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洋马原答案详解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7735033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海洋马原答案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李海洋马原答案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李海洋马原答案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李海洋马原答案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李海洋马原答案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海洋马原答案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海洋马原答案详解(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经典习题】1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奠定这一飞跃的理论基石是()A阶级斗争学说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理论2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曾这样描写马克思主义产生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条件,“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这里所说的“魔鬼”是指()A撒旦与波塞冬B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开始激化D社会化大生产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A

2、资产阶级建立起了阶级统治B全世界无产阶级实现了联合C社会日益分裂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D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4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的理论来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D细胞学说、进化论和能量守恒转化定律5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的斗争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要,但这只是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可能性,把这些可能性转变成现实的条件是()A马克思恩格斯的教养和操守B马克思恩格斯的正义感和同情心C马克思恩格斯天才的头脑和非凡的智慧D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创

3、新6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客观性的统一B以实践为基础的阶级性与革命性的统一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以科学为基础的实践性与革命性的统一7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B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C自由平等普世价值D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8学习马克思主义重在学风,要在()A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工夫B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工夫C掌握立场、观点、方法及指导实践上下工夫。D掌握文本背后的奥秘解读其弦外之音上下功夫【习题答案】1.CD 2.BCD 3.D 4.ABC 5.D 6.C 7.D 8.ABC第二章唯物论 答案1.C2.D3

4、.ABD4.ABDE5.D6.C7.D8.A9.ABE10.D11.C12.C13.ACD14.CD15.A16.ABCDE17.BDE18.B19.C20.D21.C22.D23.D【经典习题】1.(1997理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在下列成对的范畴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意志论与宿命论C.机械论与反映论D.反映论与先验论3.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有()A.朴素唯物主义B.机械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

5、.辩证唯物主义4.(1997文11)下列命题中,居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我思故我在B.存在就是被感知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万物皆备于我E.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5(2003.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6(2003.2)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C.人的实践活动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7(2008.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

6、.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8.(2009.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9(2002.16)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A.意识根源于物质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E.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10.(1996

7、.1)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11.(2008.2)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源自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A.客观性B.有限性C.相对性D.一维性12.“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类似的特性。”这种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

8、.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机械决定论观点13.(2010.17)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

9、表达出来14.2012年6月24日12时55分,神舟九号航天员刘旺手控精准实施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实现了出发前“百分之百成功”的诺言。7月13日与媒体见面时,刘旺说,“我的诺言来自于信心,信心来自于实力”。这表明()A.诺言是成功的决定因素B.信心是成功的决定因素C.信心是成功的能动因素D.实力是成功的决定因素15.(1999文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16.(1995理11)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A.反映形

10、式的主观性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D.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E.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17(1998.11)鲁讯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E.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18.(2000理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A.客

11、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19(2000文1)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A.决定性B.预见性C.能动性D.主动性20.(2008.3)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21(1995文1)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

12、根源性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22.(2010.3)右边这张照片反映出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致使北极熊无处可去的场景,颇具震撼力。它给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发出的警示是A.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B.生态失衡已成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转的趋势C.自然地理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D.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23(20042)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13、”。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第三章认识论【经典习题】答案1ABCD2BCD3A4A5ABD6D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有A认识关系B审美关系C价值关系D实践关系2.(2006.17)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A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客体B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C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D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3在列成对的范畴中,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是A反映论与先验论B宿命论与唯意志论C唯理论与经验论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4(2006.2).“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A认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5(2000理17)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