是指从东汉至隋的八个朝代 近六百年时间 文起八代之衰 是说韩愈的文章远远超越了八代 开创了一个新的文章时代 道济天下之溺 是说韩愈一生的最大理想就是用儒道改善民众的精神世界 进而重振大唐雄威 忠犯人主之怒 是说韩愈不畏惧皇帝 敢于直言犯上 甚至不惜为此而被贬谪到千里之外 勇冠三军之帅 这大家没想到吧 是说韩愈以一介文臣 深入虎穴 单刀赴会 以超凡的胆略与智谋劝说意欲谋反的藩镇军阀忠于朝廷 说到韩愈的家世 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 这个人大家非常熟悉 他就是唐代最著名的大

2、诗人李白 李白与韩愈的家庭 难道有什么关系吗 当然有 不仅有 而且还很密切 我们知道 安史之乱中 李白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后来永王与肃宗发生争夺帝位的战争 永王兵败 李白受牵累而被捕入狱 唐肃宗至德二年 也就是公元757年 李白出狱 在武昌遇到了韩愈的父亲韩仲卿 当时韩仲卿即将卸任武昌县县令 新上任的县令以及当地民众邀请李白专门为韩仲卿撰写了一篇碑文 这篇碑文叫做 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 所谓去思颂碑文 是古代地方对即将离职的官员的称赞 怀念之文 只有才能突出 政绩卓著的官员才有可能获得这样的殊荣 集中看来 韩仲卿的政绩主要是三点 第一 他在当地加强道德教化工作 李白形容这个道德教化的效果是 惠

3、如春风 三月大化 第二 他还大力加强社会治安 整顿社会秩序 成果显著 李白的概括很准确 叫做 奸吏束手 豪宗侧目 第三 他还努力加强经济建设 组织开采当地的银矿铜矿铁矿 获利丰厚 资产以万亿计 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李白对韩愈的父亲评价高 而跟韩愈的叔父韩云卿的关系就不是评价高的问题了 而是非常亲密 大约是在与韩愈父亲见面四五年之后 李白在金陵遇见了韩云卿 他们一见如故 李白赠诗给韩云卿 从中我们得以一见韩云卿的风采 金陵听韩侍御吹笛韩公吹玉笛 倜傥流英音 风吹绕钟山 万壑皆龙吟 王子停凤管 师襄掩瑶琴 余韵渡江去 天涯安可寻 此外 韩愈还有两位祖辈值得一提 一位是七世祖韩茂 这个人臂力过人 善

4、于骑射 是北魏时期战功赫赫的大将军 后来官至宰相 一位是韩愈的祖父韩睿 ru 素 曾担任桂州都督府长史 为戍守边关作出了贡献 悲惨的家事在韩愈两三岁的时候 他的母亲 父亲就先后去世了 韩愈是幸运的 父母虽然早亡 但是比他年长三十岁的兄长韩会与嫂嫂郑氏担负起了抚养他的责任 虎父无犬子 如同他的父亲与叔父一样 韩会在当时也是一位叱咤政坛的显赫人物 早在二十七八岁的时候 韩会就已经在朝野上下有些声名了 当时安史之乱刚刚结束 他与另外三位好友侨居南京 读书作文 关心国事 纵论天下兴亡 以社稷江山为己任 颇有些 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的劲头儿 当时有人就送了他们一个

5、雅号 称他们四个人为 四夔 韩会为 夔头 夔本来是舜帝的乐官 后来成为宰相的代名词 可见四位青年在世人眼中的势头 可是有一点 他们这样做并不是为了 粪土当年万户侯 恰恰相反 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当局者的注意 要 得到当年万户侯 韩会在三十七岁那年 被宰相元载提拔进入朝廷 做了起居舍人 官居六品 随侍在皇帝左右 负责记录编录皇帝及其宰相议政的言论 是低级官员向上升迁的重要台阶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 七岁的韩愈跟随兄长嫂嫂居住在长安 并从此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涯 来到长安的韩愈学习既刻苦 又很有方法 第一 学习非常的自觉 非常的刻苦 据有关史料记载 韩愈 自知读书为文 日记数千百言 李汉 韩愈文集序 幼

6、刻苦学儒 不俟奖励 旧唐书 韩愈传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他从小学习 不用兄长和嫂嫂督促 自己就懂得学习 懂得读书 而且养成了每天读书都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每天的读书笔记少则数百字 多则上千言 你看人家韩愈 不仅读书很自觉 而且还有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习惯 这真是令我们家长羡慕啊 第二 不仅学习刻苦努力 他还表现出早慧的特点 说通俗点就是表现出神童的特点 史料中记载 韩愈 七岁属文 意语天出 皇甫湜 韩文公神道碑 七岁好学 言出成文 皇甫湜 韩文公墓铭 不过六七岁的孩子 就很善于写文章了 不仅会写文章 而且出口成章 好像是天生如此一样 第三 专心阅读儒家圣贤的著作 史料记载 韩愈 业孔子 孟轲 而

7、侈其文 皇甫湜 韩文公神道碑 及冠 恣为书以传圣人之道 皇甫湜 韩文公墓铭 第四 博览群书 博闻强记 换句话说 读书特别广泛 记忆力也特别好 史料记载 韩愈 读书能记他生之所习 李翱 韩公行状 尽能通六经 百家学 新唐书 韩愈传 不仅广泛阅读儒家的经典著作 还能通读百家之书 韩愈十二岁的时候 他的家庭再次发生了一件大事 他们家的顶梁柱 兄长韩会不幸亡故 亡故的直接原因就是政治斗争 当初提拔韩会的宰相元载由于勾结宦官 结党营私 被皇帝杀了全家 被朝廷认定的元载的同党都被贬谪到偏远的地方 其中韩会由于恃才傲物 名高才重被贬得最远 贬到遥远的广东韶州做刺史 韩愈与嫂嫂也随同长途跋涉 来到韶州 不过一

8、两年时间 韩会就因忧愤劳累过度而死 兄长的去世使得韩愈一家人失去了依靠 不得不回到河南孟州老家 但是当时的中原地区军阀混战 根本没有谋生的基础 怎么办呢 好在韩愈的父亲早年在江南做官 在安徽宣州有一份庄园田产 于是全家迁往安徽宣州 在这整个过程中 包括将韩会灵柩归葬河南孟州 从广东韶州携家带口赶回河南孟州 又从河南孟州携家带口赶往安徽宣州 到了宣州以后对韩愈以及其他家人子弟照料看护与教育 所有这一切都不得不落在了韩愈嫂嫂郑氏的肩上 特别是对韩愈的成长与教育 她倾注了巨大的心血 郑氏是个品格贤良 意志刚毅的女人 她不但承担了一家大小的生计 而且尽心培育这个年幼的弟弟 韩愈回忆说 郑氏对待他 视余

9、犹子 诲化谆谆 韩愈 祭郑夫人文 将他视作自己的亲儿子一样 对他谆谆教诲 韩愈还有一个侄子叫韩老成 当时才七八岁 郑氏常常抚摸着韩老成的后背对韩愈说 韩家的后代 就剩下你们两个啦 在 唐宋八大家 中 韩愈的青少年时期是最为艰苦也最为曲折的一个 正是这种艰苦的环境 磨炼出韩愈刚毅坚强 不屈不挠 愈挫愈奋的精神 关爱家族 照顾弱小的品质 提携后进 奖掖后学的胸怀 嫉恶如仇 坚持原则 决不妥协的意志 这对韩愈一生的成长 对于韩愈日后成长为一代思想大家 文学大家有着非常关键的奠基作用 考试进行时 唐德宗贞元二年 也就是公元786年 十九岁的韩愈离开安徽宣州 来到首都长安 参加进士科的考试 经过多年的刻

10、苦学习 又承载着嫂嫂与家族的期待 韩愈这次来参加考试 是踌躇满志的 他在一首诗中写道 我年十八九 壮气起胸中 作书献云阙 辞家逐秋蓬 赠徐州族侄 理想是美好的 但现实是残酷的 很有把握的韩愈却落榜了 这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遭受打击的韩愈并不会因此气馁 他决定住在长安 继续再搏 再说当时考个进士是很难的 很多人考到老也未必能考上 所谓的 三十老明经 五十少进士 一点也不假 贞元四年 788年 韩愈鼓足勇气卷土重来 再次参加了科举考试 可是结果还是令人非常失望 命运似乎也要捉弄一下韩愈 他又一次失败了 韩愈的心情可想而知 其实 此时此刻 困扰韩愈的已经不仅仅是再次没有考中的羞辱与绝望 摆在他面

11、前的首先是生计问题 韩愈后来回忆说 始余初冠 应进士贡在京师 穷不自存 殿中少监马君墓志 但天无绝人之路 韩愈得到了居住于长安的北平王马燧的帮助 原来 韩愈的一位堂兄曾经做过马燧的属下 在与马燧出征吐蕃的时候战死了 所以马燧念及旧情 非常同情韩愈 将他带回宅邸 给他提供吃穿住用 还让两个儿子跟随韩愈一起读书 也许正是在马燧的帮助下 韩愈才挺过了心理与生活上的难关 参加了第三次科举考试 俗话说 事不过三 可是命运仿佛在故意考验韩愈的承受力 韩愈这第三次考试依然名落孙山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 第四次 也就是在唐德宗贞元八年 792年 韩愈终于考中了 这一年他二十五岁 也就是现在大学本科毕业的年龄 应

12、该说还是非常年轻的 而成就韩愈这次科考成功的因素有很多 主要有 第一 这一年的主考官是兵部侍郎 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 陆贽 陆贽曾经担任宰相 是唐德宗时期数一数二的大政治家 也是数一数二的文章大家 他的文章多是句式整齐 辞藻华丽的骈体文 这也是当时文坛上最流行的文体 但是陆贽善于将战国秦汉时期的散体古文章法融入骈体文当中 能够做到文章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韩愈写文章推崇战国秦汉时期的散体古文 主张文章的形式与内容要统一 反对当时流行的只重外在形式华丽整齐的骈体文 但是为了考试也只能学习骈体文 所以他的文风应该深得陆贽的喜爱 一举得中也就不奇怪了 第二 这一年的副考官有著名的古文大家梁肃 副考

13、官的主要责任就是向主考官推荐优秀的考生 梁肃与韩愈的兄长韩会是多年的好友 梁肃是主张学习古代的散体文的 这一年韩愈考中 与梁肃的极力推荐是分不开的 当时的翰林学士郑余庆也很赏识韩愈 可能也向陆贽推荐了他 第三 韩愈连续三年参加进士考试 虽然屡屡败北 但是他文章的名气却是越来越大 在当时有一定的知名度 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 韩愈的考中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第四 这一年考中的这二十三人 都是当时文章知名 人品杰出 才华横溢的名士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在日后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才 不少人做了宰相 很多人成为韩愈在思想 文章 政治上的挚友 这其中有八个人都是梁肃推荐的 这一榜当时被人们称为 龙虎榜 按照唐朝科

14、举的规定 考中进士的人还只是获得了进入仕途的资格 要想真正进入仕途做官 还必须经过吏部 相当于现在的人事部 的考试 考试通过了 才能被授予正式的官职 换句话说 考中进士 对于韩愈来说才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接下来的考试更艰难 命中率也更低 唐德宗贞元九年 793年 韩愈开始参加吏部组织的博学宏词科考试 没有考中 唐德宗贞元十年 794年 韩愈又参加了第二次博学宏词科的考试 结果还是没有考中 唐德宗贞元十一年 795年 韩愈坚持参加了第三次博学宏词科考试 仍然没有考中 算一算 从唐德宗贞元二年 786年 来长安求取功名 至今已经十年时间 将近而立之年 却依然在考试的道路上艰难跋涉 气急败坏的

15、韩愈在此之下向当朝宰相不断上书 希望宰相重用自己 结果这些自荐信都石沉大海 就算韩愈是说破了嘴皮子 宰相们没有一点反应 后人往往凭借这三封信嘲笑韩愈的人品 嫌他过于急功近利 急躁冒进 其实这是不大公平的 在韩愈的时代 参加科举考试跑关系走后门是家常便饭 没有门路就很难考中 比如盛唐著名诗人王维 正是因为认识了岐王 又通过岐王结识了当时有权有势的九公主 也就是唐玄宗的妹妹 才考中了进士 而晚唐大诗人杜牧 也正是由于自己的老师吴武陵给主考官推荐 阿房宫赋 才高中第五名 李商隐则是因为好友令狐綯在主考官面前的鼎力推荐方才考中 凡此种种都说明 在唐朝 科举考试的请托之风是多么严重 对科举士子的命运有多

16、么大的影响 韩愈没有能够考中博学宏词科是非常遗憾的 他将无法正式担任朝廷的官职 但是他在京城长达十年的考试经历 对于他认识社会 认识人生有着巨大的帮助 也为他日后积极参与社会变革 成长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有着巨大的帮助 到地方去 到幕府去 过不了吏部的博学宏词科的考试 就不能在京做官 即使做了也是很低微的 以后很难出人头地 遭受了考试巨大打击的韩愈不会就此沦落 条条大路通罗马 他要通过其他途径实现自己的理想 到地方去 到幕府去 到节度使的幕府中做幕僚 唐代的节度使就是中央派驻地方的军政首长 他们往往手握重权 管辖着一方的军政要务 说白了 就是地方上的龙头老大 在安史之乱以前 担任节度使的大都是军人 而在安史之乱以后 担任这一职务的大多是进士出身而又文武兼备的国家重臣 他们往往需要吸收一部分读书人担任幕僚 唐代科举录取的人数本来就非常少 而能够通过吏部考试的则是少之又少 所以能够通过这种途径做官的人是很少的 尤其是对像韩愈这样社会地位较低 没有什么有力靠山的人来说就更是如此 在这样的情况下 有相当一部分卓有才华 考中进士却又无路可走的读书人 就选择到地方节度使的幕府中担任幕僚 等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