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奥尔夫幼儿园新音乐创新游戏教学实践课案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127756543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快乐奥尔夫幼儿园新音乐创新游戏教学实践课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快乐奥尔夫幼儿园新音乐创新游戏教学实践课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快乐奥尔夫幼儿园新音乐创新游戏教学实践课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快乐奥尔夫幼儿园新音乐创新游戏教学实践课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快乐奥尔夫幼儿园新音乐创新游戏教学实践课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快乐奥尔夫幼儿园新音乐创新游戏教学实践课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快乐奥尔夫幼儿园新音乐创新游戏教学实践课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快乐奥尔夫幼儿园新音乐创新游戏教学实践课案(一)音乐故事表演一毛毛虫的故事教学目标:通过表演毛毛虫的故事引领幼儿进入音乐剧的艺术领域;尝试辨别不同性质的音乐:诙谐的、安静的、活泼的;在快乐地表演过程中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通过操作打击乐器,进一步体会到节奏与音乐情绪及形体律动的关系。教具准备:毛毛虫卡通偶一个,认识挂图一幅:长筒祙、丝巾、披风若干;琴、碰铃、铃若干。教学活动结构:1、 回顾已有的认知经验;2、 音乐欣赏和分析;3、 打击乐器演示;4、 音乐故事表演。教学活动提示1、 老师在表演前让小朋友回顾已有的认知经验、通过挂图清晰地了解“毛毛虫结茧化蛹蝴蝶”的昆虫演变全过程。2、 用毛

2、毛虫卡通偶形象地演示毛毛虫爬行时身体一张一弓的样子,请大家尝试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来模仿毛毛虫爬行,解决表演上的难点。3、 音乐的第一、第二、第三乐段各表现的是毛毛虫演变的哪些事?引导小朋友辨别、感受不同性质的音乐:音乐第一部分是毛毛虫爬行,诙谐有趣的:音乐第二部分是毛毛虫结茧化蛹,体会安静的摇蓝曲:音乐第三部分是美丽的蝴蝶在花园里飞舞,十分活泼快乐。4、 让小朋友自己敲敲打打,尝试寻找出适合表现各段音乐的打击乐器,进一步体会如何用乐器的不同音色或节奏表达音乐。例如:运用琴上下滑音表现毛毛虫爬行;用碰铃敲出缓慢的节奏表现摇蓝曲;用手摇铃摇出欢快的铃声表现蝴蝶飞舞的样子。5、 音乐故事的表演,将带领

3、小朋友进入活动的高潮。老师启发小朋友自己利用表演道具设计表演动作,从即兴创作中选出适合的共同练习。可以有多种表演方法,例如:用祙套套在手臂上表演毛毛虫爬行。或者将小朋友分成两部分,一部份是通过肢体表演表达音乐,另一部分通过打击乐器伴奏烘托。(二)音乐角色表演-大树和小鸟的摇蓝曲教学目标: 通过比较音乐中的两种音色,比较和判断大树和小鸟两种角色,并做相应的表演;通过表演活动提升小朋友的环保意识和友爱精神。教具准备: 大树叶、小鸟头饰、范图;三角铁。教学活动结构:1、 讲述;2、 器乐伴奏;3、 音乐表演大象和小鸟;教学活动提示:1、 老师用生动的口吻自编讲述这么一段故事:在喧闹的城市里,有一棵大

4、树,没有同伴,没有小树BABY,非常寂寞和孤单。有一群小鸟,白天它们在城市上空飞翔,没有游戏的场所。到了晚上,它们该在哪儿安家呢?请小朋友想个办法吧。(小朋友讨论)。老师总结,我们的森林越来越少,城市越来越多,就有了更多的大树孤孤单单更多的小鸟没有家,所以我们平时就应该更加爱护它们。从此以后,大树成了小鸟的妈妈。每当夜幕来临,大树妈妈摇晃着茂密的枝干召唤着小鸟宝宝,小鸟总是听话的飞回大树妈妈的身边,妈妈唱着摇蓝曲哄着小鸟宝宝,小鸟在妈妈的肩上、怀里甜甜地睡着了。2、 自然引出音乐大树和小鸟的摇蓝曲,听一听,音乐里有谁?哪种音色是大树妈妈,哪种音色是小鸟宝宝?引导小朋友比较两种音色的不同。音乐里

5、谁先出来,谁后出来,最后在做什么?最后老师总结。3、 每个小朋友一个三角铁,在老师的引导下配合音乐打击,尽量能让小朋友音乐里已有的“叮叮”,并同步敲打三角铁。4、 大家共同讨论如何表演大树妈妈和小鸟,然后分配角色、道具进行表演。在表演中,大树妈妈要拥抱着小鸟轻轻摇、拍,哄它们睡觉。这给小朋友之间的交流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为他们提供参与活动和表达自我的机会。(三)音乐情境游戏-大浪和小浪教学目标: 启发孩子去感受,理解并通过适当的方法表现不同的力度,辨别音乐的低潮和高潮,感受音乐中情绪起伏的变化,尽情地融入游戏情景,在音乐中情绪宣泄得到平衡与满足。教具准备: 蓝绸。教学活动结构;1、 说说海的故事

6、;2、 欣赏分析大浪和小浪3、 舞蹈与游戏;教学活动提示:1、 你们看见过大海吗?说说印象中海的模样。人海里居住着谁?大海高兴时怎样,生气时又怎样?2、 让小朋友欣赏音乐大浪和小小浪,老师配合朗诵讲述一段海浪情景,语调与音乐情绪协调。都是要能运作表情引导小朋友感受音乐力度、情绪发生变化,用手势帮助小朋友理解音乐旋律是如何体现一个接一个的大浪和狂风巨浪的。3、 让孩子亲自体验才能感受到音乐,通过简单的肢体律动表现音乐的力度。让孩子自编动作,老师为小朋友提供参考意见,选择适合表演的舞蹈动作,集体表演。例如:手腕波浪式上下摆动、双臂同方向挥臂画180度弧线、双臂上下快速太幅度摆动等,在舞蹈中,肢体的

7、力度与音乐的力度统一,音乐情绪和小朋友情感达到统一。4、 用蓝绸演绎海浪两人一组,各自抓住蓝绸一头上下抖动,控制动作幅度的大小。请年龄相对大一些或个子较高的,好动的小朋友操作蓝绸演绎海浪,其他小朋友扮演游戏健将、鱼船、鱼等角色,在“海浪”中穿行。跌倒起伏的“海浪”能充分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情感体验达到高潮。5、 在家长活动日中,让家长亲自参加游戏,抖动蓝绸,提供亲子交流的机会,同时也给家长们“上一堂音乐课”。(四)律动-青蛙教学目标:在游戏中掌握节奏型、通过手指游戏、表演等形式体会音乐的生动有趣。教具准备:节奏卡一张、青蛙头饰;蛙鸣器。教学活动结构:1、 基本节奏练习;2、 手指游戏;3

8、、 乐器操作;4、 游戏。教学活动提示:1、 听老师的鼓声,请小朋友模仿拍节奏,通过拍身体的各部位及声势练习巩固节奏!2、 通过谈话的形式,引出童谣数蛤蟆,一边一句句分析童谣一边自然配合手指的表演,引导小朋友自己发明手指表演的办法,如四只并拢与拇指对碰表示呱呱叫,用拳头表示青蛙的大眼睛,手腕带动手掌手心朝下上下翻表示青蛙跳等。在玩手指游戏的过程中熟练歌谣和前边提到的节奏型。3、 欣赏音乐青蛙,请小朋友猜一猜音乐里有谁?它在干什么?你是怎么听出来的?然后老师引导小朋友在音乐中玩几次手指游戏。4、 小朋友在玩蛙鸣器。提出问题:可以怎么操作?能发出几种声响?再为青蛙器乐伴奏,“呱呱”部分用蛙鸣器刮出

9、来的声响,“跳跳”部分用蛙鸣器敲出的声响,同时注意引导小朋友音乐中的节奏,也就是活动中一直强调的节奏型。5、 在活动的最后部分,让小朋友戴上“青蛙”的头饰围成一个圆“池塘”进行游戏。(五)律动-摘果子教学目标:辩别高音和低音,能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教具准备:琴、具:“小树”和“果子”教学活动结构:1、 听音练习;2、 律动摘果子;3、 游戏;4、 舞蹈。教学活动提示:1、 听音练习:老师弹一个高音,一个低音,跨度在两个八度以上。请小朋友辨别,听到高音用手指上方,低音相反。注意,必须是以两个音来比较进行的。2、 听一听乐曲中哪个是高音,哪个是低音?先用上、下拍手的方法来初步熟悉音乐。高音和低音部分

10、还可以各做哪些动作?按小朋友的意愿选择模仿动作。3、 音乐场景启发: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模仿动作摘果子。仔细辨别音乐中不同的音高,高音时摘高处的果子,低音时彩低处的蘑菇。开始老师可以用较高的音调说“听到高音树上摘个红苹果,用较低的音调说“听到低音地上彩个大蘑菇”。还可以摘“橘子”“草莓”“葡萄”“青菜”等进行交换。4、 老师在墙上贴着儿棵“树”,“树上”结满了果子,在地上撒了些蘑菇的卡片。当音乐开始、小朋友根据音乐的高音、低音的变化“搞果子”。5、 劳动结束,丰收的心情该怎么表达?大家一起来跳舞吧。每人一条绸带,看看可以怎么用,如果配合刚才摘果子的音乐该怎么跳?请小朋友自己挑选出动作集体表演。

11、6、 结束时,请小朋友“开车”在欢快的音乐中把果子送回家。7、 音乐活动还可以延伸成“高人、矮人走走”;用高、低两个音块敲出音乐的高低和低音两个部分的乐句等多种形式。(六)音乐游戏-水底世界教学目标:比较音乐中快乐、安全的和紧张、危险的情绪,尝试表演游戏中的角色或情节,体验各种情感。教具准备:小鱼、鲨鱼、渔夫等头饰;画笔、纸。教学活动结构:1、 理解鱼的形象音乐;2、 分析、想象水底世界;3、 表演游戏;4、 画音乐。教学活动提示:1、 观察鱼缸里游动的小鱼,让小朋友在脑中先留下印象。听片段音乐,感受音乐中小鱼的形象,老师注意示范,在音乐颤音部分用手的抖动来引导幼儿感知音乐形象。请小朋友在音乐

12、伴随下表演快乐的小鱼。2、 把音乐分成三段来分析。音乐开始部分,让小朋友听一听,音乐里除了小鱼,还听到了什么?小鱼在水底生活怎样?引导小朋友进入快乐、悠闲、安全、轻松的情感境界。音乐中间部分,四声鼓声将情节急转之下,小朋友立刻感觉到危险的信号。一种不安、惊慌的情绪产生。听完第二部分音乐后,请小朋友自己想象情节,水底世界发生了什么事?谁来了,是鲨鱼?还是打雷下雨?那么小鱼们是怎么避免危险的?第三段音乐,危险过去了,水底世界恢复平静,小鱼又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小朋友的情绪也逐渐放松下来。3、 在表演游戏中,一个小朋友扮演“鲨鱼”、一些小朋友扮演水底的岩石,其他小朋友扮演小鱼,表演跟随音乐的情节变化

13、而变化。通过完整的音乐和游戏的手段,小朋友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锻炼,知道什么是弱小和强大,大危险来临时该怎样。4、 课后,请小朋友把水底世界用画笔画下来,别忘了,画里要有自己。(七)打击乐训练-凤阳花鼓教学目标:引导幼儿跟随着音乐进行打击乐器演奏;调动听觉能力辨别音色、节奏、能专注地看指挥和手势,根据提示配合演奏;分享演奏过程的喜悦,培养演奏的演奏是关键。教具准备: 铃圈、沙锤、镲等乐器。教学活动结构:1、 分析凤阳花鼓;2、 器乐的探索;3、 器乐合奏。教学活动提示:1、 完整地倾听音乐凤阳花鼓,让小朋友先熟悉旋律、速度及稳定的节拍;谈谈对音乐的感受。再提出要求,听辨音乐里乐器的音色、节奏,用

14、声势和动作两种方式表达。例如,用声音模仿:“冬冬戚”;用动作表达:“冬冬”是敲,“戚”是抖手。使小朋友产生从单纯的听发展到动手操作的欲望。向小朋友提出问题:“这些声音是由哪些乐器发出来的?”小朋友自由探索研究各种乐器的操作方法、辨别音色,寻找出最适合演奏的乐器准备合奏。2、 针对低幼儿童(2岁左右):我们一般采用老师和小朋友合奏的形式,老师敲鼓“冬冬”,小朋友用铃圈或沙铃演奏“戚”,当然,教师要十分注意用手势去提醒小朋友如何演奏手里的乐器。3、 小朋友依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要演奏的乐器,持相同乐器的小朋友坐一起,将小朋友先分成两部分。合奏之前通过一些小游戏集中小朋友的注意力,并意识到指挥的重要性后

15、,演奏开始。老师可持节奏棒用“敲”和“抖”的手势指挥、提示小朋友按节拍演奏器乐。两组小朋友可交换场地演奏,乐器安排的位置则不变。4、 能力略强的孩子会发现,音乐里还藏着一种乐器的声音,及第三、第四乐句参与了镲的演奏,可请该小朋友辨别节奏后尝试演奏。大班的小朋友则完全可以完成三部分进行合奏,或自行再创编节奏总谱,增添或更换乐器;使音乐形式更为丰富。(八)音乐角色表演-大象和小鸟教学目标:通过比较大象和小鸟的音乐形象,初步建立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值概念;帮助理解什么是低音,什么是高音,并区别;通过身体律动加深对节奏和音高的印象。通过打击乐器的伴奏,在实际操作中了解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和高低声响、巩固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值概念。教具准备: 大象、小鸟图片,节奏图卡;鼓、碰铃等多种乐器。教学活动结构:1、 模仿大象和小鸟;2、 表演大象和小鸟;3、 熟悉各种乐器;4、 乐器伴奏大象和小鸟。教学活动提示:1、 该音乐素材可根据实际教学目的要求分解成多次教学活动。2、 大象和小鸟各是什么样的?请小朋友用动作模仿它们的形象,引导小朋友感知大象身体庞大,在陆地上走,步子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